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大人,请坐。」
金銮殿上,世家望族文武百官同受邀之道人终于上了九月来的第一次朝会。
皇帝病重,太子监国,皇后临朝,起居台参政,尚书台辅政,算是一团和气,并未出现欧阳望舒预想中的局部军事演*******年少,程序性事务皆由侍官尹辰代劳。先是列坐,后是赐粥,最终再议事,一切皆很正常。
到了启奏环节,尹辰还没开口,御史中丞就先跳了出来。
「太子殿下,臣请朝廷即刻开展灭邪运动。」
由于东方徐行这些日子到处谈灭邪道、正朝纲,把大洛朝廷这座臭水潭砸得水花四溅,文武百官唯恐避之而不及。
今日朝会上,他谈此事,反而不出众人所料。
要查宫中邪道,势必会查到自己头上,宗政烟光清楚地知晓这一点,他一直试图拖着此事。然而,宇文天泽那早不挂晚不死的儿子突然暴毙于尚衣局,宗政烟光已然挡不住了。
「值此社稷危难之际,朝廷需戮力同心,共攘奸邪,尚书台必然鼎力相助。」
澹台沧海仍穿着他那水纹禽画的官袍,不似奸臣倒像大忠呐。
「丞相大人所言极是……」
「臣附议……」
一大堆相派的官员站出来表明立场,龙椅上的太子则下意识地朝帘幕后望去,帘幕之后的身影未有动静。
「奸邪,奸邪,有邪道,也有奸佞。」常侍尚书开始发挥自己的作用了,「朝廷与玄家,前者司凡事,后者管仙玄。如今的朝廷却有凡事还未了决啊!」
「太子殿下,臣前日得了津渡郡官吏的举报,说是津渡郡太守为求功绩,驱离郡城百姓,致使一城之民流离失所!」
「此等恶行简直闻所未闻!」
「还望太子殿下即刻宣那津渡郡太守入京,判罪论刑!」
小太子又望了望幕帘,这回帘后有声音传来。
「常侍尚书,竟有此事?」
先前不搭丞相的话,现在却搭常侍尚书的话,偏向性太明显了。
「确有其……」
「宗政大人,仅靠片面之言来决事,岂不太武断了?」
居然有人一点面子不给,直接打断他宗政烟光的话?
宗政烟光来了气,随即转头,想看看哪位高官敢驳他常侍尚书的面子。
「太子殿下,津渡郡之事不过是传闻,而宫内邪道肆虐却是事实。臣之子侄被邪道所害,如今尸骨未寒矣!而且,那罪魁祸首说不定就在这朝堂之上!」
原来是宇文世家的人,宇文天泽不在场,就属他能替宇文世家讲话了。
「中都侍郎宇文大人,您这是话里有话啊!」
「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尚书大人晚上还需注意点。」
嘿,这宇文家的兄弟怎么全这般不讨喜的模样。
然而,今日的宗政烟光可是有备而来,他先前还苦恼怎么搅局,这时终于找到借口发飙了。
「我晚上要不要注意两说,但你这小子现在就要注意!」
打不过宇文天泽那习过武的,还打不过你!
喜闻乐见,家常便饭,金銮殿前又上演了一番全武行。
大佬斗法,小卒们自觉地往后退,有些人闲着没事还聊了起来,结果使这大洛的朝会吵嚷地像个菜市场。
「欧阳少主,久仰大名!」
一身着绯袍的官员突然朝望舒打起了招呼,望舒定睛一看,他袍上绣的是云雁。
「我乃岱阳郡沈家……」
「……鸿门郡杨家……」先前那位还没讲完,就被一位中年官员挤到一边。
「在下……」
结果他也没说完,又被一青色官服的官员挤到了后边。
「泉港郡周家家主向欧阳少主致敬。」
嗯?这突然是出了什么事?望舒简直是摸不着头脑。
「啊,诸位家主,请稍等片刻……」望舒也有自己标志性的假笑,「芍药,芍药!」
听闻望舒呼唤,欧阳芍药的耳朵最先转了过来。有时,狼族的血统还真有些奇妙作用。
穿过熙攘的人群,芍药来了。
「望舒少主,怎么了?」
「我也想问这个问题……」望舒小声道,「你来帮我参谋参谋……」
望舒与芍药在这边讲着,其周围聚集的家主可是愈来愈多了。
「诸位家主,欧阳望舒就不一一回礼了。」
人这么多,也没办法回礼啊。
「欧阳少主,您近来可是发财了!」
是方才那自称泉港郡周家家主的官员。
「哎呦,周家主调笑了。」
「欧阳少主谦虚了,欧阳家的醉仙茶我等可都尝过,那可是『不要人夸品质好,只留香气满乾坤』呐!」
「我等还想找欧阳少主多买点呢!」
「唉,周家主呐……唉,这可难哟……」
望舒装模作样地连声叹息,诸家主各官员以为她想开高价,便有人忙道:「欧阳少主可是觉着如今的价钱不满意?无妨,要我等多给些无妨!」
「不不不……我也想卖茶,可惜洛京的茶实在是剩不了多少了。各位当知晓,茗商集团的醉仙茶禁令可是太狠了……」
「我欧阳这醉仙茶自老家通泽郡运到洛京少说得个把月,路途遥远。只凭自家商队怕是只能供这点货。」
「岂有此理!他一个茗郭也敢做这种害事!」
众官中立马就出现义愤填膺之声。
「欧阳少主,您莫急,我周家在泉港郡营着船运,莫说是那些货船,纵是小舟也要借予欧阳家,将这茶路打通!」
「是了,是了,我杨家也有渠道,一起助力,一起助力!」
谈到这种事,在场各位倒团结得紧,大洛朝廷之百官怕是从未如此团结吧。
望舒自然是厚脸皮地一个个谢过,但她可一点未被这「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氛围给感动,反而对这些所谓的大洛精英贵胄更加厌恶了。
望舒听韩庚讲过茗郭和茗商集团的发家史。
茗郭之商早年也就是在湖泽洛阴两域间投机倒把,这些认钱不认命的商人充当诸郡间的联络者,于乱世中积攒了大量财富。
当年东方家的初代皇帝逐鹿之际,茗商非常明智地选择倒向东方世家,充当东方世家攻伐湖泽诸郡的前哨。东方入住洛京之后,投桃报李,给茗商集团算上一笔从龙之功。
可惜商人毕竟还是商人,比不过道人,亦比不过世家。茗商知晓自己在朝中并无根基,故而每年皆向朝廷「孝敬」金银,什么大官小官皆是喂得脑满肠肥,也算是能稳固自己的地位。
在场的官员有一个算一个,必曾受领过茗商的「孝敬」。
只是近年来,朝廷式微,茗商集团觉着又到了洗牌的时候,才削减了予朝廷的开支。如此一来,望舒面前的诸位大人可就不乐意了。
给钱就是挚爱亲朋,不给钱便是「岂有此理」。
大洛朝廷里的精英们可是个个「生财有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