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缝间商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章 历史惊人的相似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考研时候的努力,我在此不多言。生活有了目标,未来有了希望,每天都充实且快乐。 根据自己能力,我给自己估分考研成绩在三百四五十,于是就报考了南京某211大学。可到了考研时候,上天仿佛又给我开了个玩笑。 考研前一天晚上,我照例失眠了,但没有影响第一科的发挥。可到了考高数的时候,就出现了意外。 前面题目做得还不错,到了后面第二道大题时候,我忽然发现这道题型从来没有见过,于是心里就慌了,越慌精力越发无法集中,精力越无法集中越慌,最后结果就是,我眼睁睁看着考场的钟表一秒秒度过,从第二道大题往后,做得面目全非。 完了,出了考场,我就知道自己完了。果然,考研出成绩,我高数只考了八十多,比平时少考了二十多分,总成绩只有三百二十多分。我以几分之差无缘南京那所211复试。 后来没事时候,我去看那道数学题,赫然发现,除了题型新颖,其实题目并不难,若是在平时,肯定能做得出来。当时为何就做不出来呢?说来说去,我还是因为心理素质太差。 高考时候,语文出了意外,考研时候,高数出了意外。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 是偶然还是必然?考研政治上说,偶然背后隐藏着必然。 这个必然就是后来才明白的性格吧。心理素质差,一方面是太过看重成绩,另一方面也是不够自信。自以为将曾经的自己埋葬,到了关键时刻,才恍然发现你还是那个你。 考研成绩三百二十多也还不是很差的,国家线只有二百多分,我这个成绩随便找个学校都能上研究生,可之前定下的目标,是不能再上个普通大学混学历,于是我盯着考研调剂网,去调剂心理上能接受的学校。 可惜,调剂来调剂去,都没有较好的学校。 只有一所211向我抛来橄榄枝,那就是XJ某个大学,虽然地处边陲,虽然是因为民族政策,才评上了211,可到底是个名牌学校,那也还是不错选择,可上天又给我开玩笑的是,那学校给我发来复试邀请时,离复试时间只有两天了,我要在两天内从山东赶到XJ那个大学。坐火车是赶不上了,只有坐飞机。 可我从来都没有坐过飞机,心里抵触,再加上面对昂贵的机票囊中羞涩,思虑良久,最终还是放弃了那个机会,心想,既然这个211学校能发来邀请,那么说不定还有别的好学校。 我无意中从一个比我考了少三分的女生口中得知,她竟调剂到我原先报考的南京211大学里,那是个相近专业。我没想到当初自己报考的大学竟然还有相近专业调剂名额? 我立刻上了调剂网,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了,可惜已经报满失效了。我一直守着调剂网,竟然没有看到,大概是我没有赶上那大学发布的时间点。抱着一线希望,跟南京那大学相近专业负责调剂老师打了电话,询问是不是还有其他相近专业调剂名额。 那个老师非常惋惜地告诉我,为何没有早点跟学校打电话,如果早打那么我肯定能收到相近专业调剂邀请,现在一切都太晚了,没有其他专业调剂了,而且他还告诉我,好的学校其实就算是有调剂名额也不怎么发布到调剂网上,一来学校跟另个同水平学校已经商量好了,交换彼此没过线的考生,二来为了面子,不对外发布。 他告诉我,调剂刚开始时候,我就应该给那些符合我分数的学校一个个去电话,那样大概率会调剂上,现在太晚了,好的学校早已调剂完了。 这时我才知道,原来调剂的水这样深。我单单知道守着调剂网,根本不懂得圆滑和变通,这刻我知道自己呆板性格,错失了太多调剂机会! 后来我守着调剂网再也没有找出像样的大学。怎么调剂都背离了初衷,我就没有再去读个普通学校的研究,就没有再去混学历。 后来的后来,我反思,如果我平时坐过飞机,如果我兜里没有那么拮据,最最主要的是,如果没有那么多优柔寡断,我应该是XJ那所大学研究生,再如果我调剂时候不那么死板,可能还能找到不错研究生上。可事实没有那么多如果。 看似有家庭因素,归根结底还是性格原因。而性格形成,除却先天还有后天,而家庭因素又是后天环境中最重要的一环。环环相扣。扣成一张网。网就是命。 高中墙上,那句话说,性格决定命运。这刻我开始深信。 其实,就在我接到石河子大学复试邀请时,还接到了湖南湘潭大学复试邀请,最后经过激烈思想斗争,我选择去了湘潭大学复试。后面事情还算顺利,顺利通过复试。可我又发现了另个矛盾点,那就是导师太过年轻,似乎没有能力,所以没有招到学生,才有了调剂名额,在考研界一直流传这样传说,导师研究方向就是你研究方向,导师能量有多大也直接影响你以后发展。我还发现,这个调剂名额是个专硕,学费高昂,每年一万多…… 复试通过通知只有二十四小时有效期。那天晚上我眼睁睁到天亮。 再次经过一晚上考量,最后我决定放弃这个机会。因为那时候我的目标最低是211大学,不能像大学这样,随随便便找个大学就上研究生,毕竟农村出来的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和金钱去混那个学历,我想要的结果是,考上研究生继续读博,一直走下去,直到成为真正科技大才,现在已经是降低标准,可目前的状况已远远超出底线,而且我还决定,回去再也不调剂了,毕竟一开始就背离初衷,再怎么调剂也难以达到了,我准备回去“二战”。 后来我才明白“科技达人”路线,一来实在是没有看透自己,太高估自己了,二来也是没有看透社会,在这个社会上,高学历,并不代表能力,那只是敲门砖,科技达人全国又有几个?大部分人说白了都是混子而已,头顶一块学历混而已,因此非名牌也有非名牌的作用。 可惜这点我明白太晚了。 从湖南回来,我就老老实实做实验,写论文,跑招聘现场。有同学劝我既然想“二战”,就在学校旁边租个房子好好复习,我再次觉得自己是穷人家孩子,哪能再白吃白喝花父母钱去考研。那时候我还有个想法,就是,自己真是那块料,一边工作一边考研,又有什么难度,何况这次考研失败是因为高数发挥失常,“二战”不过是要个考试机会罢了,轻车熟路,即便换个学校——南京理工不要上年失败的考生——专业不同,那也轻松很多。 我再次陷入性格泥淖——总是谨小慎微,总是害怕损失,总是想着如何两全其美,没有破釜沉舟勇气。 我们这个专业工作还是比较好找的。我再次作出了别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去潍坊某个私人小工厂工作。当时我想小厂人少,人际关系简单,请假什么的方便,有利于考研复习。真正去了我才知道,这个想法有多幼稚。 毕业当天,我就收拾大包小包打车到车站,准备坐火车去潍坊。 我坐在化肥袋子喘息,看着那些同样带着化肥袋子的打工的如父亲年纪般的人,忽然觉得有些戏谑,忽然觉得我跟父亲这些人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给人家干活,都是打工,唯一差别可能是,我不过是更高级点的打工者而已! 一只脚刚迈出校园,另一只脚还没迈进社会,我就感觉到现实举着巴掌迎面走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