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一下情绪,他对二人说:“此事已定,勿需多言。二将回营以后,将三日后处斩临阵脱逃者之事,悉知将校。当整肃军纪,勿使再犯!你们下去吧。”
张承基和柴国柱赶忙向上施礼,又冲周永春施了一礼,退了出去。
等两人退出去,巡抚周永春悄悄地问熊廷弼:“经略大人,您的意思是大兴土木,修城筑堡,加强守卫,这非常必要。但是,只防守不进攻,会不会遭人猜忌,特别是容易引来朝中那帮言官地责难啊。”
熊廷弼微微一笑,反问道:“周大人,你我与杨经略(杨镐)、刘总兵(刘綎)等人比,如何?”
“若论行军打仗,真不能比,毕竟大人与我等出身翰林,带兵征伐不是我们的强项。”
“杨经略带十几万精兵分四路主动进攻满人,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我等出兵会如何?女真这样的狩猎民族,人人骑射俱佳,现在有努尔哈赤这样的枭雄率领,萨尔浒获胜后士气正佳。我军新败,军民都不敢与之硬抗,只有守住城池,避过其势头,稳定局面,以后慢慢图之,方为上策。”
“大人说的是!”
三日后,辽阳万民空巷,都到城北看处斩逃回的官兵。这次要斩首的不光逃将刘遇节、王捷、弃城逃跑的铁岭游击王文鼎等,辽阳知州李尚皓也以“将自己家眷送走、动摇人心”的罪名,处于被斩之列。监斩台前还搭设了祭奠开原、铁岭战斗中殉难者的灵棚,要用陪斩的十几个后金奸细的脑袋祭奠死难者。
没过多久,熊廷弼又把贪污军饷的将领陈伦押赴刑场处斩,又上书弹劾、罢免兵部赞画刘国缙、胡国臣、总兵官李如桢,用李怀信替换了懦弱的李如桢。
这些举措,提振了士气,安定了民心,稳住了军队,把岌岌可危的辽阳城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
注释
【1】七尺:这里的尺是古代的计量单位。七尺,接近现在的两米。
【2】里甲:明州县统治的基层单位。以城中十字街为中心,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城区,有的县城以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为界分为四个“关厢”,然后以“坊厢”为纲,下辖“街”、“巷”。每条街道自第一家到第十一家以十家长为单位,统称为一“甲”,每户悬挂门牌。每晚都有拨派人员进行巡逻。十个“甲”为一“保”,每个“保”设立保正和保副,负责地方治安和杂务。
【3】长史:相当于市委秘书长。
【4】补子:古代官员袍服胸前缝的一块带图案的布。
【5】十三山驿站:驿站的主要功能是传递军情和政令,运送军需和粮草,接待巡视和出使的官员。驿站一般由驿丞或驿卒等人员管理,有时也设有驿卫或驿兵进行保护。十三山驿站在今辽宁锦县西北部。
【6】李家:原辽东巡抚李成梁,李如柏的父亲经营的大家族。
【7】李如祯:原总兵李如柏战败后,明朝廷以李如祯代替。
【8】凤仁:张承基字凤仁。
【9】刘游击:刘遇节是游击将军,古时经常用官职称呼。
【10】鬼款:熊廷弼湖北武冈家乡骂人的话,胡说。
【11】杜总镇:指萨尔浒战败身死的西路总兵杜松。
第四节修筑城垣
稳住了辽阳城内军心、民心,熊廷弼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整军备战,打造军械,修缮城垣。
他初到辽阳,偌大的一个府城,到处污秽不堪。雨雪天气,积水中满是粪便,车一过泥水能溅人一身;天干日燥则风起尘扬,灰尘扑面。问过一些老辽阳人,他们都说冬天寒冷,积雪冻结,还能沿街走动。一到春暖花开,积雪融化,街面就成了烂泥塘,不敢上街,去一次带一身泥水回来。他让人把辽阳知事【1】李应奎叫来,痛骂一顿,勒令五日内整顿街道,务要整洁干净,凡是杂乱无章之处,统统推倒重建。
