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父慈子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三十八章:贞观二十四末大朝议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高阳没好气的说道:“哥哥,就是惯着五郎,让五郎越发的不知天高地厚。” 长乐瞪了她一眼,道:“那你去吐蕃,去东北,现在再去西南。” “你愿意啊?” 高阳吐了吐舌头,“那还是算了吧。” “去安排个房间,让五郎睡下,躺在地上算什么。”长乐说道。 这是在盛唐酒楼,是高阳的地盘。 高阳马上命下人安排房间,把李佑给送了出去。 “汉王叔跟滕王叔他们说晚上才来。” 长乐说道。 “为什么要晚上?”李厥惊讶道。 “还不是你阿耶,正在教训他们俩呢。” 长乐好笑说道:“汉王叔手下的纸业出问题了,学堂的纸张质量差,是下面有人中饱私囊。” “滕王叔考试不及格,还打了人。” “我们先吃吧,晚上再摆一桌。” “稚奴,跟我们说说,齐州的事情。” …… 贞观二十四年末的大朝议如期而至。 太极殿内,文武百官齐聚。 房玄龄时隔一年之久,也再次出现在太极殿上。 只不过,这次他是象征性的出现,露个脸而已。 毕竟他还是尚书省的左仆射,李世民没有下诏罢免他之前,这等正式场合是不能缺席的。 长孙无忌负责这次的大朝议主持,同时做尚书省的工作报告。 内容很多,也很是全面。 他从民生,人口,教育,经济,文化,军事,工业,基础建设等大方面汇报。 五年时间里。 大唐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民生一片向好,百姓丰衣足食,没有饥饿,没有受寒。 在柴米油盐肉等方面,都得到极大的满足与提高。 极大的降低了生活成本,提高了生活质量。 人口方面,突破三千万大关。 是一个值得天下振奋的大事。 本来大唐的人口基数就低,多年生育鼓励,也没能让人口有大的爆发。 能够突破三千万大关,有生育鼓励的效果,但还有一部分是人口清查出来的黑户,登记造册带来的。 税务司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眼下,随着人口清查,还有百姓生育,人口增长不会有太大的提高。 但这是在厚积薄发。 等到十年之后,最早在鼓励生育出生的那一片,就能结婚生子,在之后,后一年的也是如此。 人口,将会在连续多年,并且能够在每年都有稳定的高速增长。 人口最是急不得,也是最需要时间,同时也是最简单的。 只要生存环境舒适,百姓肯定会更乐意多生育的。 教育方面。 适龄教育在天下铺开,五年时间已经将这体系,在各地县一级铺开,让无数适龄孩童接受教育。 五年新增及在读五十万受过适龄教育的学子。 并且累积有一万多学子,经过自己的努力与学习,考取了更上一级的教育阶段,得以深造学习。 全天下的适龄学堂,累积有三万多从适龄教育结业后,成为适龄阶段的教书先生。 适龄教育体系的成熟,在良性循环下,会不断培育出,可以考取高级教育阶段的学子,涌现更多的人才出来。 经济……。 文化……。 军事……。 工业方面。 冶炼钢铁的工艺公开后,在朝廷大力的扶持下,钢铁冶炼作坊大规模出现,钢铁产量增幅显著提高。 钢铁的产量,大部分都用于铁轨的铺设,少部分用到军事,民间等地方。 水泥的产量也在连年递增。 基础建设方面。 重点提到岭南,东北的道路修建,同时还有渭水到洛阳的火车轨道等。 …… 长孙无忌做的工作报告,多达两个时辰。 说的他是口干舌燥,喝了不知道多少次水润喉的。 百官们翻阅报告文件,也是看的有些疲乏,但却不得不听下去。 主要是总结的内容太多了,大家要知道这些年做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 让大家看到自己做事带来的成就,这样才能更好更有信心与激情,投入到来年的事务中。 房玄龄坐在一边,心里头的滋味只有他知道。 长孙无忌再苦再累,他也想坐上去啊。 只是,如今他成为了一个看客,朝中再大再小的事情,都与他无关了。 “尚书省工作报告到此结束。” “诸卿可有异议的?” 长孙无忌精神一阵,疲惫一扫而空,满面红光。 李世民开口问道。 “臣等无异议,伏惟陛下作威作福!” “好!” 李世民朗笑道:“既然如此,赵国公,进入下一个章程吧。” “是!” 下一个章程便是未来的规划,以及庙算安排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