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父慈子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二十八章:房玄龄要退,军队也要有交代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长孙无忌告退后,殿内就剩下三人。 李厥蠢蠢欲动,不想待在殿内。 狄仁杰命人收拾桌案上的茶水,自己给太子添茶。 “二郎,你看明白什么了吗?” 李承乾这时问道。 李厥当即压下心思,道:“看懂了。” “说说看。” 李承乾道。 狄仁杰跪坐在一旁,做好倾听姿势,太子这是要教导皇孙,自己也能跟着免费蹭课学习。 李厥挠了挠头,道:“怎么说呢。” “孩儿有点不好形容,但明白那个道理。” 李承乾笑道:“那你大致说说,反正今天时间不急。” “对了怀英,东宫的奏本,都送到尚书省去。” 狄仁杰应声道:“学生明白。” 李承乾看向李厥,等着他的下文。 李厥想了想,道:“阿耶用尚书丞相之位,让舅公去做事。” “但舅公要做好,做漂亮,才能坐上丞相大位。” “好像舅公没得选,我知道舅公一直都想位极人臣的。” 狄仁杰有些错愕,李承乾也有点惊讶,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与裴先生交谈的时候,提及过。”李厥笑了笑,道:“舅公是外戚,历来的外戚谁不是位高权重的。” “舅公有这样的心思,其实也好猜。” “阿耶,你把舅公牵着鼻子走。” 李承乾仰头大笑,眉宇之间,充满欣慰。 “你能看懂就好。” “上位者的选择很多,有主导方向的绝对优势。” 他教导道:“底下的人想要实现自己的升迁与跨越,就需要顺从上位者的心思,付出更多的代价来,让上位者满意。” 李厥重重的点头,道:“阿耶,我明白。” “你明白就好。” 李承乾道:“你要明白,你的承诺,是全天下最贵重的。” “不可轻易许,许下之后,就要兑现。” “否则会失信于人,承诺的份量,会大打折扣。” 李厥举手,道:“那阿耶,你对舅公的许诺,会兑现吗?” “那就看,他们到底做的好与不好了。” 李承乾淡淡的说道:“让我,让陛下满不满意了。” “处置范阳卢氏,还不能满意吗?”李厥好奇的问道。 在他看来,就是条件。 “这才哪里到哪里啊。”李承乾耐心的说道:“尚书省变革,他们要不要推动?” “想要坐上丞相,副相的位置,指望着我与你阿翁吗?” “他们自己也要出最大一份力。” “还有,英烈遗孀受辱案,整个大唐上百万的将士,可都等着一份满意的结果。” “他们不让大唐将士心安,陛下就不会满意。” 这些事情,都是一环接一环的。 李厥不知道,看不透是正常的。 尚书省变革是那么好吃的一块权力蛋糕? 想多了。 李世民与李承乾商议的结果,是要让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准丞相、准副相等人,把能办的事情办了,不能办的事情也办了。 办完了,办好了,他们才能去掉"准,如愿以偿。 驭人之道,便是如此。 上位者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那还谈什么上位者。 哪有精力去执行关注具体的事务啊。 “原来如此,我怎么没有想到呢。” 李厥有些懊恼,道:“多谢阿耶教诲。” “嗯。” “你多与怀英交流,不懂的也可以多问问他。” “孩儿明白!” …… 长孙无忌回到府邸,心头的激荡还是没有能够平复下来。 不是他养气功夫不到家,属实是太子给他的惊喜太大了。 撩动他心底最深处的心弦与野望。 梦寐以求的人臣大位,就在眼前。 怎么可能忍得住。 “只是……。” “哎。” “哪里又是那么简单的呢。” 长孙无忌叹息一声,暗暗想着。 好在事情,高明提前安排好了,他不是一人,而是还有其他人配合。 “就是不知道,这副相会是哪些人。” “萧瑀是一个,崔敦礼是一个,杨师道也是,那还有五个啊。” 他想了想,明日才去尚书省,正好这时间,可以去舅父谈谈。 也好释放一下心头的情绪。 却不想,刚出门不久,就见到河间郡王的车架,朝着卢国公府去。 本来朝中大臣住的宅邸,都是在这一片临近两宫的区域。 相互之间也隔的不算太远。 