这边忙活整顿府容,那边他又把知府、同知、通判、推官、知事、照磨等府城官员叫来,一起商量修缮城垣之事。让同知【2】佟福林按照自己的意思两日内拿出修缮图纸。
两日后,同知佟福林拿着图纸、带着筑城的老工匠杜老汉来到经略衙门。他们在厢房等待的一个多时辰里,不断从正厅里传出经略大人的斥骂声。
在对来报事的一批批人讯查、责骂、部署完事后,熊廷弼又骂走了虎皮驿附近修建防御墩台的两个官员,传同知佟福林觐见。
在经略府参事的带领下,佟福林硬着头皮走入正厅。熊廷弼低头在看一份奏报,抬头看到佟福林和杜老汉,上窄下圆的鹅蛋脸上露出难得的笑意,示意两人先坐。待看完奏报,用笔批过,一个参事拿走奏报后,他抬起头看向佟福林,佟福林赶忙把图纸铺到他面前的几案上。
“嗯,不错!三道城壕,三道城垣,新筑北城、羊马墙、虎落、瓮城、城楼、马面、角楼、女墙、垛堞……画得好。”熊廷弼一边用手一个一个地指点,一边夸赞。
两天前,他嘱咐佟福林,要在现有辽阳城的基础上,再建一座北城,南北城连为一体。城墙外挖三道城壕,城壕之间再筑一道城垣,城垣前同样设羊马墙一样的防御阵地。这张图纸就是按照他嘱咐的样子画成的。
在来辽东以前,熊廷弼专门抽时间去拜会了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徐光启,讨教辽东战守之策。徐光启针对明军的野战短板提出了自己新的战略,那就是堡垒战术。他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婴城固守”,即凭坚城用大炮,“大修守御之备,而坚壁清野,使贼退无所掠,进必被歼,即守在辽东贼必不敢蓦越数城,长驱深入”。与此同时明军利用这段时间,在关内好好的训练精兵,训练好以后,寻找机会,与后金作战,慢慢地恢复失地。将敌人放进来,使他们处于坚城之下,再用劲旅突击。只要坚持这个作战原则,战胜后金就不难了。
在辽东明军刚刚惨败、人心浮动、士气低沉之际,凭坚固守是唯一可行的策略,只有扎紧篱笆,修好武备,才能做到进可攻、退可守。具体到战术,就是坚壁清野,并小屯为大屯,大屯建堡,深挖壕,高筑墙,多屯粮食弹药,把屯堡变成铁乌龟,一旦遭遇敌寇,就把百姓保护在堡内;然后再选练精兵,大规模建造火器、战车,以备战时集结机动兵力前去救援,以搭载火器的战车车阵对敌,把军队建成移动的堡垒,只有这样才能抗住后金的铁骑。
他的这些战略战术思维,基本主导了未来几十年大明辽东的战略战术,自从萨尔浒惨败后,历任辽东经略孙承宗、袁崇焕,都受到熊廷弼的影响,所有方略都脱不开熊廷弼的战略构想。
看着图纸,他扭头问杜老汉:“老哥贵姓,干筑墙这行当多少年了?”
熊廷弼是杜老汉这一辈子见着的最大的官老爷,本来就紧张,这时见他称自己“老哥”,就更紧张得手足无措了,吭哧憋堵地应着:“大老爷,咱、咱是三十里……堡那圪、圪垯的,今年六十……三了,属猪的。”
佟福林赶忙拉了拉他:“经略大人问你姓什么,干“干打垒【3】”多少年了。”
杜老汉一听回答错了,更紧张了,磕磕巴巴地说:“经、经略大、大老爷,贱、贱姓杜,叫杜老三,今年、今年……”
说了两个“今年”,反应过来,又说错了,他搓着两只手,脸憋得通红,不知如何是好。
熊廷弼脑子在图纸上,听他说“今年、今年……”,抬头看到杜老汉满脸通红的窘迫样,不觉哈哈大笑。
“老哥,你别紧张,我又吃不了你。”
经略大人一笑,杜老汉心情略微放松了一下,心说“都传经略大人凶得很,今天一见这不也挺好呀”,他向熊廷弼拱拱手,面带羞愧地解释,“咱乡下人,没见过大、大阵仗,您老别见怪。”
“杜老哥,咱们筑城需要加什么料啊?”
