返回

神都日月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7章 “在世关羽”薛仁贵(二)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龙朔元年(661年),一向与唐友好的回纥首领婆闰死,继位的比粟转而与唐为敌。 李治诏右屯卫大将军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领兵赴天山击九姓铁勒。 临行,李治特在内殿赐宴,在席间对薛仁贵说: “古代有善于射箭的人,能穿透七层铠甲,你射五层看看。”薛仁贵应命,置甲取弓箭射去,只听弓弦响过,箭已穿五甲而过。 李治大吃一惊,当即命人取坚甲赏赐薛仁贵。 郑仁泰、薛仁贵率军赴天山后,九姓铁勒拥众十余万相拒,并令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战。 薛仁贵临阵发三箭射死三人,其余骑士慑于薛仁贵神威,都下马请降。 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大败九姓铁勒,并坑杀降卒。 接着,薛仁贵又越过碛北追击铁勒败军,擒其叶护(首领)兄弟三人。 薛仁贵收兵后,军中传唱说: “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从此,九姓铁勒衰败,不再为边患。 铁勒有思结、多览葛等九个部族,原先据守天山,等郑仁泰率领部队来后,他们恐惧投降,郑仁泰不接纳,俘虏他们的家室来赏给将士,敌人陆续逃走。有个候骑报告: “敌人的军需物资牛羊马匹遍布原野,可以去夺回来。” 郑仁泰挑选了一万四千名骑兵,脱掉铠甲轻装奔驰,穿过大沙漠,到了仙萼河,没有看到敌人,粮食吃光才往回撤。人们饿得相互厮杀吞食,等回到军营时,剩下的骑兵只有二十分之一。 薛仁贵也把他部下抓来的铁勒族女人当作妾,接受了很多贿赂赠送的财物,被有关官员向李治检举弹劾,李治因薛仁贵立下大功而宽恕了他。 乾封元年(666年),韩国权臣渊盖苏文病死,其子泉男生继掌国事。 泉男生的兄弟泉男建、泉男产趁机发难,驱逐泉男生。 泉男生投奔唐朝,恳求唐朝发兵相助。 六月,李治先遣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右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为行军总管,以泉男生之子泉献诚为乡导,一同进讨韩国。 同年十二月,李治任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大使,出任辽东前线最高指挥官。 薛仁贵也参与了此次征韩国之役。 乾封二年(667年)九月,李勣首先攻拔为“韩国西边要害”的新城,并趁势挥军进击,连陷十六座城。 泉男建派兵袭击尚在新城的庞同善、高侃,薛仁贵闻讯后,率军及时救援,击败韩国军,斩首数百级。 高侃进军至金山,交战不利,韩国趁胜进攻,薛仁贵引兵迎击,将韩国军截为两段,大破韩国军,斩首五万余级,并乘胜攻陷南苏(今辽宁抚顺东苏子河与浑河交流处)、木底(今辽宁新宾西木奇镇)、苍岩(今吉林集安西境)三城,与泉男生会师。 对此,李治亲自给薛仁贵写信说: “金山的战事,贼兵非常多,你冲在士兵前面,奋力杀敌,不顾自己的性命,左冲右击,所向无前,各部军队非常的有勇气,才使得这次战役很快就取得了胜利。应该好好地建功立业,成全这美名啊!” 总章元年(668年)二月,薛仁贵携胜率三千人(《旧唐书•薛仁贵传》作两千人)进攻韩国重镇扶余城。 这时,部将都以兵少,劝他不要轻进。 薛仁贵说: “兵员在于会用,不在人多。” 于是率军出征。 这次战役,他身先士卒,共杀获韩国军一万余人,攻拔扶余城(今吉林四平)。 唐军一时声威大振,扶余川四十余城,纷纷望风降服。 之后薛仁贵一路凯歌,与李勣大军会师于韩国都城平壤外,对平壤形成合围之势。 九月,僧人信诚开门接纳唐军,李勣趁势进攻,一举攻陷平壤,擒获泉男建。 至此,韩国灭亡。 这件让隋炀帝杨广,将隋朝都拖累亡国的事情,在薛仁贵的努力和李勣的坐镇大军及捡菜的情况下,彻底做到。 此战,唐朝共获五部、一百七十六座城、六十九万七千户口,于是将其划分九个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设安东都护府统管整个韩国旧地。 起初由魏哲出任安东都护,魏哲于总章二年(669年)三月死于任上,唐廷遂命薛仁贵为右威卫大将军兼检校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率兵二万人留守平壤。 由于韩国遗民的叛乱,薛仁贵赴任后便从平壤移至新城(今辽宁抚顺高尔山城),任内抚养孤儿,赡养老人,治理盗贼,提拔任用韩国的人才,表彰奖励品德高尚、行为优异的百姓。 一时间,韩国人都非常喜悦,甚至忘却亡国之痛。 咸亨元年(670年),唐朝为了打击吐蕃和光复吐谷浑,出动五万大军护送吐谷浑王还青海,以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总管。 