长孙无忌看到后,颇为诧异。 “程知节还没被解禁?” 他暗自想着,来到高士廉府邸。 高士廉正在家中等他。 “我就知道你要来。” “专程推了翰林院的事务,在家等你。” 高士廉笑道:“怎么,跟高明谈的如何?” “高明许我丞相大位。”长孙无忌也不隐瞒,直接了当的说道。 “嗯?” 高士廉一惊,“你仔细说说。” 听完外甥的话,他才松了一口气,还以为是古之丞相呢。 原来是尚书省变革,尚书令更名为丞相罢了。 “那你们要做的可就多了。”高士廉道。 “我就是知道,才来找舅父谈谈。” “谈吧,我也好给你出出主意。” …… 卢国公府。 书房。 程知节本来想在正堂与河间郡王谈的,但李孝恭却让他去书房。 这样的提议,让程知节有点心慌。 “最近还好吧?” 李孝恭语气温和,让程知节更加发毛。 “天天待在府邸,闲的淡出鸟来了。” 程知节想大大咧咧的说话,但说了没几句,叹息道:“郡王,能让你亲自来,肯定是有要事与我说。” “还请郡王直言吧。” 李孝恭有点难以启齿的样子,但最终还是道:“知节,新军你就不用负责了。” 闻言,程知节似乎没有意外,他仅仅是沉默无言。 良久后,才苦涩的说道:“是陛下的意思?” “不。” 李孝恭摇头,道:“是我们的意思。” “为何?”程知节不理解,语气也有些烦躁。 “清河崔氏,在齐州有牵连。” 李孝恭说道:“军中需要有个说法。” “我被一个娘们给连累了?”程知节难以置信的说道,这个说法他更不能接受。 那是他行伍第二春啊。 就这么葬送了? “也算是吧。” 李孝恭解释道:“那边,房玄龄要退。” “我们军队这边,也该有个交代。” “知节。” “大唐将士们都看着这次对齐州案的处置,陛下也需要一个圆满解决的方案来。” “你家夫人是清河崔氏,你可以想想,军中将士们对清河崔氏有芥蒂,对你这个主帅,会是什么看法?” “你觉得你还能带兵,又或者手下的将士有怨言,给你难看,想丢脸吗?” 程知节痛苦的说道:“所以,这是给我一个体面是吗?” 他哪里还有混不吝的本色,已经没有那个资格了。 向来处事都很圆滑,大智若愚,处处谨慎的他,不想最终栽到正妻娘家的手上。 “那我的几个儿子……。” “你放心,他们倒是不会有问题。” 李孝恭说道:“因为,不管清河崔氏,还是博陵崔氏,都要承你一份情。” “怎么说?” 事已至此,河间郡王亲自来说,就证明没有变更的可能了。 程知节心里头难受,但也只好认命。 他去找陛下,完全没有必要,只会闹的更加难堪。 也会跟武官们的关系恶化。 思来想去,他要为以后做打算。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尚书省会变革。” 李孝恭道:“会设立丞相一人,副相八人。” “崔敦礼会是副相之一。” “李仁功也会晋升相位。” 程知节眉头一皱,“崔敦礼不受牵连,还能晋升相位?” “他是……。” “范阳卢氏要倒。”李孝恭道:“他们出手。” “我明白了。” 程知节听完后,对朝中的局势,大致有了一个脉络。 河间郡王亲自来,有他说的缘故,也有李仁功进相的因素在。 李仁功相当于关陇家族推出来的代表。 他坐上尚书副相,李孝恭就需要做事。 看清楚之后,他心里才更加难受。 自己根本受的就是无妄之灾,成了朝廷这次大洗牌的牺牲品。 好在,没有牵连到下一代,下一代还能蒙受他积攒下来的人情。 两地崔氏,不认也得认。 关陇家族,也必须念旧情。 “哎。” “好在过了几年的瘾,也没算白忙活。” “只是这退下来,我能干什么?” 程知节幽幽的叹道。 “你别忘了,还有军校。” 李孝恭说道:“虽然你不再负责新军,但也不是就告老了。” 程知节突然就看开了,笑道:“这么说来房玄龄那老狐狸,也是一样?” “也差不多吧,卢氏都倒了,他怎么还能再尚书省呢?” 李孝恭达成了目的,道:“等什么时候房玄龄上书,你也在后面找个时间,上书请辞吧。” “我走之后,你就不用禁足在家了。” 说完。 李孝恭就走人了。 程知节送他离开,回到书房,就陷入走神之中。 良久之后,才满是苦笑。 “我一个堂堂的开国国公,竟然沦为争斗的牺牲品。” “自己不过是有个崔氏夫人,却栽了大跟头。” “成全了那么多人。” “真是可笑,可悲至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