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医生:我都快入土了,系统你才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1章 分期逆转的真相!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如果只有一个沈瑶,临医可能需要五年、十年,才能建科。 因为沈瑶自己能处理的超显微手术就有限。 但现在就完全不一样了。 她可以放开手脚。 其他医生也能尽情挑战超显微手术。 因为许秋有救场的能力! 这就意味着,临医甚至可能在两三年内完成建科,甚至更早! 想到这,沈瑶的心情不由得激荡起来。 但与此同时,一股强烈的斗志也从她内心涌出。 许秋的技术竟然如此超群…… 我也绝对不能太差! 次日,第二台超显微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开始。 这一次,依旧是许秋主刀。 而且,昨天的毛细淋巴管堵塞本来就是极少数特例,临床上很少见。 今日份的病人则只是普普通通的淋巴管问题。 不论是工作量,还是难度,都降低不少。 这也让许秋把手术时间压缩到了两个小时。 “昨天的手术,系统给了五个手术点。 “今天这一台则只有一个手术点数……” 看来,哪怕是自己的操作精度已经被提升到了零点零一毫米,在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时,还是有很多可以优化的地方。 这倒也能理解。 毕竟自己没有获得“大师级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只是单纯靠缝合技术碾压过去。 属于是一力破十会。 而此时,汤姆森、戴楠等人依旧在唏嘘。 哪怕是常规的超显微吻合,做四五个小时也是寻常之事。 结果直接把时间压缩到两小时以内了。 而且,在场的都是手术好手。 他们能看出来,许秋的快并非是只在乎速度、忽略了其他一切细节的盲目快。 恰恰相反,对方已经把各种步骤都完善了,不紧不慢地做下来,看上去很从容,但结果一算时间,才两小时不到! 不过这时,汤姆森却发现许秋的表情似乎还有些不满意。 这让他感觉心脏像是被重锤了一记。 这都还不满意? 有你这水平,我睡觉都能乐醒! “继续吧。” 此时,许秋再度开口。 昨天那台手术,直接就抽干了他所有体力。 相比起来,今天简直是小儿科的水平。 想了想,他又说道:“让咱院和临海国际医院的医生都来观摩,之后的手术我边做边解说。” 听到这话,胡主任喜上眉梢。 而临海国际的钟经山主任更是意外不已,脸上被狂喜覆盖。 对于许秋来说,这就是随口一提。 但在临海国际眼里,无异于送出一份超级大礼! 谁家医生不是把各种核心技术藏着掖着。 像超显微缝合,因为是微观尺度,过程中稍微做得快一点,就完全看不清了,根本就没法偷学。 结果许秋竟然做到了这一步! “谢谢许医生!” 钟经山语气都因为过于激动而有些颤抖。 之后的几天里,许秋开始频繁进行淋巴管-静脉吻合手术。 当然,他一个人肯定没法在短时间内消耗掉大量志愿者。 因此汤姆森、沈瑶也分了出去,偶尔也用另一台超显微设备做手术。 许秋也会来指导。 正好就当成是休息了。 这个过程中,汤姆森、沈瑶的进步速度也非常快。 尤其是前者。 汤姆森已经沉淀了多年,技艺早就磨炼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就像是坐在树下的牛顿。 离万有引力,只差一个苹果砸在头上带来的灵光一现而已。 而许秋,显然就是这颗苹果。 除此之外,钟经山的进步速度也很快。 他们医院本来就有开展超显微手术。 只不过技术不太行。 现在得到许秋手把手教授的机会,也能开展超显微淋巴管静脉吻合了。 因此,许秋还分配了一部分患者去了临海国际。 三台超显微设备共同运转。 志愿者的消耗速度也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五天后。 前三批的志愿者尽数完成手术! 所有病人都被单独列了档案,由戴楠亲自管理,进行各种详细的记录与分期评定。 根据对比。 术前术后最大的区别,肯定就是淋巴水肿的位置了。 所有病人,经过手术后,水肿都明显消退了,甚至已经有“患肢和健侧肢体周径无差距”的人,恢复速度快的不行。 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分期。 这里的差异就非常大了。 会议室内。 戴楠分析着:“第一天做的那一台毛细淋巴管吻合术很成功。病人水肿完全消退,而且上肢抬举功能也恢复了。 “除了皮肤不可避免地松弛外,几乎看不出病人曾患有淋巴水肿…… “不过坏消息是,他的阿尔茨海默病分期没有任何动静。” 不管是从生物学分期,还是临床分期来看,他的老年痴呆都没有什么变化。 而且,影像检查也显示,病人MRI中海马和颞叶内侧,海马、颞叶萎缩相比之前没有明显变化。 CT发现的颞叶内侧和海马萎缩,同样与之前无异。 戴楠继续说道:“但是,第一批的三号病人。 “第二批的四号病人、七号病人。 “还有第三批的九号病人,他们却出现了分期逆转!” 这话一出,气氛有些沉默的会议室立马有些喧哗起来。 汤姆森等人都微微松了口气。 做研究,最怕的就是没法复现。 他们明明看到了周景芝分期逆转的希望。 如果,没办法在下一台手术中重新出现,那意味着一个新思路、新方案在不知不觉中被遗失了。 而现在,尽管似乎没有百分之百复现,但至少,这其中存在着一条可以探索的路线,藏着一个正确答案! 如今,他们在志愿者身上做的是广泛的淋巴静脉吻合术。 若是能进一步剖析这几例病人的共同点,然后从这个角度深挖下去,或许就能找到分期逆转的真正原因! “这几例病人,都有一个共同点。” 戴楠继续说道。 这话一出,众人的注意力立马集中了。 戴楠道:“这几台手术,正好都是许秋做的。” “这……” 众人有点错愕。 事实上,汤姆森等人操作的另外两台设备,差不多也达到许秋二分之一的病人量了。 只是没想到,逆转的病人全出在许秋手底下? 是因为许秋刚好碰到了某个术式,还是说……只有他的技术才能达到逆转分期的最低标准? 如果是后者的话,那这所谓的分期逆转术式就没什么意义了。 只有许秋这种把操作极限拉到零点零一毫米的怪物医生能做的话……这台手术存在与否,对临床而言价值都约等于零。 可泛用、能普及,才是医学的根本。 不过这时,汤姆森突然想到了什么。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