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吕涣真率东江军开拔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月,东江镇在许缨的操持下,一切军政机关如常运作,春耕也顺利进行着。江济财带着屯田司一班吏员们整日里忙个不停,不是指导农耕就是规划新田。
若不是兵营中空空如也,东江镇几乎看不出是个军队开拔后的边关军镇。
然而,东江军主力的离开,也使得东江镇的军力一下子就变得捉襟见肘起来。东江军八营,吕涣真只留下了尚可进的石字营维持东江镇的治安。石字营一共只有三百多军士,海防、海关、缉盗都要用人。除此之外他们还要负责东江岛本岛、丛云岛、平虏矿和铁山屯的防御。处处要人,处处不够。
由于东江军兵力的骤然减少,这一个多月来铁山屯和平虏矿的居民与本地的朝鲜百姓摩擦不断。原本朝鲜百姓慑于东江军的保护,不敢和这些汉人移民们起冲突,现在东江军主力一离开,各种矛盾都暴露了出来。
抢地、抢水、小偷小摸、贸易摩擦……一系列问题扰得许缨不胜其烦。如今正是春耕时节,汉人移民和朝鲜农民们为水源的问题爆发过好几次斗殴,好在没闹出人命。然后又是铁山城里的朝鲜小贩故意给东江镇百姓的东西缺斤少两,结果让愤怒的百姓们掀了摊子,险些爆发械斗。
事情发展到这里还算可控,毕竟铁山府尹杜范生与东江镇是有利益关系的,一纸书信过去,杜范生严令铁山城百姓不许区别对待东江镇百姓,问题也就解决了。
结果这几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附近盐州的朝鲜农民趁着夜色试图偷走一户平虏矿百姓的耕牛,结果被这家起夜的女眷发现。大声呼救之下,附近各户青壮纷纷抄起棍棒抓贼。这些矿工们个个一身力气,下手没轻没重,逮到一个落单的偷牛贼死命地打,混乱中不知谁一棍子打到了后脑,闹出了人命。
这件事算是彻底引爆了汉人移民和朝鲜原住民之间的矛盾,附近的朝鲜农民多次聚众喧哗,要打进平虏矿要个说法。而得益于东江镇的政策,平虏矿的矿工们几乎都接受过民兵训练,根本不惧这些朝鲜原住民的威胁,巴不得打一场。
一场械斗眼看要爆发,在这个节骨眼上,东江军主力不在,真要爆发了大规模冲突,朝鲜官军肯定会介入,而缺少东江军撑腰的东江镇恐怕要吃亏。爱读免费小说app更新最快,无广告,陈年老书虫客服帮您找想看的书!
于是许缨只能将原本就捉襟见肘的石字营增派了一部分去平虏矿,并宣布平虏矿戒严,任何人等不得随意进出。一方面是防止械斗真的爆发,另一方面也是变相地加强了平虏矿的防御。这里是东江镇的各类器械生产重地,绝对不能有失。
然而接下来的几日里,盐州方面派人两次致书许缨,指责东江镇在朝鲜“横行不法,擅杀属民”。要求许缨将打死人的凶手交出,否则便要遣使前往京师,告到大明朝廷去。
东江镇在朝鲜的发展,早就引起各方不满了。云从岛的盐场打破了朝鲜的官盐垄断,沿海各府、郡长官早有不满;而东江镇在朝鲜的土地上开垦,与本地的农民也结下了梁子。爱读免费小说app更新最快,无广告,陈年老书虫客服帮您找想看的书!
最要命的是,朝鲜中央对东江镇的看法也偏负面。虽然朝鲜王庭在大明朝廷的命令下不得不支持东江镇的发展。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吕涣真这是在祸水东引,原本朝鲜可以在后金与大明的战争中相安无事,可是东江镇的存在使得朝鲜不得不与后金为敌,战争的阴云笼罩在朝鲜上空。
盘根错节的利益交织,东江军主力一离开,这些累积的矛盾便爆发了。尤其是当吕涣真在旅顺被包围的消息传到朝鲜,已经有朝鲜大臣盘算着要以抗金不力为名,遣使请求大明朝廷裁撤东江镇了。其余各项东江镇的罪名,更是罗织了一套又一套。
此时压力最大的,莫过于许缨了。得知东江军被围的消息后,尽管她不愿相信会全军覆没,但也必须做出最坏的打算——即东江军被全歼,吕涣真被俘或被杀的情况下,东江镇要何去何从?
