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如脆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天露异象(4)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续前面第二节) 回到县衙,督察御史一行人饭也没吃,吃不下,坐车赶奔府城西安。 南风长啸,晴空万里,夏日炎炎,亢阳不雨,七月流火,暴晒大地。不知怎的,今年的太阳又恢复了往年的威力。 一路上到处是逃荒的灾民,他们推着独轮车【10】、担着担子,或者背着包袱。推车的,车上一边是破烂家当,一边是老人或病弱的妇女、孩子;担担子的一头是家当,一头是老人、孩子或破烂的炊具。干瘦的躯干使露着棉絮的破衣烂衫随踉跄的身体四处飘荡,这些苍老、面无表情的“乞丐”们,一见过往行人、车辆,就程式化地伸出廋得一根根血管突出的手臂,乞求吃食。更有一些瘦弱的“苍老”,一个个迈着踉跄的步子,无声地努力向前,只要被绊倒,或踩空倒下,就再也无法站起。这些人,叫不应,哭无泪,后来也再没有人去理会他们,就这样无声无响地饿毙路边、街头。 一路上的村庄,十室九空。饿狗蜷缩着尾巴,在村口绕来绕去找不到食物,那些在路边低头吃东西的,肯定在啃噬着饿殍腐烂的躯体…… 车内的卢御史半躺半坐闭目养神,看似悠闲的外表下,心如刀绞。知道陕西灾情严重,他没想到会严重到这种地步,难怪群起的“流贼”势如野火。 一路上,他严禁停车,路过村庄,能绕就绕过去,实在绕不过去,就快速通过。随从们几次想停下,去讨口水喝,歇歇脚,他都不许。只有到县城或大的镇子,他才许吃点东西,歇一歇。 他闻不得村庄上空飘荡着的臭味,更怕见到屋内炕上倒毙的腐尸,特别是车轮压到地面上白骨发出的“咔嚓”声,让他心惊肉跳好长时间,他现在唯一的愿望是赶快回西安府。 这时,他心里开始佩服起府谷县令高元茂来。这个高元茂,提前做了什么,才使自己见不到一个行人!或许是那边的村子,人都逃净了吧。 经过几天的颠簸,到了西安。府城毕竟繁华多了,虽然也有人倒毙在街头。 一行人心情开朗些,觉出疲乏了,也饿坏了,干粮都让卢广仲“施舍”了。 巡抚带着一干官员把他们迎进来,好好招待。吃饱喝足后,卢广仲让大家统一歇三天。贾立根年轻、闲不住,跟卢大人请示过,把近几年有记载的天灾翻看一下。 在各地的记载中,汉南郡【11】记载的崇祯十年间(公元1628年-公元1637年)天灾简洁明了。“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夏飞蝗蔽天,秋禾全无,大旱”。 崇祯执政的这十年间的旱灾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在历史上都罕见。持续的旱灾后又伴随着铺天盖地的蚂蚱【12】。陕西各地粮价暴涨,有价无市,乡野村民开始吃树皮、野草,后来树皮、野草吃净,就吃碾碎的木屑、石头表面的粉末,甚至易子而食,折骨为薪…… 过了几天后,他们向河南进发。 当时的河南,旱情与陕西、山西一样严重,赤地千里,遍地是讨饭的饥民。贾立根在河南府【13】查看到崇祯皇帝执政后的天象记录,里面有“二年冬郑州大雪深五尺”,“四年夏五月商水县淫雨,六月杞县黄河水决,平地水深三尺”,“大旱遍及全省,禾草皆枯,洛水深不盈尺,草木、兽皮、虫蝇皆食尽,人多饥死,饿殍载道,地大荒”。 当年河南府所在的河洛平原二麦出穗开花之时,遭受天气突变的打击,麦杆很茁壮,但收成却少得可怜。大旱之后,就是蝗灾,遮天蔽日的蝗虫,成群结队飞行,一落到农田里,顷刻之间就把庄稼啃个精光。 卢御史他们又往南行,一路上跃入眼帘的是更加悲惨的景象。百分之八九十的农户没进冬天就已断炊,无可奈何,靠挖野菜、刨草根、捋树叶、剥树皮度日。很快,树叶被捋光了,草根刨净了,嫩绿的小树被剥得光光的。这些吃完后,当地老百姓开始吃花生蔓(an)子、棉花落(lao)子,争着采食山间蓬草。