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页是簪洛如花,和篆书“钉头七箭”,四个黑色的字。
再往后翻,后面只有玉白的纸,并无字迹。
星源看到“四海”和“钉头七箭”的时候,想到即将成就“半步金身”的孙吞海,和尘族唯一的“诸无”唐九,才隐约猜出这《簪花谱》,大概是天域的战力排行榜。
可是韦明为什么没上榜呢?
还有那第二页的“血泉”,是不是指的就是菊皇草金统的蛊虫血影?
还是另有其人?
若第二页指的是菊皇草金统,那他岂不是没死?
若是另有其人的话,天域有这样的高手,竟没有一点风声传出来?
不过,这也正常。
看第一页的“金龙”、“白鹤”,这又是谁?
其实,星源很想往李黑莲身上联想,但“金龙”、“白鹤”无论哪一个,都沾不上李黑莲的边。
要是写“小黄狗”,或者“狐狸”,还差不多。
想到这儿,星源又想到一个更不敢接受的可能。
这战力排行榜上,没有李黑莲,凭李黑莲修为、境界、战力,这不应该啊。
除非……
星源不敢想,却又不由自主地想。
除非李黑莲已经死去。
这不会……
这是个谁不愿相信的结果。
星源怆然地瘫坐在地面上,背靠着桌腿,开始往记忆深处,寻找那个模模糊糊的身影。
可不论是星源怎么努力,也无法看清李黑莲的面庞。
是的,星源已记不起李黑莲的相貌。
他能记起的只有一枚奇门符,和一套九地符阵。
那是李黑莲教他的,为他打开了鬼画符的大门。
他不相信,站起身,想着别是自己看花了眼,也抱着最后一点希望,一丝侥幸,再次翻开了簪花谱。
没错,还是金龙、白鹤、血泉、四海、钉头七箭。
他往后再翻,一页一页地翻,这薄薄的《簪花谱》,却无休无止,一页一页都是玉白的纸,可哪一页都没有记载李黑莲的信息。
星源又颓然坐在地面上,背靠着八仙桌的腿,迷迷瞪瞪,又是李黑莲模糊的身影……
第二天,星源被一个很古老古老的声音惊醒。
那“古老的声音”问的是:
“那个模糊的身影是谁?”
星源吓了一跳,四下看去,昏暗的小屋内,还是只有他自己。
什么样的声音,是“很古老很古老”的声音?
这星源也不好描述。
但只要你能听到,你就会知道那声音很古老。
“你是谁?
你在哪?”
星源问道,又跑出小屋去看。
他出了小屋,脚下就有那条光路。
光路指着走出这香樟森林的方向。
星源再次回到白木香寺的小屋,那光路又悬在门槛上。
“我是谁?
我是谁?
我是谁呢?”
那古老的声音还在小木屋盘旋。
星源确定这“古老的声音”就在这白木香寺内,而且还是个糊涂到忘记自己是谁的人。
“该不是和身体里红衣帝王一样吧?”
他暗自忖度。
哪知,那“古老的声音”竟然能读懂他的心。
仿佛是听到星源在询问他一般,回答道:
“不一样。
那就是一股力量。
我却只是神识。
神识你懂吗?”
星源摇摇头。
那“古老的声音”就解释,道:
“只有我们修炼“心符”的人,才会有,离开身体和天地之力,能单独存活的“神识”。
“神识”是心神与意念的融合。
心神就是想法、认识,意念是支持心神的力量。
意念之力不同于天地之力。
天地之力来自于天地,意念之力来自于人和兽,同样的符摹、符承,意念之力越强,符箓的威力越大……”
星源像听天书一样,一头的雾水。
那“古老的声音”也读出了他的迷惑,似乎惊讶于他的无知,问道:
“你修炼“心符”……”
星源心里想到,这“心符”是不是和“丁丁从心符”是一码子事。
那“古老的声音”立即就回答,道:
“是的。
我说的“心符”,就是“从心符”,来自于符箓法门中,最有灵气的丁符。”
这种对话的方式,有点怪怪的。
星源在这刹那之间,还有点不适应。
不用张嘴,想到什么,就有人回答。
有种被扒得,赤裸裸的感觉。
他这些心思,当然也被那“古老的声音”读了去。
那“古老的声音”笑着,说出他们之间的渊源。
原来这种效果,也是机缘巧合之下的千古奇观。
那“古老的声音”作了个比喻。
若说天地之力是一片无边无际的汪洋大海,那“古老的声音”就是这片大海里,即将被磨灭的一粒沙。
所谓“机缘巧合”,是指龙符、鸟符同现,搅动得天地之力不稳。
这就像大海动荡,把他这粒细沙从海底扬到了海面。
偏巧,从心符也紧跟着,出现在这天地之力的大海中。
才有了他们的对话。
“从心符”指的就是星源。
那“龙符”、“鸟符”指的是谁,“古老的声音”也不知道。
他只知道,“龙符”“鸟符”已经出现,就是《簪花谱》上的“金龙”与“白鹤”。
这可以搅弄风云,翻动天地的两人,不知是在尘族,还是在菊族,或者一个在尘族,一个在菊族?
