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富翁之异时代风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一章 将府点兵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侍卫亲军步兵副都指挥使、明威将军杨骞府上好不热闹,偌大的庭院中,密密麻麻站着数百军士和家丁。 “端木大人,人都叫齐了,我们这就开始挑选罢?”杨骞一指庭中乱哄哄列队的汉子们。 章怀德性子急躁,看到这些家伙半天还没有排列整齐,冲上去对准一个大胖个子的屁股就是一脚,骂道:“没几年不打仗,你们这群腌?连列队都忘记了?站好位,谁再给老子动一动就赏八十军棍!”那帮人仍然嘻嘻哈哈,动作快了些,但也似乎没怎么把那八十军棍放在心上。 另外两个军官也忍耐不住,站到场中大声呼喝,亲自指挥兵卒们排好队伍,虽然人声嘈杂,却也压不住他们的嗓门。 我却是微微摇头,脸上略略带着丝笑意。 虽然从来没有参过军打过仗,但是当年好歹也受过军训,有关军事方面的书籍纪录片也看过不少,对于什么样的军士才叫做训练有素,多少有些了解的。然而一看眼前这些人,心里就大略估摸出他们的实力来,看来这杨将军把事情还是想得太过简单了。这里面有些是士兵,还有些则是家丁随从,高大粗壮的倒是不少,但离精悍骁勇这个要求显然还有不少差距。.M 而且那些士兵们似乎都是跟随杨骞几人多年的老兵油子了,看他们闹哄哄的神态,热情倒是不低,不过不像是去搏杀拼命的,很有几分打猎郊游的场面。我心里思索着,难道这几个家伙没有把实情告诉下面这些人?这可是弄不好就要送命的事情,万一这些人发觉自己上了当,性命不保之际,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变故? 心头一紧张,我赶紧问杨骞:“你们手下这些人知不知道叫他们来做什么?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 杨骞面色一正,说道:“端木大人尽管放心,我们这些亲兵随从大多是我等多年前驻边时带领的,和党项人、契丹人都打过仗,能效死命。” 可能是看到我脸上依然有疑虑之色,他也不再做解说,径直走到台阶前,对场中大声喝问:“儿郎们听好,现在这位端木大人要问问你们,今天集合到此,所为何事?”那下面立刻有兵丁大声回答道:“自然是跟随将军去杀辽狗!” 杨骞哈哈一笑道:“杀辽狗自然是痛快,不过杀不了敌人,就要被杀,你们怕是不怕?” 那下面的汉子们顿时慷慨激昂,都哄声鼓噪起来。有的喊道:“我们又不是没有和契丹人打过仗,怕他作甚,刀来刀挡,枪来枪还!”“契丹人有什么可怕的?刀砍下去,都是碗大的疤!”听上去,都是枪林箭雨里打过滚的家伙啊。不过这些人实在不像我想象中的精兵强将,怎么看都像黑社会,我心里嘀咕着。 “我们跟着将军,命早就是将军的了,将军不怕,我们又怕他什么?”嘿,说这话的有点头脑,连将军也上了,小兵自然不能不上。如果将军都怕,小兵们有什么理由卖命? 又有个年轻小伙子大叫道:“那些契丹人算得了什么,我要一个人打他们五六个,都不敢自称好汉!”他嗓门特别大,大家都听得清清楚楚。我定睛一看,这小伙子生得身材强壮,肌肉虬结,强悍绝不下于那些契丹武士。 边上人都笑了:“你小子又没有跟随将军打过仗,哪里知道契丹人厉害?”“你老父跟随将军在沧州府当差的时候,你还在田头光屁股摸田螺,哈哈!”杨骞也大笑道:“好小子,豪勇不减你父亲当年,大爷当初没看错你。” 原来这年轻人是杨骞家将的子弟。夸口说能以一敌五,豪气倒是不低,但显然是不了解对手,急于表现自己,也不仔细思量一下就冲口而出了。 但如果他练过功夫的话,这话倒也不是完全在吹牛,像王达、王晓这样的人物,一个人对付七八个萧远图麾下契丹武士应该可以做到。说不定,杨骞他们这些部下个个都是深藏不露的高手呢,虽然这个几率约等于零。 既来之,则安之,人都叫来了,好歹要试一下。 杨骞朝我一拱手道:“请端木大人选将点兵!”