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书七零:女场长她火爆全兵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6章 236:研究可以停止了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一天傍晚,谭小絮到大田里视察,又遇上钟宝泉。 “小谭。” 钟宝泉手里拎着几株小麦,一副有话要说的样子叫住她。 “钟老师。” 谭小絮预感到钟宝泉要跟她说什么,表现的很淡定。 钟宝泉望向大田。 夕阳下,麦浪翻滚,天地间似乎流淌着金黄璀璨的海洋。 对从事农业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丰收的景象更美、更令人动容了。 钟宝泉脸上洋溢着老农的幸福: “马上要秋收了,据我估计,再有两个星期,可以陆续收割,今年风调雨顺,粮食收成肯定不错。” “是啊,这几天,我也在抓紧布置秋收的准备事项,拖拉机在轧晒谷场,粮仓也在最后紧急赶工,三辆拖拉机、三辆康拜因正准备全面检修,农具也在检修,包括食堂那边,也在为秋收屯粮,只等秋收大战开始,所有人都会全力以赴,把这一年一季的粮食抢收到仓库里。” 钟宝泉不断点头,虽然没说什么,但表情里全是赞赏。 他收回视线,把手里的两株小麦放到地上,蹲下来问: “你能分清,哪一株是你大田里的小麦,哪一株是我试验田里的小麦吗?” 谭小絮也蹲下来,指着那株稍微矮一点的说: “这个是我们大田里的。” “不错。” 钟宝泉很满意,谭小絮能一眼认出自己大田里的小麦,可见,她对自己田里的小麦有一定的研究,对别人田里的小麦,也有一定了解。 钟宝泉问: “你怎么分辨出来的?” 谭小絮知道钟宝泉想说什么,她也没有任何隐瞒,把自己的发现说了出来: “我们大田里的小麦,植株稍微矮一点,平均要矮三公分左右。还有,我们小麦植株的有效分蘖(nie)更多。” 分蘖,就是农民俗话说的“发棵”。 一粒小麦种子,能分蘖(发棵)好多个。 分蘖的数量,跟产量有极大关系。 钟宝泉试验田里的小麦,谭小絮看了一眼,大概有四个分蘖。 但四个分蘖里,只长出三根麦穗。 而那株稍微矮一点的小麦,分蘖数量更多,有六个分蘖,却长出了七个麦穗。 所以,同样的小麦种子,有效分蘖越多,小麦产量越高。 谭小絮早就发现了,自己大田里小麦的分蘖,比钟宝泉试验田里的小麦分蘖更多。 所以才一眼区分出来。 钟宝泉点头,又问: “还有呢,除了高度和分蘖数量,这两株小麦,还有什么区别?” 谭小絮在两个植株上各揪下一根麦穗,放在掌心做对比。 对比很明显: “我们大田里的穗子稍微大一些,如果我没猜错的话,穗粒数也应该更多。” 钟宝泉没有说话,直接拿起谭小絮手里的一根麦穗,放在手心使劲搓了搓,搓出一粒粒小麦,吹走麦芒和外皮,十分仔细的数了数: “你们大田里的小麦,穗粒数是59个。” 他又把自己试验田里的麦穗搓了搓,搓完数了一遍: “我们试验田里的小麦,穗粒数是42个。” 数完小麦,钟宝泉两眼放光的说: “这不是个例,我已经做过多次采集对比,你们大田里的小麦,不论从分蘖、麦穗数、穗粒数,都比我们试验田里的小麦高,据我估计,你们大田小麦的亩产量,比我们试验田小麦的亩产量,至少要高出至少三成。” 顿了顿,钟宝泉稍显激动的望着谭小絮: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什么?”谭小絮反问。 “意味着,十一连队的小麦亩产,要创造记录了,如果我没估计错的话,亩产应该能达到一千斤左右!” “一千斤”三个字,钟宝泉说的尤其重。 听到专家的估计,谭小絮也难掩激动的心情: “真能达到那么多?” “绝对不会低于我估计的数。” 谭小絮相信专家的话! 一千斤! 熊场长给她定的任务,是每亩五百斤。 如果真如钟宝泉估计的那样,那岂不是,产量翻倍? 她不仅能超额完成农场交给她的任务数,而且直接翻倍了! 六千亩小麦,到时候能上交六百万斤粮食! 谭小絮笑了: “希望秋收大战一切顺利!” 只有顺利的把小麦收进粮仓,粮食才能算粮食。 看着谭小絮笑容生动的脸,钟宝泉终于问出了他一直想问的问题: “小谭,你这个小麦种子,是从哪里来的?” 谭小絮就知道,瞒不过专家。 何止瞒不过专家,到时候最终产量出来后,整个兵团,甚至整个国家都会轰动。 谭小絮知道早晚会面对这个问题。 所以她没有丝毫慌张:. “钟老师,重要的,不是小麦种子的来历,而是,我们现在有了高产的小麦种子。” 谭小絮重新站起来,望着夕阳下那一片金黄色的海洋,半眯着眼睛说: “钟老师,我之前跟您说过,要提高小麦产量,办法很多,现在,最好的办法已经在我们眼前了!您是小麦专家,也是育种专家,所以,到时候还要辛苦您,我们一起把这些小麦,都变成种子,传播到每个连队去!” 钟宝泉跟谭小絮一起望着那片金色海洋。 灿烂的夕阳下,两行热泪从他眼窝涌了出来。 回到自己的试验田,站在太阳的余晖里,钟宝泉的心情依然无法平静。 学生梁雨陪着齐雁过来找他。 见他一人呆站在地头,齐雁问: “老钟,怎么不回家吃饭?” 钟宝泉伸手,在小麦顶上摸了一把,感受麦芒在手心滑过的刺挠: “齐雁,我们的双头麦穗研究,可以停止了。” 听到这话,齐雁和梁雨全都惊的张大了嘴。 钟宝泉不断抚摸小麦,像抚摸自己的孩子。 过了半天,齐雁像受到什么打击似的,魂不守舍的问: “你说什么,老钟,你不研究双头麦穗了?” “最好的研究结果,已经在十一连队的大田里了。” 齐雁没有完全听懂。 但是,她早从钟宝泉和那三个学生那听说过,十一连队的小麦很不寻常,跟其他几个连队的小麦都不一样。 十一连队的小麦,不仅分蘖好,麦穗多,穗粒数多,而且粒重也大。 如果不出意外,这个连队的小麦亩产,可能会创造新记录。 可是—— “可是,十一连队的小麦,跟你的双头麦穗研究,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