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了上面【陌生的姐弟】那一小节的朋友,对我跟我弟弟之间尴尬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层尴尬的关系更是催生出了另一个尴尬的情况:我觉得我弟弟还是那个小不点的孩子,仿佛永远不会长大。
在他八岁开始准备上小学的时候,我正好十八岁,正好考完了该死的高考,准备赴千里之外的兰州去读大学。本来我跟他之间的关系就若有若无,虚无缥缈,像一条随时会断的丝线。在我去远在他乡的地方上了大学后,这层关系算是在这个时间节点彻底断了。
等毕业后,我就来到了杭州工作,一年也懒得回去几次。而我初入职场的这几年,正好是他青春期猛烈成长的这几年。我知道青春期的狂风暴雨,再加上跟我弟弟的关系本来就有点陌生,而我与父母之间也有较多隔阂,我也真是懒得再听母亲那没完没了的唠叨,所以当我有能力、有机会可以不回家时,我也便有意无意之中抗拒着回去。
我与他的关系,在距离上产生了直接的间断。与之而来的,也是记忆的断层。
我没有见证他从八岁到十八岁这十年最剧烈的变化。
虽然小时候我也很少能看到他,但至少一个礼拜还能见着一两次,还是能看到他从一个拉得尿布上到处都是屎尿的襁褓中的小婴儿成长成一个在超市看见奥特曼就赖在地上大哭大闹不肯起来的坏小孩。但在他八岁之后,我可能一年才见他一两次,在这见面的过程中,相互又夹杂着冷漠和漫不经心,我们有时候一年可能就说上那么一两句话。于是我的记忆便一直停留在他八岁以前那无理取闹的小孩模样。虽然他从小时候的叽叽喳喳竟也变得跟我一样沉默寡言了,但是每次看到他,我的大脑中第一时间自动跳出来的,一定是他八岁之前那让我恼怒的画面。
他还是那个小小的人儿,仗着父母帮着他,总是抢走我的各种东西,总是把我的笔摔坏不让我写作业,总是偷我的储蓄罐出去买点卡给他玩的游戏充钱,总是在我刚洗好澡换好干净的校服准备去学校上自习时他便拿着湿漉漉的拖把把我的衣服甩得脏兮兮,甚至还总是把我的书和试卷撕得稀巴烂。他可真是坏透了,真是一个让人讨厌的小孩!
我的记忆,仅保留了他还在孩童时“胡作非为”的模样。在这之后,我就再也没有生成关于他的比较深刻的记忆了。所以我一直觉得他还是那个坏透了的小孩。当我打开相册看到十多年前我给他拍的那些小小人儿的照片,我便会产生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仿佛我和他还停留在那个岁月,那个时间,他还是那个孩子,那个不懂事的孩子。
当我三十岁之时,我知道我算是彻底老了,时间真是一个比我弟弟还坏的小偷,一下子就偷走了所有人的时光,除了我弟弟。因为我弟弟在我的记忆中,还是那个八岁的孩子。每次回家看到他高大沉默的样子,我都不敢想象这个人就是以前那个拿着拖把叫嚣着要把我打死的小孩。我无法接受这个长大成人的陌生人是我弟弟,我只能接受我记忆中那个坏透了的小孩是我弟弟。
而我弟弟,竟然在我不知道的时候,悄悄长到了二十岁!
他竟然已经背着我偷偷摸摸成人了!他竟然已经快到了能娶媳妇儿的法定年龄了!他竟然已经从穿着小小衣服的小小人变成了一个大人!
但即使他那高大魁梧的身影在我眼前晃悠,我还是不能接受这个人竟然是我那小不点弟弟。我还记得他喜欢吃甜得发腻的奥利奥,一天能吃掉两包,他现在怎么能不再喜欢吃了呢?我还记得他每次吃饭时都吵着闹着要喝饮料,现在怎么能不再喜欢喝了呢?我还记得他上学的时候一刻都坐不住,跟着坏同学一起逃课被老师抓回来,现在怎么能宅在家里玩着电脑游戏玩好几天不出门呢?