蓬草粒与糠皮相似,但入口苦而涩;还有一种“霉花”——吃起来口味不错但毒性很强的草本类植物……所有人的脸都是浮肿的,鼻孔与眼角发黑,手脚发麻。 不甘于被饿死,一批批面黄肌瘦的农民开始逃难,或成群结队,或扶老携幼,他们纷纷走出村庄,与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经历着同样的命运而又素不相识的人们走到一起,交汇到同一条路上,他们绝大多数都没有目的地,许多人被饿死在逃难的路上。入夜后,狗在路边啃噬着人的尸体,人在黑暗中寻找死人身上的肉吃…… 到了南阳,贾立根禀报过御史大人后,把来时户部批转的、历年来各地上报给户部反应灾情的折子,一份份倒腾出来。有两份描述灾情相当严重的,其中一份是万历时巡视陕西的刑部左侍郎王宗沐的,一份是崇祯三年巡视陕西的礼部郎中马懋才的,其他折子或轻描淡写或避重就轻。不过,虽然这两份折子灾情写得很严重,但现在的灾情比这两份折子上写的灾情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今虽然大股流贼已基本平息,看似天下太平,但各地大小土寇彼伏此起,这都是流亡的饥民啊,没有活路的农民只能铤而走险! 一拨直奔湖广【14】巡查官吏的奏报里,也有天象一节,“(有一年)长江结冰长达一个月,洞庭湖结冰最厚的地方达一尺,浙江一带的河流冰层之厚,如履平地”。“武宗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冬,广东琼州府万州雨雪。明武宗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冬,广东潮州陨雪,厚尺许。”这些严寒大雪的记录,是广东历史上从来没有遇到过的。 而另一拨巡查山东的官员奏报显示,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大雪数尺,人畜多冻死”,有的地方农历的十月份就普降大雪,冰雪厚度达一尺许,树木都被压断了,野外大量的鸟兽因食物匮乏而饿死。 …… “小冰河期”的中国,天气变得极端寒冷。气温下降,会出现许多次生灾害——旱灾、蝗灾、瘟疫,这些自然灾害在明末清初之时达到了高峰。各地发生严重的饥荒,民不聊生,“罢(pi)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人食人甚至易子而食的情况时有发生。农民被迫“有勇力者聚徒而横击”【15】——胆大力壮的人聚集在一起横行抢劫,随之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崇祯元年到崇祯八年里,就发生了十三次大规模的起义。 寒冷的气候,同样也影响了东北地区的农业、畜牧业,造成粮食极度的匮乏,该地区的少数民族选择往南迁徙或者进关掠夺,与明朝朝廷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这是明清战争发生的气候背景。 内忧外患连绵不断,动摇了明王朝大厦的根基。 注释 【1】碟:凌迟。 【2】那年:崇祯元年。 【3】苞谷棒子:玉米。 【4】地蛋:土豆。 【5】霜冻:气温骤然下降至零度以下的一种自然灾害现象。 【6】细详:陕西方言,节俭、节省。 【7】黑介儿:晚上。 【8】瞀乱:陕西方言,慌乱,不舒服。 【9】屋里的:陕西方言,媳妇儿。 【10】独轮车:北方农村特有的手推小车,中间凸起部位是包裹车轮的架子,两边较低的架子载东西。 【11】汉南郡:安康市。 【12】蚂蚱:蝗虫。 【13】河南府:今洛阳。 【14】湖广:明朝湖南、湖北、广东统称湖广。 【15】有勇力者聚徒而横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出自西汉贾谊的《论积贮疏》。 