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如脆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外患侵扰(4)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还有一件事,老哥,过去筑城,马面之间要相距150米。现在有火铳、铁炮,大概都能打一百米以上,马面之间是不是可以距离远点?” 杜老汉思忖着说:“老爷,可以离远点。不过这也要看咱们守城用的弓多不多,要是弓多的话,最好还是150米。再说,墙台【5】还能起到加固城体的用处,墙台后面还有藏兵洞,少了可不咋的(少了不好)。” “嗯,这样啊,还是150米吧。” 马面和前面说过的城壕、羊马墙、虎落、瓮城等等都是古代守城的重要防御措施。由外到里依次有壕沟【6】、羊马墙、瓮城再配合城墙上的敌楼、角楼、敌台、雉堞形成了多重防御,这样使城池的防御变得更加坚固。城墙的修筑,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古代城墙是用土夯筑而成。取当地黄土,用夯打得紧固,一层一层地打,每层打到十五厘米的厚度。为了把城墙做得坚固抗打击,不把城墙做成垂直的,而是上部墙面向内收起,收起后层与层之间的搭角称为“侧脚”。城墙的厚度,根据城池的重要程度,厚度不等,下宽上窄,高度一般在七至十米甚至更高。到了明代,各地对城墙外皮进行包砖,成为砖城墙。城砖比普通房屋用的砖块要大得多,用白灰浆砌筑。凡是砖砌的城墙,其表皮用砖,基座都用石条砌筑,石条高度不甚相等,有的地方一米,有的地方两米,在石条的顶部再砌砖墙墙体,砌到一定高度时再做垛口、枪眼。 城墙墙体上往往突出一个个方台(或圆台),就是在墙体的外边建一个方垛(或圆垛),方垛一般是七八米宽五六米厚,宽厚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从侧面看城墙宛如锯齿状,这些台上部称为“敌台、墩台”,而下部则称“马面”。 为什么叫马面呢?从城墙突出的矩形墩台造型上看,这些长方形的墩台和马脸很像,所以被称为“马面”。随城墙位置的不同,可以设计建造不同的马面。 马面有三大用处。一是保护墙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投石机,元、明、清又有了火炮。投石机这种大型的冷兵器可以轻易投掷巨石,火炮更可发射石、铁弹丸,城墙若是不够坚固,很容易被轰塌。墙体上修建了相距150米左右的马面,增加了局部墙体的厚度,也增强了墙体的牢固性,可避免城墙被石头或弹丸轻易砸出豁口。二是增加城墙面积,突出的马面,相当于让城墙又多了三个小台面,一旦敌军蜂拥而上,可有效分散敌军人数,成功拉长战线。由于“马面”突出在外,所以站在上面的守军视野极好,打击面更广,利于守城人用滚木、擂石、沸油、狼牙拍等杀伤敌人。三是便于火力交叉,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古代两军作战,不像影视剧中一拥而上,而是采用军事上的“交叉火力”战术。由于守军在城墙上难免有防守死角,因此多为左侧兵朝右侧射击、右侧兵朝左侧射击。突出的马面墙体,可增加作战时两面视线,士兵作战时不仅能直线射击,还可方便顾及左右两侧,甚至射击躲在城墙根城上守军射不到的位置。 上面杜老三说的马面之间距离为150米,是因为明代的弓箭射击距离大概是80米左右,在马面上用弓箭交叉射击马面中间的敌人,超过150米弓箭就有可能射不到了。 马面内部墙体下面还建有仓库、营房,储存军需品、驻扎守军的部位,被称为“藏兵洞”。 城墙修筑的也并非一条直线,有的相互上下、左右错开,有的不直通,这样,在某段城墙被敌人突破后,可以把敌人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利于城内人组织兵力夺回被突破的城墙。 在城墙的里边还建有马道,这是为人们登上城墙用的。在军事战略上还有一种是战马城,城墙只修外面,与其它城一样,但在城里边不做墙面而是做斜的土坡。这样做,一方面为了节省城砖,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了发生战争时,人们可从城内四面八方登上城头,这种方法,战守力、防御性更强。 从那天三个人把筑城的大体事项定下来后,熊廷弼就让佟福林马上组织人,要求每户出一壮丁参与挖城壕,修羊马墙、火炮阵地,筑城。 城外的三道壕沟都要挖到三丈宽、两丈深,再引入太子河水,壕沟出水处建一水闸。 每两道壕沟之间再筑一道城墙,第一道城墙主要是火铳和弓弩阵地,安置一些射程短的碗口炮、百子连珠炮、神机炮之类的;第二道城墙比第一道城墙高一些,设一些过山鸟、虎蹲炮和小将军炮中型火炮,以支援第一道城墙的火力;主城上多设大将军等重型火炮,形成三重火力。 