星源有些沮丧。
他几乎可以认定,这“金龙”、“白鹤”应在菊族之中。
因为尘族就娲皇大陆这一块地盘,有个这样的高手,韦明他们不可能不知道。
若“血泉”,指的就是并未死去的菊皇,再加上孙吞海。
这天域的顶尖高手,可都属于菊族。
尘族仅有一个唐九。
可这唐九也该算作是菊族的一份子。
这尘族真是难逃被灭绝的命运吗?
那“古老的声音”一定也读懂了星源这番思虑,但他并没有搭话。
这些都是他所不知道的情况,就是想插嘴,也插不进来。
这样说,还真小看了那“古老的声音”。
就这,他也能成功接上了茬,道:
“各族还在互相倾轧吗?
都是一样的人,何必呢?
我的死,大概也与这各族的争斗有关。”
那“古老的声音”毫不客气地说,以自己的修为,定是一等一的修行界“大神”。
要知道,修行者在进入“半步金身”境以后,就可以拥有多种重生的手段。
而令他费解的是,杀死他的人,到底是有多了解他,能掐断他所有的重生之途。
这也反应出,“古老的声音”的修为,到底有多么恐怖。
在所有的重生之途都被掐灭的死亡中,还能凭着“神识”,存在了这无尽长的岁月。
但“古老的声音”说,他这次是真的走到了尽头。
这次被扬到天地之力的海面,再沉入天地之力的大海,他的这缕“神识”,也终将被天地之力彻底磨灭。
星源联想到女娲陨落地的,那个“极度难听的声音”,大概猜出这“古老的声音”是被谁所杀。
在女娲陨落地中,那“极度难听的声音”明明很欣赏星源,但发觉星源是那个“他”的传人,便毫不犹豫来个大反转,一定要杀掉星源。
很有可能,这“古老的声音”,就是那“极度难听的声音”所说的那个“他”。
对此,“古老的声音”也无从说起,但可以肯定,他与那“极度难听的声音”有着无可化解的仇恨,不然,不会连传人都不放过。
这可是要灭了“从心符”这个分支法门的做法。
但说到传人,“古老的声音”确认,星源应该是他不折不扣的传人。
还要星源以后碰着那“极度难听的声音”,一定要躲着,活下来,修炼到“从心符”大成再说。
他俩还不知道,那“极度难听的声音”,已被白扇星源杀死,归寂于天地。
若那“极度难听的声音”,真是这“古老的声音”杀身仇人,那“古老的声音”到底也算是赢了。
毕竟,仇人已死,他还在,这也是等同于的报了仇。
“你是最后一个听到我声音的人。”
那“古老的声音”又对星源,这个他的传人,说道:
“还有什么想问的,就尽量问,万一我还记得呢。”
星源念念不忘的心病,还是修行的问题。
从来没有人给他讲过修行,他虽然道听途说,也了解一些修行的知识,但凑到这“从心符”的修炼上,却又是一水的迷茫,驴头找不对马嘴。
“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这“心符”的修炼。”
那“古老的声音”道:
““心符”的修炼,从“丁丁从心符”、神通“赑风”和意念之力开始。
“丁丁从心符”是饱蘸朱砂的笔,是能在青铜上作画的昆吾石刻刀。
神通“赑风”,聚集天地之力以为符承。
意念之力是墨汁、是朱砂、是刻痕,是符摹。
“心符”就是心念一动,符箓凌空。”
星源能听懂他这句话的意思,也能想象出这奇伟的符箓,但却震惊于这宏大的想象。
说白了,这就是通过符箓这条神奇的路径,以个人的想法加诸于天地之力,从而操纵天地之力。
以天地为符承,以人的想法为符摹,画一枚符。
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才能创造出这样的修炼法门。
“心符”修炼和其他法门也不同。
而且,修炼起来非常缓慢,像星源现在,只是从“东篱寻龙之境”迈入“云起入骨之境”。
何谓“东篱寻龙”?