第三节大鼠疫 “小冰河期”使明朝末年气候寒冷,旱灾频发,持续的干旱和低温也促使了蝗灾和鼠疫的不断上演,以至与寒灾、旱灾形成恶性循环。 可能有人要问,那时的鼠疫从何而来?为什么会发生大鼠疫?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威廉.H.麦克尼尔曾在自己的著作《瘟疫与人》中指出:爆发瘟疫,是破坏了环境的稳定状态,病原体与人、畜间的关系失去平衡,从而感染并杀死大量宿主,直到环境形成新的稳定状态。 明朝末年,交通不发达,百姓的生存空间局限在一定范围内,对本地区的微生物、细菌环境已经产生了抗体。而当寒灾和旱灾等灾害发生时,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离乡背井逃亡到外地。人口的大量迁徙,破坏了微生物环境的平衡,一旦染病,这些传染病就会大范围的扩散。 另外,国内连年大旱,北方的百姓们颗粒无收,一时间饥荒不断,无数人饿死街头。很多动物为了生存就愈发靠近人类的聚集地,它们自带的一些致病微生物不可避免地传染给人类,这里面问题最大的就是老鼠,连年的饥荒使人、鼠发生更为“亲密”的交集,饿疯了的人们会找寻一切可以入口的东西,甚至是老鼠。从明万历年间开始,就爆发了多次大规模的鼠疫,到崇祯年间进入“鼠疫顶峰”。其中崇祯六年,即公元1633年,山西爆发腺鼠疫,该病伴随逃亡的百姓迅速蔓延至陕西、河北、北京等地。到了崇祯十七年,即公元1644年,鼠疫升级为了死亡率几乎百分之百的、可怕的“肺鼠疫”。 大宽坪村东边十几里外就是黄河,逃难到山西的人流日益增多,也使得大道旁、草棵内,饿殍遍野,饥尸纵横。 府谷县令高元茂给御史大人讲的陈璇一家人,在实在撑不下去的时候,推上家里最好的一辆独轮车,载上应用之物,二蛋三蛋拿股小绳在前面拉着。他们先向北走十多里,到黄河河曲西口渡口附近,选择易推车的路段,踏冰过了黄河。 古时的独轮车车身和车轮都是木质的,车轮一般由较硬的榆木制成。人架上两个车辕推上就能走,停下时两个支腿与车轮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为了省力,两个车辕上还套有布条或线绳编织的车绊,推车时车绊跨在肩膀上,分担手上的力量。古时候,城墙修筑、河道筑坝、修窑起屋、开荒劈路及田间耕作,独轮车随处可见。 这个西口渡口就是陕西信天游“走西口”里唱的“西口”,自古山西人活不下去,就从此过黄河,到内蒙闯荡,寻找生路。 这一次,陈璇带着一家人,逆走西口到山西。他想先到大同,因为有一个表妹嫁到了那里,看看能不能在那里挨过饥荒。 过了偏关,刚到神池,冻饿交加、染了风寒,最小的五蛋就病死了。为了不被野狗啃噬,陈璇和二蛋刨了个小土坑,把五蛋埋进去。 过宁武关向北,费劲千辛万苦,才到了大同。到大同一打听,陈璇表妹前年就病死了,而剩下的一家人也饿得半死不活。 没指望了,陈璇打算向南去太原府,再向东,走井陉口,去真定【1】。小时候,老人们都说,真定到处都是良田,那里的粮食吃不清。 赶了一天的路,前面有座大山,陈璇问了路上的人说是崛围山,离太原不远了。陈璇和屋里的心里高兴,不觉间加快了脚步,正走到兴头上,忽然前面出现大批的马队,向这边飞奔。 “流贼!”在来的路上,一个同行人告诉他这一带不太平,经常闹流贼。陈璇一看势头不好,推小车拐向旁边的小路。这时,马队里领头的大喊:“前面的给我站住”。陈璇他们跑得更快了,后边人骑马追上来,陈璇把小车一扔,嘴里喊着“二蛋三蛋快跑”,背起车上的包袱,一手拽屋里的,一手抱四蛋,向山间小路跑去。 后边骑马人在小路口转了一圈,看到山路崎岖,没进来,拨马走了。陈璇躺在土坡上,半天起不来,屋里的推他,问“二蛋三蛋哩”,这时他才发现二蛋三蛋跑丢了。想回去去找,但那伙人人挺多,拖着好长的队伍,一时半会儿还过不完。 等这些人走远后,陈璇和屋里的带着四蛋到处寻找二蛋三蛋,哪儿还有俩孩子的影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