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诗酒江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章 和尚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瀚海帝国 邺城 天龙寺 数百人盘坐在地,与方丈一同讲经。 两人初见此景,都觉得新奇。 “小白,你说这和尚为什么要剃度啊?” “以前听师父说,剃度是为了了却心中烦恼挂碍,一心修佛。” “把头发剃了就能了却烦恼?” 胖子一脸不信。 小沙弥走过去向方丈告知了两人的来意。 阿弥陀佛 方丈打了个佛号。 起身向两人走来。 来到近前,两人才看出,方丈身形高大,慈眉善目,头发胡须剃得光溜溜的,只有雪白的眉毛,随着年事已高,垂落下来。 “两位小施主,可是替郑管事过来取东西?” “是啊,这是信物。” 胖子将手中信物交给方丈,是一个方形木盒子,比手掌略大。 方丈打开木盒,里面是一个奇奇怪怪的东西。 非金非银,更不是什么江湖秘籍,方丈却把它当个宝贝儿似的,小心翼翼将其收起来。 “两位小施主随我来。” 收好木盒,方丈带着两人走进寺内。 朝廷弘扬佛法,大修寺庙,天龙寺又是瀚海第一国寺,必然是金碧辉煌。 前殿四大天王作怒目金刚状,一人抱琵琶,一人持剑,一人盘龙蛇,一人持伞。 中间一尊弥勒佛像,丈六金身,袒胸露腹,喜笑颜颜。 “这佛像真喜庆,是用金子做的么?” 胖子看了一圈,还是觉得中间佛像更有意思。 “胖子,你掉钱眼儿里去了?” 小白打趣道。 “两位小施主,不知如何称呼?” 方丈立足一侧,静静等待两人观摩佛像。 “我叫慕容墩,他叫慕容白。” “原来是鲜卑慕容一部。” “老和尚也知道鲜卑慕容?” 胖子自从和江湖人士打交道多了,说话更加口无遮拦。 旁边的小沙弥看不下去了,开口斥责。 “这是本寺方丈,不得无礼。” “谁无礼?你们不是和尚么?他年纪大,叫老和尚不对么?难道叫老爷爷?” 胖子一脸无辜。 “你...” 还没等小沙弥开口,方丈制止了他。 “赤子之心,纯真性情,何必着相,慧心,去诵读一遍华严经。” 小沙弥不懂方丈为什么要责罚他,但还是乖乖离去了。 “老和尚,修佛之人也都是江湖中人啊。” 胖子继续和方丈闲聊。 “小施主,此话从何说起?” “老和尚,你看,这个佛像手持利剑,这个佛像身盘龙蛇,其他两个像是弹乐器的,还有中间这个,袒胸露腹,哈哈大笑,难道不像江湖中人么?” 老和尚被胖子的话逗乐了。 阿弥陀佛 方丈打了个佛号。 “小施主果然天性纯真,江湖豪爽之人。” 三人继续往寺内走去。 中殿供奉三尊佛像,两侧是阿难尊者,迦叶尊者,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像。 佛像端坐于莲花宝座之上,眉眼低垂,俯视众生。 “老和尚,这个佛像也是金子做的么?” “镀金而已。” 过了中殿,后院宽敞许多,左右建有许多厢房,供香客僧人居住。 中间放有一个三足圆鼎,香火袅袅。 后殿只供奉一尊佛像,琉璃药师佛像,此像非石非玉,也没有用金粉镀身。 “两位小施主在此稍等,我去去就来。” 方丈转身离去。 “小白,我看这寺庙值钱的东西挺多啊。” “怎么?还真掉钱眼儿里了。” “这瀚海帝国是真有钱,一个寺庙比我们慕容一部的王府还气派。” “师父说过,世间一切皆来自百姓,这些不过是搜刮来的民脂民膏。” “小白,这老和尚人还行?” “第一次见,看不出他是什么人。” “刚刚郑管事的那件信物你看见了么?到底是啥东西?老和尚拿着当宝贝儿似的。” “天下奇物多如牛毛,没见过的东西多了。” “小白,还记得师父说过的么?佛家养精,炼精是佛家的根本,你看看这些佛像,是不是一种高深奇特的武功?” “天下武夫殊途同归,佛家炼精,儒家炼气,道家炼神,术业有专攻而已。” “小白,你看,真的...” 胖子还没说完,方丈已经回来。 “两位小施主,久等了。” “这就是郑管事要的东西?” 胖子看着方丈手中的一本册子。 “正是此物,早先我已经和郑管事约定,麻烦两位小施主将此物交给他。” 胖子心思极快。 “老和尚,这是什么东西?是不是什么孤本,善本,值很多钱?” 方丈哈哈一笑。 “不过是一本手抄佛经。” “佛经?是什么东西?” “佛经即是佛法,是我佛传于后人的无上玄妙,若是两位小施主对佛法有兴趣,可到寺前广场听讲。” 胖子接过佛经,揣入怀中。 “老和尚,我俩先回去把佛经交给郑管事,明日再来听你讲经。” 阿弥陀佛 方丈打了个佛号。 两人与方丈告辞,走出寺庙,恰好看到几个装束奇怪的人盘坐在广场之中。 两人并未多想,急忙赶回驿馆。 只见驿馆门前停满了车马,还有一顶八抬大轿,装饰华美。 两人走进驿馆大堂,胖子大声喊道。 “郑叔叔...” 不一会儿,郑管事从后院小跑过来。 “郑叔叔,东西取回来了,给你。” 郑管事接过佛经,仔细看了看。 “两位小兄弟,真是谢谢了,今儿真是太忙了,我就不管你们俩了,改天,改天我请你俩吃饭。” 郑管事说着话,就往后院跑。 两人交了东西,正准备离开。 看到后院走出来一个镶金戴玉的美艳女子。 不对,应该算是有些妖艳了。 “我的娘娘,您慢点儿。” “交给你这么点事儿,你都办不成?” 美艳女子声言俱厉。 “娘娘,您看。” 郑管事将佛经取出,交到娘娘手中。 “怎么不早点拿出来?” “娘娘,这可是快马加鞭刚送到我手上,还没捂热乎呢。” “哼...脏了我的手。” “奴才该死,奴才该死。” “好了,既然事儿已经办妥了,我就先走了。” 美艳女子离开驿馆,坐上八抬大轿,朝宫门而去。 “原来是宫里的娘娘。” 胖子站在小院门前,看着八抬大轿,一副好奇的样子。 “咋了?没见过八抬大轿么?” “还真没见过,这瀚海帝都的新鲜玩意儿还真多。” “有啥新鲜的,不就是糟蹋人么。” “小白,我怎么觉得你最近有点...” “有点啥?愤世嫉俗?” “嗯,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我是有些看不惯。” “看不惯就对了,我也看不惯,走吧,回去找叔父要酒喝。” 天衍帝国 东海崖畔 一座不知名山,山下搭建了几间简陋的茅屋。 清明时节,江南春意满满。 一个出海打鱼的汉子,满载而归。 茅屋外,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正在翘首以盼,看到汉子手里满满的渔获,露出满脸笑容。 “身子骨不行了,要不然我和你一起,保准打几条大鱼货。” 老人精神矍铄,看不出一丝气血衰败的样子。 汉子看着老人眼巴巴地盯着自己手里的鱼篓,只好先炖上一锅鲜美的鱼汤,再将其余的渔获收拾干净,腌制晾晒。 清风拂来,夹杂着淡淡的海水味。 等到渔获收拾完毕,鱼汤已沸。 两人喝着浓浓的鱼汤,再来一筷子鲜美的鱼肉,真乃人间美味。 “先生,你打算在我这待多久?” 汉子一边喝鱼汤,一边询问老人。 “怎么?蹭你几顿饭,不乐意了?” “先生说得哪里话,先生日理万机,一直待在我这里躲清闲,恐怕...” “你是觉得我闲?还是觉得我嫌?” 汉子不再说话,可能两者都有? 其实汉子心里明白,先生是个闲不住的人,甲子时间一直忙忙碌碌,为了大大小小的琐碎之事,劳心劳神,如今,好不容易来到这里躲几日清闲,汉子巴不得先生能多待几日。 汉子给先生再盛一碗鱼汤。 “你年纪不小了,什么时候出去走走?” 老人仿佛一个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 “你在这里一待就是六年,多少人找你找不到?多少人为你担惊受怕?你知道么?如今我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在你这住了几日,你就嫌弃这?嫌弃那?你还有良心没有?” 汉子低着头,看着碗里的鱼汤。 老人又絮叨了半天,眼看还是说不动年轻人,轻叹一声。 “哎...你这性子。” 老人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潮水一刻不停地拍打着海岸。 “喝完这碗汤,我就走。” 汉子抬起头,眼中泪光闪动。 “先生...” 此处临近大渎长江的入海口,滚滚长江,东流入海。 沿大渎长江往西而去,便是天衍帝国帝都建康。 帝都周围建有十二座军镇,仿佛星辰环绕一般。 再往西而去,便是荆襄九郡,天下之腹。 襄樊,位于汉水之侧,是荆襄九郡北部重镇,扼汉水南下之要道,凭险据守,形势之地。 瀚海,天衍,两大帝国沿汉水,淮水对峙已久。 此时,有两人正站在襄樊城头,向北而望。 腰悬刀剑,鹰视狼顾,气势惊人。 “知恭兄,何日才能北上中原?” “元龙,时机未到。” “为何?我已经收到密报,天衍帝国开春征兵,最晚明年初就会兴兵北伐,到那时,我们正好趁邺城空虚,打他个措手不及,最少可以收复黄河以南所有疆土。” 年长几岁的男子,放眼远眺,仿佛一眼看到了数千里之外的瀚海帝都。 “世龙大帝埋入黄土不过五载,虽然瀚海帝国内部动荡不安,但是二十年积攒下的国力仍在。” “知恭兄,难道一丝机会都没有?” “那些跟随世龙大帝征战中原的猛将大多数还健在,如今的瀚海帝国,可谓是粮草充足,兵强马壮。” 江水涛涛,军旗猎猎,漫山遍野,鲜花灿烂。 可是在此人眼中,仿佛都变成了敌军一样,列阵江北,令人难以寸进。 “不过这确实是一个机会。” 中年男子突然想到一事,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知恭兄,你为何说了那么多敌人的优势,却又说这是一个机会?” 中年男子看了一眼元龙,眼中富有深意。 “元龙,你知道君子营么?” “君子营?