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父慈子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五十三章:这大唐的天要变了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朝中有大事发生。 这一点许多官员都预料到了。 因为陛下与太子,频频召见重要大臣,共同议事。 从三品以下的大臣,都没资格参与。 从三品以上的,还要是正职主官,才有可能参与进去。 这共同商议,一商议就是一天。 甚至有时候,饭都还是在太极宫吃的。 这种非同一般的状况,明眼人都察觉到背后隐藏的天大事情。 孙思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喝上一口茶,就听到下人来报,说济世馆的几位大学士拜访。 “哎……!” 他不由叹息一声,知道对方上门拜访的目的。 他开了不止一天的会了。 几天下来,其强度对他来说,已经差不多的精疲力竭。 真的很想倒头就睡。 太难了。 也太复杂了。 可他不管有没有办法,这对他们医学来说,事关未来发展的命运。 几个大学士进来见礼,见孙思邈显露疲态,这可不常见啊。 哪怕是馆中事情再多,也不见寿杏侯露出这样的神情。 “冒然上门打扰,还请寿杏侯勿怪。” 一个大学士说道:“近来寿杏侯入宫议事,连续多天,别说是我们,就是其他学士也是担心不已。” 他说完郑重一拜。 “大家心里都惴惴不安,害怕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另外大学士补充,道:“我们好不容易有今天的格局,真是不忍心毁之一旦。” “我们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寿杏侯出面,承受压力。” “不管怎么说,只要事关医学,能用到我们,也能尽一份绵薄之力。” “还望寿杏侯不要独自承担。” 他们关心济世馆的未来,这样微妙的情况,真是第一次见到,忐忑不安是难免的。 尤其是见到孙思邈如此神态,他们更是担忧万分。 孙思邈听到他们的说法,神色温和,露出会心的笑容来,“几位多虑了。” “没有你们想象的糟糕。” “济世馆会更好的,不会出现任何坏的局面。” 大学士问道:“那孙侯为何这般萎靡之态?” “哈哈!” 孙思邈仰头一笑,道:“没想到,你们会因此有误解的啊。” “没事,只不过是耗费了一些精力而已。” 能不耗费精力嘛,要吵架,要掰扯,还要据理力争的。 那些人可是朝中柱石大臣。 又是在天子,太子御前。 为了帮医学争到利益,他拼尽了全力,觉得自己都要折寿两三年。 “原来如此,是我等鲁莽了。” 几人连连致歉。 “有些事情,我不太好说,但你们放心。” “一切向好。” 孙思邈精神振奋的说道:“明年,会是一个新的开始。” “诸位,到时候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前行啊。” …… 李淳风坐在马车上,撑着额头,尽量舒缓自己的压力。 他没想到,天大的压力,前所未有的关注,都会奔向天工坊。 天工坊要成为焦点中的焦点。 回到天工坊,刚走出马车,就看到袁天罡,李畋,鲁大成,王铁牛等,无数天工坊的大拿巨匠,殷殷的望着他。 李淳风的神色很是复杂,他有些感慨万千。 未来的侯爵、伯爵们,如今一个个还不知道未来命运,即将到来啊。 谁能想到,打铁的,玩火药的,玩木头的,会玩出天大的富贵前途来。 “大学士,没事吧?” “你这一走可就是十天时间啊。” 李畋单着一手,关切的问道:“也没见你捎信回来,说个话。” “大家伙可都很担心你。” 要说天工坊的靠山是太子,无可争议。 那么天工坊的扛把子李淳风,也得到了天工坊几千号人的认可与信任。 就连袁天罡也是如此。 虽两人都引为知己好友,但在天工坊这一亩三分地,袁天罡是真心佩服李淳风。 袁天罡笑道:“你一走十日,坊内的大伙们,寝食难安,天天碰头商讨,怕你出了什么事情。” “你回来就好。” 李淳风哭笑不得的说道:“我又不是被抓去关大牢了,你们担心什么。” “放心,没有事的。”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他简单的安抚一通后,就让大家给散了。 屋内。 李淳风与袁天罡对坐,袁天罡倒着茶水,道:“事情很棘手?” “不是一般的棘手。” 李淳风也顾不得礼数,先饮了一口茶,道:“还好一切都尽如人意。” “哦?” 袁天罡惊讶道:“有太子支持,事情都这么难办?” “什么事情,阻力这么大。” 李淳风摇了摇头,“当下不便说。” “只能说,比你想象的还要夸张。” “我这十天,几乎都是在战战兢兢之中度过的,从来没有如此经历过。” “如今想来,都好似梦里一般。” 袁天罡大致了然,不能说,还让李淳风如此感慨,那事情,比他想象的还要大。 自己没必要深入打听。 “我听说济世馆那边,很多人都跟我们一样,孙先生连续进宫议事,也让下面的人担忧。” 他转移话题道。 “他们还好吧。” 李淳风轻笑道:“至少没我们天工坊这么难。” “不过,我们跟他们倒是同一处境。” “大家也能算是互相取暖,互相帮助了。” 袁天罡讶异,道:“我们还能跟他们扯上这交情?” “哈哈。” “过段时间,你就知道了。” 李淳风望着殿外,道:“道友。” “这天要开始变了。” 袁天罡默认,顿了顿道:“从什么地方开始变?” “从天工坊,从济世馆,从天下……。” “大唐!” “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赶超历代,为后世树立千秋丰碑的时代。” “就要到来了!” …… 长安表面很是平静。 但私底下却是暗流涌动。 无数人都在想办法,打听各种消息。 但听到的都是只言片语,晦暗不明的消息。 冯智戴很是焦急烦躁,踱步不停。 自从贞观十八年,他回到岭南与父亲商量后,就想马上赶回长安任职,毕竟他平职调换到长安了。 只不过,冯盎担心冯智戴去长安成为质子,还有些担心。 后来,等到荔枝成熟,运送第一批十几万斤的荔枝到长安。 路途有损耗,精挑细选,剔除腐坏的荔枝后,还剩下几万斤荔枝。 当时冯智戴都想放弃荔枝生意了,可谁知道几万斤的荔枝,一经面世,一百贯一斤,竟然短时间就消耗一空。 这彻底把他惊呆了。 三百万贯啊。 就这么到手了。 荔枝成本忽略不计,运送成本其实也不算大。 只有几十万贯而已。 这算下来,有两百多万贯的利润。 简直是颠覆了,他对赚钱的认知。 几乎最快时间,他写信送回岭南,而后一批接一批的荔枝,梯次般的送到长安。 直接赚的盆满钵满。 一年下来,扣除缴税,也有六百多万贯。 冯智戴都不禁发出感慨,长安权贵太有钱了。 吃荔枝简直是不在乎钱,谁没得吃反而还尴尬。 这都不用自己再说,冯盎就坚决要他留在长安。 如此,他在长安挂职,专心负责岭南水果买卖。 贞观十九年,也就是今年。 一次大爆发。 不单供应长安,就连山东等地也开始供应。 一年各种瓜果的收益,超千万贯,几近两千万贯。 这还是缴税之后的。 但该打点,该送的一点都没少。 一年一千万贯左右。 别说冯智戴难以相信,就连冯盎也是彻底疯狂了。 两年时间赚的钱财,相比他在岭南干的事情,简直不要太轻松简单了。 冯智戴在长安正式扎根,也不念想岭南的。 除了瓜果生意外,他在长安负责结交人脉。 这等暴利的生意,盯着的人可不少。 已经逐渐有麻烦出现了。 但这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当下冯智戴请客吃饭,想要打听朝中大事。 却根本不得内情。 不是支支吾吾,就是顾左言他。 在长安的这两年,冯智戴明白一个道理。 从两宫发出的诏令与教令,还有朝中的重大决策。 那是左右着整个天下的方向,决定无数家族的兴衰,不知凡几的百姓未来。 岭南是远,是流放之地。 但能比高句丽远? 高句丽都被灭了,岭南算什么? 在这种大势之下,他很是害怕,朝中商议的大事,会冲着他冯家去的。 真要是如此,提前得知风声,他还能砸钱找门路,想办法。 要是一旦落地,说什么都晚了。 “天天知道吃我的,喝我的。” “打听点事,一个个却装聋作哑。” 冯智戴真想破口大骂。 他左思右想一番,马上命人去盛唐酒楼订了一桌。 他请的不是别人,是李佑。 “哟呵。” “冯家公子,咱们可没什么交情啊。” “怎么让你这么盛情款待啊。” 李佑一坐下,看着一桌子的海鲜,好酒好菜,不由打趣道:“看看这荔枝醉虾。” “大几百贯的菜都点。” “本王可是受宠若惊啊。” 荔枝能吃,当然能用来作为菜品。 高阳的酒楼,就在最火爆的时候,推出了这样一道用荔枝与海虾的菜品。 一下子就赚足眼球,成为爆品大卖。 “齐王殿下说笑了,你可是我天大的贵客,当然是要拿出最好的东西来招待你不是。” 冯智戴一番说辞,拉近距离后,开始动筷。 李佑吃了几口,就放下筷子,淡淡笑道:“冯家公子,说什么事情吧。” “你不说,我这吃的不舒坦。” 冯智戴赔笑的说道:“哪敢第一次请殿下吃饭,就有事烦扰殿下啊。” “哦?没事?” “就是想打听点消息。” “什么消息?” 冯智戴也不藏着掖着了,这一桌子菜他是下了血本的。 “殿下,不知近来,朝中对岭南有没有什么动作。” 李佑惊讶道:“你是认为父皇跟兄长商议秘事,要针对你冯家?” 冯智戴赔笑不说话,意思很明确了。 他就是这么想的。 “哈哈。”李佑见他的这样,当即仰头大笑,指着冯智戴,连眼泪都要笑出来了。 “笑话,这是本王回长安后,听到的天大笑话。” 冯智戴神色变得极为不自然起来。 “本王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事情,也懒得去知道。” “但本王可以告诉你。” 李佑嗤笑道:“就你冯家也配?” 此言一出。 冯智戴石化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