立刻,上上下下的眼睛都看向我。 这里几百号人,兵是要好好点点,至于将嘛,无需再选,那就是你们几个了。重要的是选兵,我到处一望,看到院门外一对石狮子,心里略一估计,指着其中一个说道:“你们轮流去把这个石狮子抱起来,举过头顶,就算选中了。”这个青石狮子并不特别大,但至少一百五六十斤,滑不溜手,能够抱举起来,力气也算是相当不错了。 那些士兵们看看军官们,又看看我,一时间没有人上前。我心下感觉一凉,不会吧,那些契丹武士的实力可都不弱于此啊,连这个都没人做到,那这几百人岂不是都是绣花枕头,一个也用不上? 章怀德圆睁双眼吼道:“都怎么了?瞪着眼泡看什么看?直娘贼,个个喊着要和契丹狗较量,临到头了打退堂鼓吗?” “我来!”可能是受了他的刺激,队伍前面立马响起一个叫声,一名彪形大汉走出来。那汉子走到石狮子前面,半蹲下身,双臂紧紧抱住石狮子,蓦的一声怒吼,把石狮子高高举起来。四周立刻爆发出一片喝彩声,章怀德也大喜过望,笑道:“好汉子,不愧跟我老章这十几年!” 那名大汉高举石狮子转回身,一步步走回院中,立定当地,吐声问道:“大人,你看这样还使得吗?” 我一边鼓掌一边笑道:“不错,不错!这样就够好了!”那汉子听了,将石狮子放到地上,在满场叫好声中回到队列里。我正高兴,却见杨骞却皱起了眉头,苦笑着微微摇头,奇道:“杨将军觉得有何不妥?” 杨骞叹了口气道:“这个兵士是章三弟调教的亲兵,本来就身高力大,这场中几百口人里面,能找出三四十个像他的也是难得。末将身边,倒有几个不输于他的,但要想在这些人里五中选三,怕是不成了。唉,只怪杨某一时冲动,只晓得身边十几个得力亲随作得用,却没想到其他亲兵家人都不过是寻常士卒。” 我笑道:“力气稍弱点倒也无妨,最重要的是听指挥,面临危险沉得住气,所以沙场征战经验比力气更加重要。”杨骞从军出身,自然明白其中道理,点点头。 既然有了人开头,那些士兵们一个个走上前试试身手,虽然每个人都全力以赴,但能够抱起来的却并不多。他所言确实不虚,眼前这些家将亲兵们,真正算得上有力气的绝不会超过四十人,再加上些力气稍差但沉稳听指挥的,最多也不过六七十人。 还剩下一百三十个,我上哪里找去? 我正盯着场中,忽听到耳旁哗啦啦的金属碰击声,两名士兵抱着两套铁甲走上来,看他们的吃力劲,分量不轻啊。“端木大人来看看这套光明细钢甲,整重六十三斤,多为将官穿着,大人穿上试试看?”杨骞道。 我大感兴趣,立刻答应,边上士兵帮助我往身上穿戴,好家伙,这玩意儿分量果然不轻。穿着走动几步,感到行动还不算特别难受,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样困难。 忽然想起传闻中的北宋步人甲,问道:“不知可有步人甲?” 杨骞指了指另一名亲兵所抱的甲胄,回答道:“这套便是我大宋最坚厚的步兵铠甲,精锻镔铁,整五十七斤,利弩难穿!只是将官们不用它。”看了看,感觉防护力和光明甲差不多,但精细之处不如远甚。 一名姓古的将军忽然说道:“只是这两百套铠甲不好找啊,兵刃倒是有。”找不到两百套?我问:“将军们亲兵都不配置铠甲么?” 杨骞解说道:“依照律令,各级军官自用的兵甲军械均有定例,分官职高低,最多也不过二三十副罢了。这倒不妨,自己虽然不够,还是有地方去借用。” 原来这样,我倒是略有知晓,历朝历代对于兵甲军械的管制是相当严格的,为此丢命坏事的也不是没有。说道:“既然兵刃够用就好,铠甲也无须外借了,有五十套足矣,估计也是不大用得上的。” 看到几个人眼中都透出惊异之色,我笑道:“各位无需担心,我自有妙策。” 挑选还在继续进行,但除了章怀德还在石狮子面前大声鼓励他们,几个将军都不忍再看下去,似乎丧失了最后的信心。选中的士卒不多,擦破了肚皮的、闪了腰的、扭了胳膊的人却一大堆,甚至还有个砸伤了脚板的家伙。堂堂指挥使府第,几乎变成了伤兵营。 好歹选到最后,章怀德也自觉累了,懒得再喊下去,交待了部下几句,和我们一起回到屋内。 “怎么办?我们虽不怕死,但这个样子,不过只是送死而已,徒涨了契丹人的气焰。”