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父慈子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五十七章:李治入伍,狄仁杰入东宫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李承乾真是有点哭笑不得。 他知道,大朝议传递出来的朝廷大方向的举动。 会有无数人解读与分析。 但他是没想到,冯智戴这人分析的会这么过头。 确实是要岭南这个地方,给消化了。 顺带着也把冯氏问题给解决了。 但解决冯氏,不是要把冯氏给干掉。 是要削弱冯氏在岭南的势力以及影响力,从而正确摆正自己的地位与身份。 不要再搞那些有的没的东西。 朝廷要发展,朝廷要搞建设,你懂事就乖乖的过来,带你起飞。 你要不懂事,那就另当别论。 可以说,这是在用软硬兼施的手段,逼迫岭南冯氏认清自己的立场。 “冯智戴啊冯智戴。” 李承乾感叹的说道: “孤真不是想打击你。” “你是个猪脑袋吗?怎么愚蠢到这等地步。” “朝廷规划,以天下大局为重,是未来整个大唐发展的大势。” “直辖广州是大势所趋,你冯氏算得了什么?” “有多少兵马,有多少力量?” “朝廷要收拾冯氏,还需要这么拐弯抹角的。” “直接发兵就能把你冯氏灭了。” 李治点头道:“就是,你冯智戴也太看得起冯氏了。” “朝廷作事,都是以大势方向入手。” “一个小小的冯氏,在大势上算的了什么。” “针对冯氏?笑话,大势之下的蝼蚁而已,朝廷睁眼都不待瞧的。” 这话说的。 李承乾都觉得李治太过打击人了。 一看冯智戴,整个人呆滞石化,仿佛受了天大的伤害。 “殿……殿下,我冯氏就这么不值一提……。” 冯智戴问道。 “怎么?难道你想值孤一提?” 李承乾玩味的说道。 值得一提,那得跟高句丽,薛延陀坐一桌。 你冯氏想吗? “不不不!” 冯智戴连忙摆手,道:“冯氏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行了。” 李承乾摆手道,冯智戴的表现,在他看来,完全就是一个小丑行为。 被迫害妄想症太严重了。 “广州直辖,对岭南,对冯氏,都是一场机遇。” 李承乾道:“岭南一直都在,没有你冯氏,也有其他人。” “是与岭南共同发展进步,还是岭南独行,你们冯氏消失在大势下。” “就看你冯氏能不能把握住大势了。” 冯智戴一个激灵,马上领会到太子是在点拨他。 “敢请殿下指点。” 他叩首一拜。 李承乾随口道:“直辖州会有大量政策倾斜的。” “比如在税收问题上,会有一定减税,乃至于免税的政策。” “也会作为海上通商口岸。” “此外,也有扶持造船产业的政策。” 他没有太多说话的心思,三言两语说完后,道:“说这些你都不懂,朝廷会拿出直辖州才有政策。”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说完,李承乾闭目养神。 李治很是干净利落的请人离开。 冯智戴也适可而止,郑重行礼告退。 走出东宫,冯智戴看着长安的天,不由感叹道:“真特么的好啊。” …… “这冯氏的教育,真的有点堪忧啊。” “怎么会有这么愚蠢的认知?” 李治摇头,对冯智戴评价很低。 觉得冯氏能在岭南称王称霸,完全是距离长安太远,地方因素造成的。 “也就是哥哥,换了是其他人,冯氏不被灭,都要被灭了。” 李治好笑说道:“简直就是送上门来,求哥哥把他们给砍了。” “哈哈!” 李承乾莞尔一笑,道:“你这就有点太过主观臆断了。” “你能确定,冯智戴不是装傻充愣,跑来摸我的心思,摸朝廷的意图的?” 李治不屑道:“哥哥,你这就太高看此人了。” “我敢断定,他就是真蠢。” 李承乾也不在意,道:“不管是真蠢还是假蠢,冯智戴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不就够了吗?” 李治不由沉默,凝眉思索。 见状,李承乾伸了个懒腰,道:“说来说去,还是信息不对称。” “你知道内幕,但冯智戴却不清楚,他只能靠自我分析。” “稚奴,你若是处在冯智戴的位置上,你能做的更好吗?” “还是说,你能不为所动,任由事态发展,到最后真的出现,朝廷动手。” 李治脸色顿时一红,有些讪讪。 他想了想,发现真的没有太好的办法。 “他今日来,必定是做好了最坏打算的。” “也做好了,用什么方式挽救的准备。” 李承乾悠悠的说道:“他可能蠢,但他知道想办法去做事。” “这一点,他就远超无数人了。” 李治自嘲一笑,道:“看来,我跟在哥哥身边,还有太多要学的。” “你没机会啦。” “啊?哥哥什么意思?” 李承乾眨了下眼睛,道:“新年一过,你就去入伍吧。” “入伍?” 李治知道自己迟早有一天,要自己出去做事的。 入伍也在他的设想中。 “我去太子卫队,还是新军?” “去山东府兵报到。” “啊?” 李治瞬间傻了。 府兵? “哥哥,你不是开玩笑吧?” “先去挖田种地,其他以后再说。” 李承乾道:“就这么决定了。” “不是哥哥,我走了,你身边就没人照料了。” 李治觉得自己还能抢救,打出感情牌来。 就在这时。 内侍走了进来,道:“禀太子殿下,狄仁杰求见!” 李承乾乐呵一笑,道:“你看,不用你担心了。” “我新的家令来了。” 李治目瞪口呆,“他跟我抢?” “哥哥,你来真的?” “他不过十六岁而已,你让他当太子家令,这可是从四品上的官秩啊。” “拔苗助长,也不是这么拔的啊。” “你就这么想赶我走?” 李承乾不为所动,道:“对了,到时候你把大郎跟带上。” “你们俩一起去挖田种地。” “往后,东宫吃的,就看你们两叔侄了。” 哥哥的调侃,让李治抢救很是苍白无力,他幽怨的说道:“大郎知道吗?” “这不重要。” 说话间,狄仁杰走了进来见礼。 李治凶狠狠的盯着他,真要吃人。 狄仁杰心头一跳,什么情况,晋王我没得罪你啊? “怀英啊。”李承乾唤道。 “学生在!” 狄仁杰回道。 闻言,李承乾一笑,这一句学生,深得他心啊。 “你先跟着晋王身边熟悉事务。” “有什么不懂的,就问他。” 李承乾道:“你年龄尚小,就假太子家令权吧。” 十六岁。 一来就从四品下。 哪怕狄仁杰确实深得李承乾喜爱,但也不是这么用的。 先带着身边培育几年,再放出去做事。 这样一来,受到自己的熏陶,假以时日,以狄仁杰的天赋与才华,想来会更胜一筹。 “学生叩谢太子殿下恩典。” 狄仁杰正色回应,他并没有决定自己人生的权力。 尤其是在太子当前,更是无从说起。 只有遵照一条路。 “稚奴,好生带着。” 事已至此,李治也只好认命,笑道:“哥哥放心,我争取在最短时间,把狄仁杰给调教好的。” 狄仁杰头皮发麻,他怎么感觉晋王笑容很假呢? …… 新年过的很是热闹,当然也不平静。 新年一过,贞观二十年一到。 规划正式启动。 李世民连续下达多条诏令。 御史台,擢升正三品,御史大夫马周,从三品升为正三品大臣了。 这看似一品,却是天差地别。 等同于总算与六部,中书平起平坐了。 开年第一道诏令,就是御史台升格,这也意味着,御史台的权柄加重,也是表明朝廷对规划第一条坚定的态度。 第二条诏令,是免去大唐帝国银行李恪的行长之职,由长乐公主李丽质担任。 长乐成为帝国银行的行长,不少人早有预感。 见到长乐公主天天跟着吴王,大致都能猜到,长乐公主在熟悉银行事务。 只不过,当诏令落地后,还是忍不住唏嘘,大唐公主担任正三品官署的主官,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 第三条诏令,就是税务司的成立,正五品官秩。 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但诏令中一道内容,却令人发毛。 税务司竟然有组建、招募税卒之权。 这把无数人给整不会了。 一个正五品的官署,还特么有武装力量。 这是要干什么? 往后谁敢暴力抗税,或者偷税漏税,是不是带税卒就打上门来了啊? 第四条诏令关于钢铁。 第五条就是天工院。 圣天子一口气封了天工院五个侯爵,十几个伯爵,几十个伯爵以下爵位的。 这把人雷得不轻。 他们知道天工院是太子一手带起来的,但太子你也太带了吧。 就这一大堆爵位封出去,那天工院的人还不得发疯? 但好在,这些爵位虽然多,但与孙思邈的爵位一样,并不食邑。 这让人容易接受得多。 要真是如同食邑的爵位一般,那才是恐怖。 之后对济世院的封爵,也没那么令人震惊的。 毕竟都不食邑,还比天工院的少。 后续一系列诏令下达。 长安官员百姓,都有点麻木了。 这短短时间内下达的诏令,比去年一年还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