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医生:我都快入土了,系统你才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2章 打破业界记录的预后!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之前周景芝的淋巴静脉吻合术,就是他主刀! 这意味着,并非只有许秋能做! 汤姆森也行! “所以不是只有许秋能达到标准。 “是因为特殊术式!” 汤姆森看向戴楠。 不过,此时戴楠也在思索。 这些病人,做淋巴管静脉吻合术的部位都不一样。 想要直接归纳出共同点,还得废一番苦功夫。 “我看看。” 这时,许秋说道。 戴楠点点头,将自己刚刚整理好的笔记本推给了对方。 许秋默默地看着。 同时,脑海中不断地闪过手术的具体细节。 对于戴楠等人来说,想要抓住这些患者的要点有些困难。 毕竟他们不是主刀。 但在许秋脑海中,却能通过手术过程,反推共性。 “这一个病人进行了多达十三处的重建。” “这一个……用了0.1mm口径的深层淋巴管和周围的小静脉进行吻合,重新建立可淋巴-静脉回流通路……” “这一个,颈部淋巴水肿……” 许秋一个个地查阅过去。 眼前仿佛飞过了手术时的画面。 会议室鸦雀无声。 众人都安静地等着。 要么看手边病历,要么望着许秋,脸上都有着期待。 戴楠也没有闲着。 她翻出了有关“阿尔茨海默病逆转”的病例,尝试与眼下这些病人进行对照。 约莫十分钟后。 许秋的目光终于从笔记本上挪开。 霎时间,所有的目光都汇聚在了许秋身上。 许秋也不负众望地道:“他们最大的特点,应该就是都做了颈深部淋巴管—静脉吻合。”.81. “颈深部吻合?” 戴楠、汤姆森表情一怔。 他们赶忙调出了手边的病历,进行一一比对。 果然,虽然病人的情况千差万别,但,他们在复杂且数量庞大的淋巴管吻合之中,的确都出现过深部淋巴管—静脉吻合。 哪怕只做了简单的引流,也是实打实地疏通了淤塞。 虽然没有想清楚“深部淋巴管—静脉吻合”与“分期逆转”之间的联系,但戴楠等人还是有些兴奋。 这算是有研究方向了。 “那之后的病人,就按照这个标准来筛选?”戴楠道。 许秋想了想,补充了一句:“志愿者的标准可以改一改。仅仅有阿尔茨海默病,但愿意接受深部淋巴管—静脉吻合手术的,也可以纳入其中。” 之前没有方向。 只能判断可能是淋巴水肿手术引起了逆转。 所以,志愿者的条件是同时满足阿尔茨海默病和淋巴水肿两点。 而现在大概率锁定了“深部淋巴管—静脉吻合”,自然就可以朝着这个角度去研究了。 结束五天的高强度手术后,许秋这边也总算迎来了短暂的休息。 在下一批次的病人到来之前,他短时间内都可以不做淋巴管静脉吻合术了。 当然,不做手术,许秋还有病人要处理。 之前的很多断指病人,都已经到了出院的时候。 许秋得抽空去给他们做功能评定,评估之后判断是否准许出院。 这一点,在大医院是不可想象的。 大医院讲究床位周转率,这就和餐厅的翻台率一样,每个病人住院的时间都不能太长,越早离开越好。 而临医的病人数量没这么吓人,床位也没有大医院这么紧张,所以出院时间更弹性。 不过…… 随着许秋声名鹊起后,临医的床位已经有点不够了,院方也不得不开始限制住院时间。 短时间内还只是“倡议”,但等之后各科彻底发展起来,也不得不开始计较床位周转率了。 当然,许秋现在太忙碌,因此很多简单的工作都外包了出去。 比如出院指标这一块,就主要是唐安帮自己负责。 许秋直接喊来了唐安,打算问问近期出院病人的整体情况。 不多时,唐安就到了。 尽管医院的工作繁重,但她还是那副元气十足的模样。 “师兄!” 人还没进门,婉转的声音却先传来了。 许秋微微点头,公事公办地询问着情况。 真冷淡! 唐安心里嘀咕一声,不过对出院情况了然于胸,脱口而出道:“四天前,师兄你前半个月做的最后一个断指再植病人也出院了。 “一共三十七个病人……嘶,师兄你太猛了,手外科一半的病人都是你做的! “这些病人按照Carroll手功能评定来测试,最低的评分是77分。最高的是96分!” Carroll手功能一共有三十三个检查项目,共分为六个等级。 许秋的病人,最差的都达到了第四个等级,属于“手部功能不完全,但基本恢复”的程度。 而96分就非常夸张了。 医学上对于手功能的定义,利手为99分、非利手在96分。. 而断指的手部功能能恢复到96分,意味着右利手病人术后和使用再植手指,已经能够达到左手的程度! 不说完全恢复,但也相差无几了! 唐安惊叹道:“还有那个七十七分的,他是压砸伤,完全离断了,而且手指还受到了污染,第一家医院根本不敢收,师兄居然也能救回到这个分数!” 达到这个分数,只要不是太精细的工作,比如做手术、演奏乐器等,其他简单一些的活动都能完成。 如拉面条、操作非精密机械,都没什么问题。 对于许秋来说,七十七分可能稍显可惜,但在病人眼里,他的工作保住了,经济命脉也因此得到了挽救! “那就好。” 许秋点点头。 唐安继续道:“这些病人,平均分在83分左右,大部分都完全恢复了功能。 “这个数据哪怕是放到协和、积水潭医院等手外科顶尖医院,都是一骑绝尘的预后!” 许秋心里不算意外。 在他没法独立做断指再植之前,他就能通过近乎完美的缝合术对关键的血管、神经进行复原级别的吻合。 如今,许秋彻底掌握了断指再植术。 而且缝合技艺也更加精湛了。 这种情况下,病人只会恢复得更好。 如果不打破业界记录,才算是怪事了。 “周景芝、杨军呢?” 许秋再度问道。 这两位,才是临医重点关注的病人。 尤其是后者。 对方那古怪的病症,到现在都不够明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