杨骞等几个人满脸愁容,说道:“我们战败无妨,只是无端连累了端木大人,兄弟好生后悔。” 后悔?老大,现在说这句话不觉得太迟了吗?昨天我可是拍着胸脯对萧远图说的,一个月后,校场比试,生死由命! “还有一个月时间,我天天带着这帮兔崽子训练,不信训不出点成效来!”章怀德猛力一拍桌面,大着嗓门叫道。 另一个姓黄的军官摇摇头说道:“时间太过短促,区区一月,如何练得出精兵强卒?”章怀德也抓抓脑袋,自己是带兵的,当然知道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 杨骞忽然道:“我倒有个主意,大家各自去找交情好的、有血性的将官,把他们的亲兵也都叫来挑选,他们若是自愿参加,那我们更是欢迎。我杨骞就不信,偌大的东京城,竟然找不出两百条好汉出来,哪怕是张榜招募,我也要找齐人手。” 他这个主意一出,其他几个人都点头说好,事不宜迟,立刻告辞了分头去找人。 我不认得几个武将,更没有交情过硬的,也就由他们去招兵买马,自己则牵着马慢慢在路上走,脑袋里思考着立刻要着手的事情。 看杨骞的兴头,我估计他们这两天应该可以找齐人手,毕竟开封城里将军多,加上他们这里七十人,凑个二百人因该做得到。 即使人找齐了,还要加紧训练,如果互相配合不能默契如意,也不过是一盘散沙。 虽然现在这个约试知道的人还不多,但过得几天,开封城内必定会家喻户晓,沸沸扬扬,到时候想打退堂鼓都不成。到了比试那天,估计观战者是不会少的,都来看看是我们死得光荣壮烈呢,还是契丹人输得一败涂地? 不想这件事了,先听杨骞他们的消息再说罢。 天气颇为寒冷,我早穿上了夹层的缎面丝棉袍子,宋朝人不大穿皮制服装,而且,我看到他们的皮革制品也没什么花样。 北方的契丹人一定有皮革衣服吧,我忽然想起了那个契丹的大牧场主斛金赤,那时候还气候不算多冷,他就穿了件雪狐皮短袍。不过他的袍子并不像后世的皮草那样精致,基本上就是剥下来的皮毛略加硝制就缝制成衣服,虽然镶了不少松绿石、玛瑙等饰品,但形制还是简单得很。当然,这要是放在后世,就叫做民族风格了,一点也不掉价。 要不我也开发些皮革制品?皮靴、皮袍、皮带、皮袋等等,还是能赚不少钱的。只是后世那种精美的皮草是如何制作的,我一窍不通,不知道现在有没有那种工艺。 正胡思乱想,忽然一个声音朝我招呼道:“子晰你怎么在这里闲逛?” 不用看我也知道,说话的是张琮,不知他这家伙不在官家当差,跑到街上来做什么。“炎璜好兴致啊,这是要往哪里去?”我问。 张琮跳下马,和我并肩而行,一脸神神秘秘的表情,贴到我耳边说道:“难道子晰兄不是和我去同一处地方吗?” 同一处地方?我大惑不解,问道:“我这时正要回去。炎璜说的是什么地方?值得你差都不当了,偷跑出来?” 张琮哈哈笑道:“看来你真是不知道了,真是奇也,以子晰同樊楼之渊源,竟然不知道这件大事。”樊楼的大事?我更加迷惑了,难道和秦依依有关?不过看张琮得意洋洋的神色,应该也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 一拍我的肩头,张大公子笑道:“樊楼有两大都行首,子晰应该听说过罢?”这个我当然知道,除了秦依依,还有一位柳如月,不过听说在外地,从来没见到过。 “那柳姑娘出道要早几年,当年声名可是开封府第一的,去年初秋她就到洛阳去了,所以子晰未曾见过。今天便是她回归开封的日子。”听到张琮的解说,我顿时明白过来,笑道:“原来张大公子不仅是秦姑娘的粉丝,也是柳姑娘的粉丝,这回是去迎接偶像去了。” “我是什么粉丝?什么藕香?”张琮一时摸不着头脑,虽然早已习惯,但这次还是被我脱口而出的新鲜名词轰得莫名其妙。 “嘿嘿,地方俗语,也无其他意思。”我赶紧转移话题:“柳姑娘自洛阳而来,炎璜自然是去新郑门还是万胜门迎接了?”“柳姑娘走的是水路,乘舟而来,我们这是去利泽门码头迎接。子晰你若无事,去不去看个热闹?” 当然去看看!这柳如月至少也是和秦依依齐名的八大都行首之一啊,不去见见,岂不是人生一大憾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