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父慈子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五十四章:大朝议,李承乾亲自出面作规划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贞观十九年末。 大朝议如期而至。 百官依次步入太极殿内,找到自己的位置,先行站着。 房玄龄与长孙无忌对视了一眼,又各自收回目光。 本来今年,长孙无忌还想继续作尚书省工作报告的。 要把去年丢的颜面,一次性全部找回来。 只可惜,今年天子与太子俱在,轮不到他尚书右仆射来说话。 今年大朝议关系重大,更别提了。 “太子殿下到!” 礼官高唱一声。 百官闻声看去,太极殿门,一个英姿挺拔,身穿冕服的太子,押着腰间悬的宝剑,缓步朝殿内走来。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恭问太子殿下安康!” 殿内山呼参拜。 李承乾目不斜视,面色平静,边走边说道: “孤安!” “诸公免礼!” 群臣再呼:“谢太子殿下!” 只不过,众人还是保持着俯身行礼的姿势,等到太子站好后,才收手肃立,静等圣天子的到来。 “陛下到!” “山呼!” “臣等参见陛下,恭问陛下躬安!” 李世民脚步平稳,不徐不疾,雄风神武,他在太子及百官的山呼下,来到天子座前。 “朕躬安!” 李世民道:“诸公免礼。” “入坐。” “谢陛下恩典,陛下万年,大唐万年!” 哗啦一片。 百官谢恩后,齐齐跪坐下,人人双手持笏板,昂头挺胸。 “陛下旨意,命尚书省右仆射,赵国公长孙无忌主持大朝议。” 长孙无忌持笏起身,拱手道:“臣遵旨!” 旋即,他走出两步,面向百官,洪亮喊道:“请尚书省左仆射,梁国公作贞观十九年的尚书省工作报告!” 啪啪啪! 百官用手拍打笏板,房玄龄起身,朝着早就准备好的席位走去。 他朝天子,太子躬身拱手行礼后,坦然坐下,将准备好的报告放在案几上,一一展开。 “陛下,太子殿下,诸公同僚。” “我身为尚书省左仆射,很荣幸坐在这里,作尚书省工作报告。” “请大家……” 房玄龄说话的时候,就有内侍低头躬身,行走在百官之中。 百官身前,都放置有一个案几。 内侍将一份份尚书省的工作报告,逐一交给百官,让他们能够跟上房玄龄报告节奏。 真全靠房玄龄报告,上一点说完,下一点就来,多少人能记住啊。 “贞观十九年,是极为精彩与值得称颂的一年。” “全年各方面整体向好,在税收,经济,军事,民生等领域,都有着极大的功绩。” “首选,税收方面,全年总税收成功突破一亿贯,达到一亿两千一百三十万贯。” “其中赋税比例,逐年下降,今年不足五成,其他领域的税收,逐年递增……。” 李承乾平静的听着,但百官显然很是惊诧。 李世民就算之前了解,也看过报告内容,但还是忍不住惊叹。 税收中,赋税的比例下降到不足五成。 这是什么概念啊。 相当于国库的收入,不再倚重百姓的税赋,朝廷从其他方面的收入,就能超过百姓的赋税。 往年的百姓税赋,是国库收入绝对的大头,要是有个天灾年,国库收入下降不说,还要倒贴。 如今改变了。 哪怕百姓面临天灾,朝廷的收入不用太过担心,也有更多的钱,用于救灾。 李承乾明白,税收的结构变动,是这几年来,许多领域带来的变化。 当年,单从赋税降低来看,觉得赋税少,其实不然。 随着连年开垦荒地,增加可耕种的良田肥地。 税赋并没有减少,反而是在逐渐增加,只不过相比于其他方面的收入来看,赋税是少了。 但要是知道赋税有五千多万,就知道有多夸张了。 赋税依旧是大头,只是不再绝对罢了。 “经济方面……。” “银行储蓄与借贷,创下新高,为商品大宗交易,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民间消费提供极大的便捷助力。” “军事方面……。” 房玄龄一一说着,军事方面,大家都很门清,灭了高句丽,拿下半岛三国。 这是振奋人心,大涨大唐威势的功绩。 这一点,其实真切的感受不到,但实实在在的影响着大唐境内的各行各业。 一个强盛的王朝,是能够让无数人安定下来的保证与自信。 半个多时辰后,房玄龄口干舌燥的,将所有报告做完。 总体如他所说,一切都向着大好的格局发展。 人口的连续增长,更是侧面的印证。 就在百官准备询问,提出问题的时候。 房玄龄作完工作报告,就没有说其他,而是起身走了下去。 