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书七零:女场长她火爆全兵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5章 235:先斩后奏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经过长达一个小时的商谈,严厂长热情的送他们离开。 来到办公室门口,严厂长再次跟高毅松友好握手: “高秘书,你务必打电话给裴师长,跟他好好说说,让他一定把这个研究项目落到我们厂,只有我们拖拉机厂,才能做这项研发!” 高毅松微笑点头: “我会好好劝裴师长的,等有了消息,我再来找严厂长,好了,严厂长留步。” “好,高秘书慢走。” 闫厂长一路目送高毅松和两位工程专家离开过道,下了楼,他喜滋滋的跑回办公室。 上钩了上钩了! 这个研发项目,还有那几张图纸,马上被他骗到手了! 高毅松三个人离开办公室,一直到上了车,老翟头和孙白元才敢长舒一口气,擦擦额头沁出来的细汗,问道: “高指导员,现在怎么办,你拿裴师长当幌子,万一这个严厂长一个电话打到裴师长那,岂不是要露馅?” 高毅松淡定的发动吉普车: “所以,现在要去给裴师长打个电话,提前报备一下。” 老翟头、孙白元对视: 这叫提前报备? 这不叫先斩后奏吗? 高指导员这胆子未免太大了? 仗着当过师长的秘书,为所欲为。 高毅松开车离开拖拉机厂,又朝后面嘱咐道: “那几张图纸,还有一些核心数据,千万不能松手,不管拖拉机厂用什么手段,都不要给他们。” “知道。” 作为工程师和研究员,两人都很清楚机密数据意味着什么,他们是不可能轻易松手的。 刚刚谈判时,那个严厂长就想骗他们的图纸,但被高毅松轻巧的绕过了。 不难想象,等以后真要展开合作。 拖拉机厂的人肯定还会绞尽脑汁从他们这里获取全部数据。 那个严厂长眼珠子溜滑,一看就是个精明的人。 所以高毅松提醒他们,千万不要上当。 两边各藏着心思,就看后续怎么过招了。 高毅松来到市中心邮局,给裴师长办公室打了个电话。 裴师长的新秘书告诉裴师长,说高毅松同志打电话找他。 裴师长接起电话: “毅松?” “裴师长,是我。” 裴师长听到高毅松语气里含着笑,觉得有些不对劲,放下手里的事,全部精神集中在这通电话上: “毅松,最近身体怎么样?” “身体挺好,有劳裴师长惦记了。” “行了,客气的话就不用多说了,什么事。” “是这样的……” 高毅松简单把连队要找拖拉机厂联合研发一种全新的联合收割机的事说了: “裴师长,这件事,可能要打着我们兵团的名义去谈合作。” 裴师长一下子就明白了高毅松的心思,有些惊讶: “你们那个连队,居然能有人搞收割机研发?” “嗯,是小谭队长的提议,正好连队里有这方面的人才,大家集思广益研究出来的方案。” 裴师长笑了: “你那个小谭队长,怎么样?” “??” 高毅松莫名觉得裴师长的语气怪怪的。 什么叫你“你那个小谭队长”?. 但他没有时间多想: “小谭队长最近很好,每天都在忙。” “没有跟陈家父子掐架?” 高毅松:??裴师长什么时候这么八卦了? “没有,陈家父子最近消停了。” “那就好,”裴师长没有再闲聊,“那个什么收割机研发项目,既然你那个小谭队长交给你负责,你自己看着办吧,我相信你的办事能力,也相信小谭队长的能力。” “好,多谢师长。” 挂断电话。 裴师长又笑了笑。 刚回去没多久,秘书又叫他: “师长,佳城拖拉机厂的严厂长打电话找你。” 裴师长狐疑,他跟拖拉机厂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交情,怎么直接找到他了? 裴师长还是接起了电话: “你好,严厂长?” 电话里,严厂长恭敬道: “你好,裴师长,冒昧打电话来,是想再跟你说一下,那个联合收割机,你们机械厂确实干不了,还是我们拖拉机厂条件更成熟,更适合搞新机器研发。” 裴师长有点懵:“……” 但他毕竟身经百战,瞬间明白了什么。 好小子,居然来这一手?! 应付完了拖拉机厂的电话,裴师长忍不住嘀咕: 这小子,皮痒了,从哪学的野路子! 高毅松这边,当天下午,没有再去拖拉机厂。 他们先在兵团招待所住了一晚。 第二天,才由高毅松一个人,不急不忙的去了拖拉机厂,回复严厂长,说经过深思熟虑和内部激烈讨论,最终同意跟他们合作研发联合收割机。 条件是,必须全程由他们主导,拖拉机厂负责配合。 研发成功后,按正常售价,卖给兵团。 闫厂长欢天喜地答应了。 就这样,在高毅松的撮合游说下,三个人正式进驻拖拉机厂,展开了研究。 高毅松当天晚上就给谭小絮写信,说事情进展顺利,他们已经在这边安顿下来了,让家里不要挂念。 谭小絮收到这封信时,已经是信寄出去十几天以后。 那时候,她刚好把代销点开起来。 她立马给高毅松写了回信,叮嘱高毅松好好照顾身体,不要做危险的事。 还把连队这边的情况也告诉他。 又让他多多写信回来,两天写一封,随时汇报进展。 洋洋洒洒,写了整整三张信纸。 信寄出去后,没过几天,又收到一封信。 谭小絮又给写回信。 这样,两人几乎每隔两三天,都能收到对方的信。 这期间,谭小絮给高毅松寄过去一些营养品。 也许是这些营养品起了作用,又或者其他原因,高毅松的身体没再出现任何不适。 皮下出血的症状也减轻了不少。 似乎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时光飞快。 昨天还是绿浪翻滚的小麦田,仿佛一夜之间,镀上了一层金黄。 谭小絮每天都会到大田里巡视,观察小麦成熟情况。 每次过来,几乎都会遇到钟宝泉带着三个学生在地里做研究。 现在,研究小组终于确定,十一连队的小麦不是普通小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