不知道。” “君子营是世龙大帝征战中原时期组建的谋士团队,吸纳了中原十九州许多寒门士子。” “那又如何?” “元龙,你也算半个寒门,你应该知道寒门势力之大,寒门与豪门数百年来的争斗。” “知恭兄是说?” “眼下天衍帝国虽然表面看上去平静,实际上只是几大豪门撑场子罢了,瀚海帝国虽然起于微末,窃据北疆,但却收拢了寒门士子之心,这就是人和,即便后来天王季龙谋权篡位,名不正,言不顺,天下寒门士子之心却一直在瀚海,而不是天衍。” 中年男子长呼一口,吐尽心中烦闷,然后继续说道。 “北地多悍将,能征善战,尤其是中原十九州,若是没有一支精锐骑兵,如何攻城拔寨,难道要让我们的将士弃舟楫,步行和对方的骑兵作战?长江天堑,不但挡住了北地铁骑,何尝不是挡住了我们自己。” “知恭兄,如你所言,人和,地利,皆不在我们这边,可是你为何又说这是一个机会。” “起初我也不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但是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若是北伐失败,你想想瀚海帝国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北伐失败?” 一时间,元龙脑子里一片混乱,因为他也像大多数人一样,自从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就没有怀疑过北伐会失败。 “以一国之力攻打一部,还会失败?” “其实我也不相信,三十年前,鲜卑段氏只是偏居一隅之地的小部族,人口不过几万,兵马寥寥几千,这些年凭借与各部族联姻,壮大实力,也不过三十万人口,兵马不过五万,而且段王爷又是个不善于文治武功之辈,瀚海举一国之力北伐,确实可以一击即溃。” “知恭兄,那你为何会觉得瀚海帝国北伐会失败?” “元龙,我也是听说一事之后,才有了心中猜测。” “何事?” “年初刚过,龙虎山天师北上。” “龙虎山天师久居深山,不问世事,为何突然北上?” “我听说龙虎山天师要与天龙寺方丈来一场辩论。” “辩论?” “佛道辩论。” “知恭兄,此事和我们谈论之事有什么关系?” 中年男子神色凝重,缓缓说道。 “元龙,我猜佛道辩论与瀚海征兵其实是瀚海帝国所布之局,此局所图甚大,又岂是段氏一部而已?” “不然呢?” “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段氏一部,然后继续北上,陆续击败鲜卑各部,彻底解决瀚海帝国后顾之忧。” 元龙胆大心细,听了中年男子说了这么多,终于明白中年男子为何会说瀚海北伐是一个机会。 只是元龙没想到,传闻以武立国以武治国的瀚海天王,居然有此作为? “北伐鲜卑各部?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北伐却有失败的可能,鲜卑段氏一部不算什么,可是再往北便是慕容,宇文,拓跋等部,远征数千里,谁也无法保证一定成功,若是北伐失败,天王季龙就再也震慑不住国内那些骄兵悍将,到那时,瀚海帝国内斗加剧,内乱迭起,我们确实有了收复疆土的机会。” “我也是刚刚想到这些,佛道辩论牵扯太多,这次又是佛道两教巨擘亲自参加,可以想象,神州大地,必然会掀起一股巨大的风暴。” “辩论,征兵,一文一武,双管齐下,看来背后之人不一般啊。” “看似一战功成,实则危机重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知恭兄,你不说还好,既然你我已经知道瀚海帝国有如此盛事,不如亲自去看看,不然我放心不下,我总觉得此事背后像是有人在主导,想做成此事太难,若有可能,我定要帮上一帮。” 元龙冷笑一声。 “你也觉得此事背后有人在主导?” “天王季龙跟随世龙大帝征战多年,身边谋士无数,他不可能不知道北伐的利害关系。” “如此说来,定是一个无双谋士在背后谋划。” “反正我是这么想的,若是让我知道背后之人是谁,我一定亲手宰了他,为天衍帝国除去此人。” “此人真可谓是大国手,若是真让瀚海帝国北伐成功,那么接下来要面对瀚海帝国百万雄师的人就是我们了。” “北伐鲜卑,南征天衍,一统神州大地?他想的美,只要有我一口气在,他休想踏进天衍帝国半步。” 中年男子看着元龙意气风发的样子。 “看来你是势在必行啊。”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能碌碌无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好,既然如此,我陪你一同去,看看到底是谁,在背后搅风搅雨。” 两人换了身份,隐瞒行踪,快马加鞭赶往瀚海帝都。 大渎长江,上游巴蜀之地。 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站在一叶扁舟之上,沿着大渎,顺流而下。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