这一定不是我弟弟。我弟弟还是那个不讲理的蛮横小孩,还是那个我有很多正当的、合理的理由去讨厌他的坏小孩。我的母亲让我去阳台收衣服,我收下那些已经分不清到底是他的内裤还是父亲的内裤时,我看着这些内裤陷入了沉思。还记得很久很久之前,他的内裤还没有我的巴掌大,小小的内裤上还印着各种各样可爱的卡通图案。而现在,我弟弟竟然变成了一个需要穿成人内裤的大人?这简直就是一件让我无法理解、无法接受的事情。
每每母亲让他跟我来说话,我都害怕这个大男孩突然变成那个蛮横无理的小男孩,冲过来跳到我头上揪我的头发,然后我俩就扭作一团打得火热,相互不让对方。每每看着他开着车来车站接我送我,我们之间沉默着无语,但我总是感觉是一个八岁的孩子开着玩具车,把我绑在他的车上,他可能还会从车里掏出一把玩具枪对着我的脑袋说:今天你完了,不把你创死我也要把你脑袋崩开花!每每我难得回家,按照记忆中给他买了很多零食,他竟然看都不看几眼便一头扎进电脑房里继续打着他的游戏,我看着这一袋满满的零食总是会流露出惊讶的表情和想不通的思绪。
这让本来就陌生的弟弟变得更为陌生,我甚至怀疑他是不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被夺舍了。于是我的大脑便拒绝承认这个长大成人的男孩是我的弟弟,那个无理取闹的小孩才是我的弟弟,才是我记忆中关于他的模样。
在我看到那些说“在父母眼里你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感动天感动地的新闻时,现在的我总是会带着非常大的问号。我疑惑并不是因为足够的、无私的爱让父母觉得我们永远是孩子,恰恰可能是因为在我们心智从孩子成长为大人的历程中,父母缺席了这个重要的过程。虽然他们可能一直在我们身边看着我们身体的变化,但他们绝没有发现我们内心的变化,我们心智的成长。尤其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变化最大、最激烈的那几年,我们在学校的时间可能比在家的时间还要多。
父母对我们的认知也许在一定程度上,跟我对弟弟的认知一样,发生了一个断层。
所以他们一直记得你三岁那年,全家人一起出去玩,在大家都走累的情况下,你哭着喊着要让他们抱,不愿意再多走一步,他们说你就是个懒虫,担心你懒惰成性上班也是偷懒,却不知道你为了生计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吃苦耐劳,连加几个月的班都没有怨言,更不会哭着喊着诉苦了。他们一直记得你小时候在陌生的环境里,他们让你向从未谋面的远房亲戚问好,你羞答答地躲在母亲的腿后面,用轻得跟蚊子一样的声音一个个问好,他们担忧地说嘴巴不甜以后你长大了肯定要吃苦头,却不知道你在职场竟然也可以说很多话,竟然可以当着很多陌生人的面大胆地提案,大胆地把一个个项目都争取下来。他们一直记得在你小时候,无论他们怎么教,你都做不好那点家务,他们恼羞成怒,断定你以后一定是一个一事无成的糊涂蛋,却不知道你其实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算出他们一辈子无法理解的高数。
他们认为的你,和你真实的自我,竟这般大相庭径。他们认为的你,还是那个幼时的你,而你,却早已成长成自己世界的中心。他们还想要像小时候一样进入你的世界,掌控你的世界,你便把心门牢牢上锁。
等你也人到暮年,感到在人世也不久矣,便又想起那老得已经不能再老的父母。于是你打开了心门,年迈的父母终于得以一机会窥见你真实的内心,只可惜他们早就得了白内障,无法看清了。于是他们还是把你当年幼时的孩子,你在暮年时感受着来自童年温存的记忆,感受着父母自始至终都没有变的感情,便悄然落下泪来。
这么一想,好像“在父母眼里你永远是孩子”反而是个不幸的事呢。毕竟这份感动的背后,竟然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相隔了几十年的不理解而造成的误以为的感动事迹。
就像我跟我的弟弟,我到现在,依然觉得他还是那个坏小孩。在这十多年的记忆断层中,我们相互错过了对方最为重要的心路成长。而这个错过,将导致无论用怎样的形式,可能都无法完全弥补。
而需要用这辈子剩下的所有时间,去尝试着慢慢接受,去慢慢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