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谍战迷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44章 停止查找名单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见陶元举驾车离去,梁天舟在后面悄悄跟上。 他在想,陶元举会不会把邹映雪,带到他的住地? 他这不成了狗仔队,专门打探人家的私生活,要是被邹映雪发觉,倒有点不好意思。 不紧不慢,不远不近地跟着。 他不知道陶元举的住处在什么位置,跟着跟着,却发现,前面就是军需补给站。 原来陶元举是要把邹映雪送回去。 看来,是我想多了。梁天舟自嘲道。 那么,送邹映雪到军需补给站以后,他总要回家了吧。 他在离军需补给站一条街的地方,停下车,远远看着,不敢跟太近。 只见陶元举下车,替邹映雪拉开车门,然后又把邹映雪送到军需站的门口,他才返身回到车上。 这天晚上,梁天舟跟着陶元举,知道了陶元举的一个住处。 陶元举回到家后,没有再出门。 梁天舟这才离去。 他没有直接回军需站,为了错开一段时间,他在快到军需站的时候,顺路到江边。 停下车,来到江堤上,吹着江风,顿时感觉凉爽了不少。 旁边有个台阶,可以下去,直到水边。 有些夜游的人,在那里跳进江中游泳。 梁天舟突来兴致,脱下衣服,也去游了一盘。 他想横渡对岸,游一个来回,天色太暗,怕搞错了方向,就麻烦了。 只得放弃这个念头,只在附近游来游去。 后世的这一带,每年都要搞个渡江节,以纪念一位重量级名人横渡大江。两江当地人根据方言发音亲切地称为“豆浆节”的日子,已经成为华国名副其实的大众“游泳日”。 经过这么一折腾,再次回到江堤的梁天舟,神清气爽,一身疲劳顿无。 时间差不多了,他回到军需站。 邹映雪还没休息,她似乎在等着梁天舟回来。 “梁处长,你从舞厅出来,又跑哪去夜游了?”邹映雪从她的房间出来,迎着梁天舟问道。 “我去江边夜游了。”梁天舟答道。 “江边有什么好玩的。” “夜游啊,江里的水,还很凉。水流又急,看样子,洪水季节要来了。” 梁天舟手里还拿着湿漉漉的内裤,朝邹映雪扬了扬。 “嗨!你是夜游去了,我还以为你夜游神,瞎逛呢。” 梁天舟傻笑着,道:“邹科长怎么没和陶站长多玩会儿,这么早就回来了?” 邹映雪看了看手表,深夜十二点了。 “很早吗?你看看时间。”她对梁天舟道。 “不早了,你怎么还不休息?”梁天舟反问。 “没事睡不着。” 她就是要等梁天舟回来,让他知道,自己回来了。一点小心思而已。 不想让梁天舟误会,她晚上跟陶元举走了。 虽然她对梁天舟没有那方面的想法,但毕竟是熟人。大姑娘家,让熟人误会,跟男人晚上出去,总归,听起来不好。 中转站建立后,连着忙了一阵,现在也不用白天晚上连轴转了,相对来说,比以前可轻松了不少。 “邹科长睡不着,我可要去睡了。”梁天舟道。 “那好,晚安,做个好梦!” 看着梁天舟回了房间,不久之后,房间的灯也关了。 邹映雪换了身衣服,再次出了门。 …… 沈达诚从两江站下班回到住处,一直在家。 他有个习惯,晚上要看一会儿书,然后才能入睡。 以前他会在书房待着,现在的这个住处,只是临时居住,书房里没有那么多书。 但他还是准备了几本书,没事的时候翻翻。 天气热,床上也滚烫。 用湿毛巾把床席都抹了一遍,电风扇一吹,热气散去,才准备上床。 就听到门口有人敲门。 “咚咚,咚咚,咚!” 他走到客厅,从猫眼往外瞄了一眼。 打开房门,把邹映雪让了进来。 邹映雪在客厅沙发落座,看着沈达诚。 “进行得怎么样?”沈达诚问道。 那天他给邹映雪的纸条,就是让她伺机接近陶元举,从而找机会,打探那份名单。 陶元举跟邹映雪的情况,他早就从王进那里了解到了。 邹映雪摇了摇头:“暂时还没有摸清,我发现,他身上有个本子,随时都带在身上。我以为是名单。但又好像不是,我找机会看了一眼,更像是一份密码本。什么样的密码本,不留在电讯科,要他自己一直带在身上?” 沈达诚一听,立即说道: “这个情况,很重要。只有他自己掌握的内线,对电讯科不放心,才一直带在身上。” 沈达诚分析道。 “"隐士",他的名单既然是从三处得到的,咱们为什么不从三处想想办法?” 邹映雪疑惑地问道。 “你的想法没错,有人在三处那里行动。我们身在两江,两边都试一试,机会更多一些嘛。” 沈达诚坦然说道。 邹映雪想了一会,道:“我想,什么时候,悄悄去他的住处查找查找。当然是趁他不在家的时候。” 沈达诚道:“你定好时间,告诉我一声,我想法把他留在两江站小楼。” “好吧。” “这件事,一定不要让他察觉,不然,局座在贺处长和黎处长那里,不好处。” “我明白。” 等邹映雪离开,沈达诚没有上床,他点燃一支烟,把邹映雪的话,反复斟酌起来。 …… 中原地区的战事,渐渐进入尾声。 梁天舟在前线的时候,对面军分区的部队,跟国军几个师展开拉锯战。 看起来兵力相差悬殊,却还在顽强抵抗。 等梁天舟回到两江后,刘元武和袁参谋长,意识到共军可能要溜。其实,由于及时掌握了国军总的军事部署情况,中原共区的主力,利用敌人的薄弱地区,早已分头向东和向西突围,跳出了强敌的围攻。 鄂省军分区的任务,就是拖住南路进攻的国军,掩护主力部队转移。 等刘元武和几个南路部队大举追击的时候,他们又分散转移,分别进入大别山区和武当山区,转入地下,开展游击战。 刘元武这才知道,对面的共军,突然不见了。 不是被消灭了,而是消失了。 几路国军,在鄂豫交界的山区,东奔西突,寻找对手。 常总裁谋划已久的大歼灭,没有实现。 连对方的去向,都没有捕捉到。 陶元举从总部得到内部通报,他真是后悔不迭。 要是他安插在军分区的内线不出事,军分区掩护主力转移的这个内情,国军方面也不至于一直蒙在鼓里。 上峰指示他,这段时间,要密切注意。 他那份名单上的潜伏人员,很可能随共军主力转移了。 他们一旦掌握了共军的最新落脚之处,一定会主动跟军统联系。 通过军统,向军令部转达,以便国军制定下一步的围剿方案。 陶元举悄悄去把名单取了出来,放到了他办公室的保险柜里。 以备电讯科接收到不明电文时,可以及时对照。 为了安全,他还把名单,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了改写。 改写之后的内容,只有他自己能认出来。 而此时,沈达诚也接到了局座的指示,停止查找名单的行动。要他跟陶元举通力合作,尽快查获两江地下组织。 沈达诚叹了口气。 看来,黎处长应该已经将名单,上交给了局座。 他和邹映雪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 上面内斗,他们就得跑腿卖命,上面不斗了,他们啥功劳都捞不着。 连句安抚的话都没有。 还好没有闹到被陶元举察觉的程度,他还得若无其事地每天跟陶元举打交道。 他写了个条子,给邹映雪传了过去。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