长孙无忌拍打着笏板,百官也是懵懂的跟着拍打。 有点摸不到头脑啊。 按照章程,不是要等着大家开口的嘛,然后还要进行庙算,拷打各部各司的嘛? 怎么就走了。 “恭请太子殿下!” 长孙无忌喊道。 百官大吃一惊,纷纷看向太子。 太子上去要干什么? 没听到点风声,太子要做事的。 但不管如何,太子起身,百官微微俯身而下。 李承乾不在意百官的目光,他起身施施然走到房玄龄的位置,目光平静的从百官身上扫过,最后落在桌案上摊开的规划上。 这时候,百官也坐正了,从内侍手中,拿到规划内容。 “嗯?” 一看标题,所有人都是大吃一惊。 “陛下,诸公!” 李承乾开口了,“今日,我坐在这里,是要宣布一份从贞观二十年到贞观二十五年,朝廷重要的计划。” “这份计划,将会是上至陛下,下至黎庶百姓,都要为之奋斗实现的。” “以下,将是计划内容。” 他开场白完了后,道:“在以圣天子思想为核心的精神领导下,大唐矢志缔造并实现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孤与各部诸卿王公,经圣天子御批,拟定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与工作重点。” “一:加强大唐全体官员的整体能力,提高治理水平,纠正思想认知,严查贪腐问题。” “这一点,将从各方面入手,吏部与御史台要严格认真,尽忠尽责,履行掌选,监督监察之责。” “各级官吏要深刻认知到《圣天子思想》,贯彻执行,领悟学习……。” 李承乾抬头看了看百官,低头继续说道: “二:促进经济繁荣,推动贸易交流,丰富民间商品,满足百姓日常需求。” “经济繁荣的增长,首要在于贸易交易,朝廷以及地方官吏都要认识到这一重要性。” “……。” “三:税收事关国家发展,对朝廷有着治国的基础性,支柱性等,百姓生活与之息息相关。” “为确保税收的稳定,提高朝廷收入,扩大税收来源,朝廷决议成立税务司,专司负责税收一事。” “在百姓税赋不变的情况下,不得再虚增任何税赋,不得巧立名目,一经发现,从严从重从速处理,绝不姑息。” 李承乾说这话的时候,是杀气腾腾。 百姓的税赋本来就不低了,但往往在正常缴纳的税赋之外,还要受到其他贪官污吏的盘剥,再刮一层民脂民膏。 这已经是绝对不能再容忍了的。 必须要从大方向上,对此进行遏制。 “商税的征收,做出相应的调整,从三十税一,提高到五税一,个别物品要征收高消费税,最高可达五税二。” 这话一出。 百官们那是震惊一片。 这商税可是关系到不知多少家族豪门。 朝廷就这么不声不响,把商税提到五税一?还最高可到五税二? 这还得了。 不是要了大家伙的命嘛。 在朝廷当官的,除了一些寒门官员外,谁背后不是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 “殿下……!” 有人忍不住出声,李承乾没理会他,长孙无忌却是呵斥道:“住声!” “没有你说话的余地。” “这是经陛下御批,太子与诸公大臣共同决议的。” “你一个小小的郎中,还想指手画脚不成?” “给本公坐下!” 长孙无忌是丝毫不留情面,那郎中面色一阵青一阵白,难堪到了极点。 他是坐也不是,不坐也不是。 房玄龄道:“打断太子讲话,扰乱朝议。” “臣请陛下交付有司处置吧。” “臣等附议!” 那郎中见到中枢大臣们接连发声,脸色苍白,惶恐颤栗。 他没想到,自己就是开口说了两个字。 就要遭受到这么多强势大佬的恶意。 举目一看,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是各部各司的主官大佬。 从三品以上的官员,可都同意处置他。 就连他顶上的头头,也是冷漠的看着他,好似看他死人一般。 完了。 不可能有人为他说情,也不敢有。 百官很是怜悯的看着他,这摆明就是中枢要杀鸡儆猴的。 杀的是这郎中,儆的就是他们这群不知内情的官员们。 太子今日所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经过中枢大佬们认可并且同意的。 谁敢跳出来说半个不字。 那下场……。 不寒而栗。 好险自己没有冲动,感谢这位急于冲锋的大义人士啊。 那郎中被拖下去,要是屁股干净,不过是罢官免职,可要是屁股不干净。 那家里的人可就要恨之入骨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