郭待封是名将郭孝恪之子,曾为鄯城镇守,他不甘心屈居薛仁贵之下,经常违抗薛仁贵的节制。 唐军抵达青海湖南面的大非川(今青海共和西南切吉平原),将要赶往乌海,薛仁贵对郭待封说: “乌海地势险要毒气又多,我军进必死之地,真是条险路,但是行军迅速就会成功,缓慢就会失败。 这里大非岭宽阔平坦,可以设置两座营栅,把全部军需物资藏在营栅里,留下一万人守卫,我军快速挺进,乘敌人没有准备去袭击他,就可消灭了。” 薛仁贵率军先行,至河口遭逢吐蕃军。 薛仁贵击破吐蕃,斩获略尽,收获其牛羊等万余头,回军至乌海城,以待后援。 郭待封傲慢,不听从薛仁贵之命,领着粮草辎重等缓缓前行。 等郭待封军进至乌海时,吐蕃二十余万大军来救乌海,进击郭待封军,郭待封军惨败,军粮及辎重都被吐蕃军掳掠而去。 薛仁贵只得退军,屯驻于大非川。 吐蕃派出四十余万大军进攻唐军,唐军不敌,大败。 薛仁贵无奈,只好与吐蕃大将论钦陵约和,才得以退军,然而吐谷浑自此沦陷。 薛仁贵叹息说: “今年是庚午年,降娄星当值,不应该到西方打仗,当年魏国的邓艾因此死在蜀国,我本来就知道必然失败。”因为战败,薛仁贵被革职除名为平民。 咸亨二年(671年),韩国遗民叛乱,新罗予以支援,薛仁贵被起用为鸡林道总管,负责惩戒支援韩国叛军并觊觎唐朝熊津都督府(百济故地)的新罗人,并致书问罪新罗王金法敏。 但到了上元(674年-676年)年间,却因事被流放象州。 李泰想到这里,他知道后世关于薛仁贵被流放之因,史书并未记载。 新罗方面则记载了薛仁贵在伎伐浦(今韩国锦江口)被新罗船兵打败(该战役发生时间有671年和676年两种说法),因此有学者认为这是薛仁贵被流放象州的原因。 开耀元年(681年),李治念及薛仁贵旧功,召见薛仁贵,对他说: “以前在万年宫,没有你,朕都变成鱼了。 你还曾经替朕消灭过九姓突厥、韩国,使漠北、辽东俯首称臣,这都是你的功劳啊,朕怎么会忘记呢? 但是,有人在朕跟前告你,说你在乌海城下故意放跑了敌人,以致失利,这件事让朕非常遗憾。 现在西边不安宁,瓜州、沙州道路断绝,你怎么能安稳地睡在家里,不给朕指挥打仗? 于是,薛仁贵被重新起用,官拜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 永淳元年(682年),单于都护府(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检校降户部落官阿史德元珍投奔自称突厥可汗的阿史那骨笃禄。 阿史德元珍进犯并州(今山西太原)与单于都护府北境,又入侵云州,薛仁贵奉命征讨。 突厥人问: “唐朝的将领是谁?” 回答说:“薛仁贵。” 突厥人说: “我听说薛将军流放到象州已经死了,怎能复生?” 薛仁贵脱掉头盔去见他们,突厥人仔细一看大惊失色,都下马排队拜揖,渐渐逃走。 薛仁贵乘势追击,大败突厥军,斩杀上万人,俘虏两万余(一作三万)人,夺取驼马牛羊三万余头,取得云州大捷。 永淳二年二月己卯日(683年3月24日),薛仁贵去世,终年七十岁。 高宗册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 由官府提供车马,护送灵柩返回故乡,另一说埋葬于山东省嘉祥县。 不知道过去多久。 李泰看到面前人影晃动,回过神来。 发现竟然是岳父房玄龄给自己倒茶,微笑后,继续自己喝茶。 房玄龄非常的有耐心,李泰感激,没有打算自己的思路。 回忆了那么久,李泰觉得估摸有半个时辰左右,房玄龄愣是没说一句话,他觉得岳父房玄龄不愧是大唐帝国管理后勤事务的第一大臣,没有足够的耐心,是做不了这种活的。 李泰转头想到,薛仁贵这个“在世关羽”,打仗能力就不说了,在历史中其本质,就是一个被人拖累,又遇到李治这种腹黑的皇帝,打压其功高震主的行为。 历史上的薛仁贵,就是这样被活活折腾死的。 李泰还明白,自己的便宜老爹李世民,有李靖这个唯一在军功上面和皇帝李世民可以媲美的超级元帅,李靖为人沉稳,不像薛仁贵那么张扬,所以享尽荣华富贵,得以善终。 李靖可以说是在军事上面,让皇帝李世民起家的真正副手,这点,长孙无忌都得甘拜下风。 皇帝李世民,正是有了李靖的存在,才在不停的征战中,有了指挥放手的主心骨。 李泰觉得自己手下,也必须要有一个李靖这样的人物。 如今的薛仁贵,就是他最好的选择。 薛仁贵虽然在皇帝李世民的手中出名,但那已经是贞观末年的事情,实际上薛仁贵是在李治手中,成为超级元帅类型的人物。 其性格也好,皇帝李治腹黑打压也罢,都不能磨灭其为李治开创了大唐帝国有史以来最大疆土的事情。 如今的薛仁贵,还是如同苏定方一样郁郁不得志的年轻人,现在贞观十年,薛仁贵不过二十二岁,还因家道中落,在家里种田。 他的宗弟薛世超,更是只有十三岁,估计在务农打下手。 李泰想到这里,他在心中对自己说道: “我,不是李治! 薛仁贵我不会打压,他会变成我的李靖! 薛世超,我更要给机会,让他变成我的长孙无忌。 只有建立自己的团队,才有可能在三龙夺嫡中获胜! 我,需要人才!” 李泰觉得,自己从未如此坚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