经过两日的海上颠簸,吕涣真终于抵达了预定的撤退地点——长生岛。
自东江镇出征以来已有一个多月。这些日子里吕涣真每天都保持着充沛的精力来完成东江军各项复杂的指挥工作。然而,当吕涣真站在甲板上,看见隐约可见的长生岛,和周围游弋警戒的登莱水师时,她总算能够放下心来了——东江军终于安全了。
几乎就在这个念头在心里翻起波澜的那一刻,从不晕船的吕涣真感到一股天动地摇的眩晕从脚心直冲脑门,眼睛被黑云覆盖,耳边的一切声音骤然变得模糊而嘈杂,她再也无法保持站立,甚至连用手撑住船舷的动作都没能做出来,便直挺挺地倒了下去。
“吕小娘子!”一旁的袁殊惊叫一声,赶紧和左右几个军士扶起吕涣真,岂料她此刻已经完全晕厥过去,完全不省人事,军士们无论怎么呼喊也没有回应。张凤仪赶紧跑过来,蹲下掐吕涣真的人中,也无济于事。
“快……快去叫大夫!”一向处变不惊的袁殊此时声音都有些发颤了,“吕小娘子出事了!”
然而,这一艘船上都是大头兵和水手,哪里有大夫?袁殊这一嗓子,倒是吓着了全船的东江军将士,众人既找不到大夫,又不知怎么唤醒吕涣真,还担心她真的出了什么事,于是一下就没了注意,乱作一团。
而此时的长生岛岸上却热闹非凡。吕涣真的这一场“旅顺大捷”,早已被上奏到了天子的御案上。天子龙颜大悦不说,满朝文武也大多欢欣鼓舞。于是天子有诏,命蓟辽督师孙承宗和登莱巡抚袁可立迅速核查战果,上报朝廷。
孙承宗派来了孙元化,袁可立则派来了毕懋康。此二人都在长生岛上,等着迎接吕涣真的凯旋。此时的长生岛海岸上,有先下船的马祥麟、茅元仪、沈有容一班武将,也有袁崇焕、孙元化、毕懋康等一班文官。两大军镇、文武官员,齐聚于此,只等吕涣真登岸。
可是众人想象中的列队庆贺、热闹寒暄的场面并没有发生。吕涣真乘坐的船靠岸时,众人首先看见的是惊慌失措的军士们,他们七手八脚地放下木板,好似有什么十万火急之事一般。爱读免费小说app更新最快,无广告,陈年老书虫客服帮您找想看的书!
随后,在岸上文武众官错愕的眼神中,不省人事的吕涣真被人用简易担架从船上抬了下来。
“这……这是怎么回事?”孙元化和毕懋康面面相觑,他们原本是想来迎接吕涣真凯旋的,却没料到会出现这样的场面。
“让一让,都让一让!”袁殊和张凤仪二人护着担架拨开人群,一路跑到文武众官的面前,扑通一声便跪了下来。
“诸位大人,请劳驾找个大夫来!吕小娘子她……突然倒地,不省人事啊!”
一听此言,原本整理好仪表的众官们不禁哗然,他们立刻围了上去想看看发生了什么。焦急的马祥麟更是上前,伸手就去探探自己的未婚妻还有鼻息没有。
“上船的时候不还好好的吗?怎么会突然晕倒呢?”
正当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孙元化开口道:“马宣慰,在下粗通些医术,可否让在下为吕总兵号个脉?”
焦急的马祥麟自然是一口答应。孙元化隔着袖子为吕涣真号完脉后,在胸前画了个十字道:“蒙主庇佑,吕总兵性命并无大碍,只是这些日子里劳心劳神太过,静养一段时间想必便能恢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