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开局剧透明史,可这里是大汉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章 刘邦:确实该立皇太孙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对于朱标去世的这件事情,陆煊本来想着的是,再等一段时间,然后告诉季叔和房叔。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根据历史记载,朱元璋对于朱标充满着期望,若是让朱元璋突然得知这个消息,恐怕会愤怒之下将他杀死。 他也不确定,朱元璋具体的性情到底如何,想了想,他沉吟道:“此事,暂且不可记录到书信中,送到京城,不然我担心陛下不但不相信,反而会在震怒的情况下,杀死我等。” “这算得上是诅咒当今太子了。” 陆煊的话,刘邦和张良都没有听进去。 他们两人都已经被"太子早就去世了"这句话,震的心绪激荡。 特别是刘邦,双拳已经紧紧握住,他的太子刘盈,目前才九岁。 四年前,他立刘盈为太子。 刘盈是吕后的长子,吕后为皇后,因此刘盈才是他汉朝严格意义的嫡长子,他对于自己这个太子心情很复杂,既喜欢又不喜欢。 刘盈仁弱善良,是个不折不扣的君子,虽然他年仅九岁,可已经早早表现出了其包容、开阔的一面,他爱护兄弟、敬重大臣,将自己心中的善良发展到了极致,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昔日自己为了活着,将刘盈三次踢下马车,可年幼的刘盈并未对自己心生怨恨和不满。 最让他看重的,是刘盈对于治国的看法,和自己所想的如出一辙,他认同自己该让汉朝"休养生息"的政策,如降低赋税,鼓励生产,奖励生育,放宽对商业的限制等。 在他眼中,刘盈是个合格的君王,他很喜欢。 可让他不喜欢的点呢?那就是刘盈有些仁弱。 身为帝王,必须要仁,也要狠。 对黔首百姓仁,对官员贵族狠。 吕后跟着自己风风雨雨这么多年走来,他清楚吕后那强势、霸道、冷漠的性格,一旦自己先行去了,刘盈绝对压不住吕雉,并且当今汉朝,皇后的权力无限接近于帝王。 他希望刘盈能狠一些,甚至私底下他已经暗示过刘盈了。 刘盈聪慧,懂得这个道理,可他就是无法做到自己这般心狠。 他既喜欢刘盈,又不喜欢刘盈,可最终让他选择一人继承皇位的话,他第一想法依旧是刘盈。 这段时间他虽然更喜欢戚夫人所生的,年仅六岁的刘如意,在他看来刘如意最像自己,可刚刚经历数百年战乱的中原,经不起第二个类己的皇帝了,汉朝更适合刘盈这样的君主,休养生息。 现在陆煊却和他说,刘盈很快就要去世了? 刘邦的心神一颤,刘盈若早死,他该选择谁继承皇位? 难道不是该选择刘如意么?为何选择刘盈的孩子,自己那个还未出世的皇太孙? “陆君,我并非怀疑史料的记载正确性,我只是在怀疑,陆君该不会是记错了吧?” “太子早逝,皇帝合该选择其他子嗣,才能镇得住百官和朝廷,怎可会让年幼的皇太孙继位?” 刘邦觉得,自己不会做出这种决策。 陆煊闻言,不由一笑,“那你就小看当今圣上了。” “由于王朝初建,必须明确制度,合该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是皇位传承的重要原则,太子作为圣上的嫡长子,在宗法制度中具有天然的优先继承权,而太子早逝后,按照传统,皇位优先考虑由太子的嫡长子继承。” “建文皇帝的哥哥早夭,但建文皇帝其母吕氏被扶正后,也可勉强视为嫡长子,符合嫡长子继承制的要求。” “圣上作为传统的统治者,重视维护正统的传承秩序,传位给皇太孙可以在制度上保持皇位继承的合法性和稳定性,避免因违背传统而引发朝局的动荡和纷争;再加上太子被圣上寄予厚望,太子仁厚善良,颇具治国之才,一直被视为理想的接班人。” “太子早逝,圣上悲痛,为了弥补这份感情,将对太子的爱转移到了皇太孙身上,看到了皇太孙身上与其父亲相似的仁厚品质,期望他能够延续太子的治国理念,守住江山。” 说到这里,陆煊压低声音道:“接下来的话,你们可不能说出去,避免引来杀身之祸。” “之所以传位给皇太孙,也是因为其他嫡子的不足,皇后所生的次子因犯罪被废黜且行为恶劣;三子性格暴躁不受宠爱;四子虽然英勇善战,但过于强势,圣上担心他即位后可能会以强硬手段对待群臣和兄弟,导致皇室内部的纷争和动荡,不利于王朝初期需要的稳定和休养生息。” “而一旦立其他藩王子嗣为帝,这就证明嫡长子制度被打破了,其他藩王怎么不可能产生不该有的想法?圣上深知诸皇子拥兵自重,势力强大,若立其他皇子为帝,可能会引发其他皇子的不满和争斗,导致皇室内部的分裂和冲突;而选择皇太孙,则相对来说能够平衡各方势力,减少皇子之间的直接冲突。” 陆煊说了很多,也解释了很多。 刘邦的心绪越来越复杂,听了陆煊这么一通说,他才明悟。 确实。 若未来真的发生这种事情,综合各方面考虑的情况下,他也会选择传位给皇太孙。 这是目前看起来最不容易引起王朝内部矛盾、藩王矛盾的方法了。 可让他不能接受的是,自己的长子刘盈,明明有着明君之兆,却早早逝去了。 刘盈,能不能医治好? 既然吕雉这种常年累积而形成的疾病,陆煊都有办法治愈,刘盈也应该有机会吧? 他心中准备询问,医治刘盈的方法,但不想打断陆煊的讲述,因为他想知道未来这奉天靖难之事,到底是怎么回事,是自己哪个儿子胆子如此之大,竟敢谋逆造反了。 “陆君,你继续讲讲这靖难之事吧。”刘邦起身,亲自给陆煊倒了一杯清水,端到陆煊面前,很是尊敬。 陆煊咕噜噜的喝了下去,感觉说了这么多,有些口干舌燥的,“今天要不就讲到这里吧,说实话说了这么多,感觉有些累了。” “靖难之事,说起来可复杂多了。” 闻言,刘邦只好作罢,不过既然陆煊今日已经有些累了,那他顺带询问一下,刘盈的病情吧。 临走前,他多问了一嘴:“陆君,我想问问,太子的病,能否治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