古诗有云: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里面的“南山”、“山气”说的就是天地之力,也是“东篱寻龙”中的“龙”。
修炼的境界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心境,也就是“领悟”;另一层是修为,也就是“天地之力”。
“东篱”指的是“心境”,是“心远地自偏”的闹中取静,是在纷纷扰扰的万丈红尘中,感悟到天地之力;是在物欲横流的深仇大恨中,体悟到天地有情。
“寻龙”指的是“修为”,是“飞鸟相与还”的引气入体,是眼看着“南山”的“山气”,相与还到自身。
也就是说,能够引与自身契合的天地之力入体,即为寻龙。
“云起入骨”也是一样。
古诗有云: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云起”是心境,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闲自在、豁然开朗,是静中取闹的另一番天地,是以自身为囹圄的独立小天地,即所谓自成方圆。
“入骨”是修为,是“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的来而不往,是滞留天地之力于自身小天地以内,是天地之力与自身的水乳交融,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心境与修为也有不同步的时候,一般都是修为快于心境。
这种状态下,若是逞强,妄自调动高于心境的修为、或天地之力,那就会招来天地之力的侵蚀,从而导致血枯而亡。
说到这儿,星源想起,那些“血枯而亡”的,与菊皇战平的天选之子。
在女娲陨落地,那“极度难听的声音”说过,要把星源提升到金身境界之类的话。
这可以肯定,只是修为的提升,心境要“悟”,无法靠外力给予。
那些与菊皇战平的天选之子,是不是就是因为,超越心境动用天地之力,才被天地之力侵蚀,以至于血枯而亡呢?
这极有可能。
这种说法,也能解释宋五儿、唐九在同境界中,战力不突出的原因。
比如宋五儿,她与杜子丑境界一样,却接不住杜子丑一剑。
唐九更是,在韦家葬地一战之中,那时的韦明,都能轻松将其击退。
再说到星源现在的修行境界,那“古老的声音”认为,星源也就只是个“云起入骨”的境界,在“从心符”这个分支法门中,叫“入心”。
星源的战力,都来自于鬼画符,天地之力的侵蚀,都被符承揽下,星源自然不会受到伤害。
若说要进阶到“天问破壁之境”,那还要等星源的神通“赑风”,能够作为符承,要等星源的意念之力,能够作为符摹。
古诗有云: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也就是说,满足上面两个条件,还不足够。
还要等天地之力与意念之力,达成“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情谊。
才可仰天一问,问“同来玩月人何在”,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也才可“人间俯仰成今古”,踏入“天问破壁之境”。
这有多难呢?
那“古老的声音”说,依他囫囵的记忆,可能要金身境界的神通“赑风”,才能作为符承。
星源就想问,都已经到了“金身”境界,为何还要修炼这劳什子“从心符”?
别说,这还真把那“古老的声音”问住。
又过了好久,那“古老的声音”才又微弱的想起来什么似的,道:
“也许前面说的那些,只是我的理想、目标,或者说幻想,你不能接受,也可以理解。
我这模模糊糊,还有个简易的“心符”法门,在踏进“入心”境以后,可根据符承材料来划分境界。
若以纸、缯、木、泥等为符承,战力大概相当于,半步入骨以下的寻龙初境。
若以石、玉、铅、锡、铁、铜、银、金等为符承,战力大概相当于,半步天问以下的入骨初境。
若以象牙、犀角为符承,战力大概相当于,半步不系以下的天问初境。
若以青铜为符承,战力大概相当于,半步诸无以下的不系初境。
若以佛光菩提木韦符承,战力大概相当于,半步金身以下的诸无初境。
不过,这也只是个大略的划分,战力的高低,还要取决于意念之力的强弱。
意念之力越强,战力就越高。
还有,若是能由符衍化为符阵,那战力还会有所提升。
但不论战力怎么提升,都不能超越符承对天地之力的承载能力。
由此可见,符承至为关键。
若是把“心符”修炼至我的理想状态,那意念之力和符阵对符的战力提升,会非常明显。
符阵的战力,要高于符的九倍以上……”
听到这儿,星源算明白了过来,有些不客气地轻声问道:
“这“从心符”法门,是不是你的独创?
是不是并不完善?”
这下,就像那“古老的声音”的嘴,被堵死,再也没有了他的生息。
不知是在按照星源的问题,去搜寻记忆,还是已如他所说,终于被天地之力无情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