“加料吗,一个是蜃灰,就是大海里的蚝壳子烧成的灰。二一个是加江米汤【4】,咱要筑一新城,要熬的江米海了去了。三一个是黏土里加沙子、石灰做成“三合土”。这些往土里一搅合,筑出来的那城一千年也倒不了,任他鞑子炮轰、石捶。嘿,气死那帮瘪犊子玩意儿!”这会儿,他说话顺畅多了,东北的车轱辘话又冒出来了。
前面加的几种料熊廷弼听明白了,后边杜老汉的车轱辘话带着浓重的东北地方口音,熊廷弼没听明白,但他说话时连说带比划,加上他脸上丰富的表情,大概意思能够弄懂。最后那半句“瘪犊子玩意儿”,是他来辽东后听得最多的骂人话。这句话,听得清清楚楚,熊廷弼被逗得哈哈大笑。
这一笑把杜老汉弄得有点不好意思了,他向熊廷弼拱拱手:“经略老爷,这些都是惯用的套路,在这卖弄,小的真不知天高地厚!”
熊廷弼笑着摆摆手:“老哥别客气,术业有专攻,加蚝壳灰,我就是第一次听说。不过,这玩意儿不好弄。糯米没问题,给万岁爷上道折子,多少都能弄来。”
“还有,经略老爷,墙里再筑些木条子,更结实!”
“时间长了,木条子不就糟了。”佟福林插嘴说。
杜老汉说:“没事,把木条子撂火里烧一烧,烧糊就糟不了了。”
熊廷弼一挑大拇指:“加木骨,老把式!”
“据说用黄土掺点黑土烧出来的砖特别结实,咱们现在开始烧砖来得及吗?”熊廷弼接着问道。
“肯定来不及呀!城墙砖要“敲之有声,断之无孔”,脱坯烧制有说道。泥料讲究黏而不散、粉而不沙,黏土堆放后经日头晒雨水淋,把大土坷垃变成细粉儿,再过筛把没变成粉儿的土坷垃筛走,然后用经过日头曝晒的水,泡去酸儿和碱儿,人、牲口再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去掉气泡,最后才将泥填入砖模中脱坯。这一折腾,十来天过去了,再算上烧砖的天数,得一个月。”
杜老汉的车轱辘话熊廷弼还挺爱听,他不住地点头,刚想说什么,这时,家里做饭的老家仆刘大茂进来,对熊廷弼施礼道:“老爷,过午了,再不吃,就把饭饿死了!”
一句话又把熊廷弼逗笑了,他脾气暴躁,但对刘大茂没办法。
佟福林和杜老汉赶紧站起来,拱手告辞。熊廷弼一摆手,说:“一会儿还有事,就与我一起吃吧。”
佟福林吓一哆嗦,心说“这那敢呀”,杜老汉也咧咧嘴。
刘大茂说:“老爷,我在东厢房给佟大人和这位老哥准备好了,那里还有几个等着向老爷禀报的呢,正好他们一起吃。”
吃过饭,两人又被带到正厅。
熊廷弼又在看牒报,待他把这些牒报处理完,抬头问出一句:“老哥,烧砖时要在窑上浇水是吧?”
“是,老爷。(烧砖时)等砖坯火候烧足,窑把式堵住烟筒,没有气儿了,砖坯就会从红色变成淡绿,再烧就变成青灰了,硬度比红砖更高。这一会儿就要在窑顶浇足水,这叫“窨水”。水浸进窑,既冰砖又憋气儿,砖就烧成蓝的了。”
熊廷弼是湖广人,杜老汉怕他听不懂自己的浓重东北腔调的本地话,尽量用官话说。
熊廷弼点点头,表示明白了,杜老汉偷偷地舒了一口气。
熊廷弼突然接着上午的话题继续说:“烧砖来不及,咱们就先筑城,然后包砖。老哥,行不行?”
杜老汉赶忙说:“行,怎么不行啊,过去好些城就是后包砖。”
“后包砖不会影响城体的坚固度吧?”
“不会。经略大人,咱们现在筑城都是一层一层地打,每层厚十五公分。为了把城墙做得坚固耐久,墙面不做成竖直的,而是一层层往里收,官话叫“侧脚”。这样,只要砖的尺寸合适,后包砖也能粘得紧紧的。”这方面佟福林清楚,抢着说。
“嗯。”熊廷弼也知道城墙“侧脚”这回事,再次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