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尔等可是害苦了朕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7章 请缨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一秒记住【。3。】, 接连数日。 高欢始终遵循着上班摸鱼,下班洗脚的规律,等待着高澄所说的"时机"到来。 终于。 十月初四。 高欢一如既往出门,迎面见到一个熟人。 元悦。 相比较前些时候,元悦苍老了很多,虽然他今年不过二十多岁,精气神却给人很苍老,行将就木的感觉。 元悦在高欢面前站定不动,躬身行礼:“多谢高公为小王脱罪,活命之恩今生无以为报,来世当结草衔环以报厚恩!” 高欢上前半步,扶起元悦:“哪有如此严重……如今大王只是罢官以王爵归家,大王毕竟乃天子叔父,必有起复之日!” 嗯,元悦是元恪的同父异母弟,历史上差点当了皇帝。 傀儡皇帝。 毕竟那时候高欢已经干掉了尔朱兆。 但元悦并不知道历史。 他只是对高欢千恩万谢,旋即告辞离去。 高欢也准备去上班。 但刚出修业里,他被一名疾驰而来的黄门侍郎拦住脚步,黄门侍郎拱手行礼:“任城王西柏堂议政,特请高公前往!” 来了……高欢轻轻颔首:“头前带路。” …………………… 西柏堂。 三品以上的高官基本上都来了。 高阳王元雍也在。 如今他被元诩重新启用,加侍中、太师衔,入居门下省,参预决断尚书奏事。 见到高欢,他很是热情的上前攀谈。 不仅是元雍。 从前和高欢不怎么热络的元怿,元乂也纷纷凑过来,谈笑风生。 元乂是江阳王元继的长子。 他其实寂寂无名。 但没办法,人家运气好。 他媳妇是胡太后的妹妹,因此胡太后摄政之后,元乂得到提拔,担任侍中、领军将军,既涉政务,又统禁军,算的上是二代目的于忠。 高欢深深看了元乂一眼,然后视线在元怿、元乂身上徘徊,见他二人亲密,脸上不由满是滑稽之色。 元怿有些莫名其妙。 但他并不在意。 毕竟自魏晋以来,朝中权贵人均磕五石散,别说高欢只是神色奇怪,就算是高欢脱了衣服在殿中狂奔也只会是一段美谈…… 看了看高欢那张帅到惨绝人寰的脸,以及宽广的肩背,修长挺拔的身姿,元怿眼神热切,莫名有些小激动…… 高欢:“???” 他不露痕迹远离元怿。 很快。 元澄从殿外走来。 虽说如今他算得上是"首辅",可在武则天没有透支历代太后信誉之前,当天子年幼,太后就会理所当然的替儿子掌权。 因此,元澄是先将今日会议的内容报告给了胡太后,这才前来主持会议。 众人落座。 高欢依旧是远离元怿。 元怿:“……” 元澄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神色有些疲倦:“幽、冀、沧、瀛四州发生大饥荒,灾民数十万,诸位有何对策?” 话音落下。 朝堂上分为南北两派。 北派主张组织流民去打柔然,掠夺牛羊财物用于赈济灾民,顺便再消耗一下灾民数量。 毕竟千里行军,死者十之七八。 至于南派。 他们决定应该组织灾民南下,尤其是去年南梁发大水,冲死了十几万军民,边境相对空虚,这时候组织大军进攻无论是抢地盘还是抢粮食都稳赚不赔! 当然了。 顺便再消耗一波灾民的数量。 河北,还是太城市化了。一秒记住【。3。】, 高欢一脸懵逼。 南北两派争吵不休。 元澄人都麻了。 高欢用力咳嗽几声,举起手:“有没有一种可能,朝廷可以派人赈灾?” 尚书长孙稚冷笑:“有没有一种可能,这就是赈灾之后的结果?” 高欢:“???” 毕竟他日常缩在廷尉府摸鱼,下班洗脚,然后回家交公粮。 说起交公粮…… 最近他总觉得娄昭君看他的眼神很奇怪,他以为是交公粮不够卖力,于是昨天狠狠交了三次公粮,以至于早晨他离家上班的时候,往日里必来相送的娄昭君卧床不起,满脸是被玩坏了的神情…… 高欢嘴角微扬。 长孙稚神情呆滞。 沉默片刻,他叹了口气:“五石散虽好,可不要贪多啊……” 高欢:“……” 他岔开话题:“之前是谁人赈灾?” 元澄说道:“河间王元琛。” 高欢:“???” 此人他有印象! 书上说,元琛是个巨贪,极其奢侈,曾对章武王元融说:我一点也不以见不到石崇而感到遗憾,遗憾的是石崇他看不到我是这样的富有! 让这样的硕鼠赈灾? 高欢用看傻波一的眼神盯着元澄,一言不发。 元澄满脸疑惑:“高公?” 高欢重重叹了口气:“诗经有云,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既然元琛赈灾不利,下官愿前往幽、冀、沧、瀛主持赈灾!” 元澄瞪大眼睛。 朝臣议论纷纷,又是说北上打柔然,又是说南下打老和尚,但没有任何一人说是要前往主持赈灾局面,就是因为如今的幽、冀、沧、瀛已经是个烂摊子。 干得好不一定有功劳。 但干得不好绝对要倒霉! 但是有人却毛遂自荐! 高欢真乃大魏第一忠臣也……元澄满脸敬佩。 另一边,刚才还出言讥讽高欢的长孙稚愣了一下。 他其实和高欢有宿怨。 高欢初次在大魏官场崭露头角,垫脚石就是他那个当洛阳县尉的儿子长孙裕。 但现在,他对高欢的印象有了新的看法。 酷吏。 能臣。 为攀登高位不择手段,但不失为忠贞之士。 长孙稚脸上露出浓浓欣赏之色,问道:“高公可有赈灾之策?” 高欢摇头:“并无。” 长孙稚满脸疑惑:“那为何要毛遂自荐?” 高欢做悲天悯人状:“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毛遂自荐,顺其本心也。” “况且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候自然就有了办法!” 长孙稚满脸激动。 好一个己溺几饥! 振聋发聩。 绕梁三日! 但凡元琛有高公三分公心,事情绝不至于落到这般田地……长孙稚拱手面向元澄:“下官愿同高公一并前往赈灾!” “灾情不平,绝不还朝!” 元澄抚掌而笑。 高欢一脸懵逼。 很快,会议一致通过高欢前往四州赈灾。 元澄正色道:“本王愿保奏太原郡公为北道大行台,大司马,领中书令,开府、都督幽、冀、沧、瀛四州诸军事,诸位意下如何?” 意下如何? 他这个"首辅"都开口了,谁敢有不同意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