每天早晨,熊廷弼来筑城地域检视一遍,有不满意之处就痛骂管地段的官员,所以他每次来,官员们心里就发憷。 土城已经筑到顶了,熊廷弼这一次来,不像原来转一圈就走,而是在城门处反复转,反复看,转了一会儿,他让不离左右的佟福林把杜老三找来。 杜老三怯生生地来到旁边,等他问话。 熊廷弼一抬头,见杜老三站在旁边,就问他:“老哥,城门是整个城的薄弱之处,你给我说说,除了瓮城,城门这一块儿还有啥加固的“着”啊?” 杜老三赶忙说:“经略老爷,您叫我杜老三吧,当着这么多人叫我老哥,我那当得起啊!” “嗯,杜老三。别扯别的,快说!” “老爷您看,筑的城门与拐角处,墙体都比别的地方厚。还有“干戈板”,铁叶钉裹,城门两边墙上用条石砌成板槽,平常吊在城门上边,紧要时用辘轳车放下。要是鞑子破了城门,咱的人赶紧放下干戈板,就能把鞑子挡住。”杜老三停下话头看了熊廷弼一眼,见他点点头,知道他听明白了,接着说,“还有就是防止火烧的灌水口,老爷您看,在这。” “噢,这个圆柱是城楼的基础地脚柱吧。” “是,老爷。在下面做一个夯洞,底大上小,上面再夯土。” 往旁边走了十几步,看了看凸起的女儿墙墙垛,熊廷弼又回头对佟福林说:“墙垛上还要插上“狗脚木”,狗脚木上悬挂皮条或者篱笆,用来防御箭石。” 佟福林答应:“是,大人。” 又顺着城墙走了一段,看到女儿墙垛口每六尺一个,在城墙上排列甚为整齐,垛头上既留了「品」字观察孔,还装有排叉木,他很满意,在官员们的陪同下到前面壕沟处巡视去了。 他正在巡视,参事沈杰急匆匆地走来,小声报告:“阎鸣泰回来了。” “嗯?”熊廷弼很诧异,“怎么这么快!” 沈杰悄声报道:“据其他人讲,他走到虎皮驿,不知受了何种惊吓,大哭着往回返了。现在称病在家,闭门不出。” 熊廷弼大怒:“一群怂蛋!去个沈阳有那么难吗,鞑子离沈阳远着呢,怎么就没人敢去!” 原来,前几天熊廷弼安排佥事韩原善去沈阳,安抚人心,稳定局面,可是,韩原善害怕不敢去,百般推脱。没有办法,他又安排另一位佥事阎明泰。阎明泰倒是去了,但走到半路就又折返回来。 “娘个逼的,这帮人把朝廷的脸都丢尽了!”他暗暗骂道。 他决定自己走一趟,他倒要看看,去一趟沈阳有多么大的风险。 不过在去沈阳前,他向吏部上了道折子,参革了十八个文武官员,包括两位胆小的佥事。 到了沈阳,除去整顿吏治,整编守军,修缮城廓,用有才有德的李怀信替代碌碌无为的李如祯,他又命人在郊外将抓到的后金奸细斩首,大张旗鼓地用他们的首级祭奠了被杀的沈阳军民。 安抚好沈阳军民后,他还要往北走,去抚顺。总兵贺世贤极力劝阻,说满人就在铁岭,去抚顺太危险。 “在这个漫天的大雪里,鞑子不会想到我会去抚顺,不用担心。” 见他执意要去,贺世贤让游击将军郭继川带五百精锐骑兵护送,熊廷弼坚决不带,“人马过多,就会提前暴露行踪,到那时才是最危险的”。他仅带随行的几个人,在大雪中到了抚顺。他让抚顺地方官找来一帮吹鼓手,吹吹打打、鼓乐喧天、大张旗鼓地进了抚顺。 进入抚顺城,当时正是后金劫掠以后,抚顺周围百里内不见人影。熊廷弼进抚顺第一件事,就是祭祀了那些为国事战亡的将士,在祭礼上他大哭了一场,当着全城百姓的面发誓要为他们报仇。 接着带领抚顺一千军兵到抚顺关、东州堡、马根丹堡显示了一番军威,察看了城堡的战守形势。与随后赶到的贺世贤故意靠近斡珲鄂漠城,用手中的马鞭子指指点点,大声说这里摆前锋营那里可驻左后营等,并问从这里到到古勒城多远,到赫图阿拉多远,做出准备讨伐努尔哈赤的样子。后金奸细将这些情报送回赫图阿拉,努尔哈赤大惊,以为熊廷弼真的要讨伐后金,赶忙布置各处严密守卫,并用树木、山石把各进山口塞住。 熊廷弼认为努尔哈赤进攻辽东腹地必出抚顺关。沈阳、奉集堡距抚顺各六七十里,可以互为犄角,控扼住抚顺关,就捆住了后金的铁蹄。 趁后金还没发动新的进攻,当务之急是先修复被后金拆毁的抚顺城墙,恢复抚顺的战守功能。熊廷弼把沈阳副总兵李秉诚调来坐镇抚顺。 随后,他又到奉集堡、虎皮驿、抚安堡检视,一路上所到之处招集流民,修整防守战具。沿着沈阳北边墙,一路向东再向南,对辽东长城【7】巡视一遍,荒芜之处,分派兵马修缮、驻扎,督促恢复各处墩台,稳定当地的军心民心。 十几天后,熊廷弼又来到抚顺,在副总兵李秉诚和参将何廷魁的陪同下,查看了城墙的恢复情况,基本满意。在查验抚顺城上的战守兵器时,有两种火器引起了他的兴趣。 一种是飞火枪。用厚厚的敕黄纸制成的管状飞火枪长两尺,是金元时期常用的一种装备。抚顺城火铳和火炮较少,军民就地取材,制作了大批的飞火枪以补充火器的不足。枪旁边还摆着柳炭、铁渣、瓷末、硫磺、砒霜等物,何廷魁一一点给熊廷弼看,并夸耀说:“飞火枪虽不及火铳威力大,但也不可小觑。与敌军交战时,兵丁用腰间悬挂的内置火种的小铁罐引燃,此枪能喷射出一丈多长的火焰,同时铁渣、砒霜等物也一同喷出,能烧到面前十几步远。在野战中也可绑在长矛上,接敌以前先点燃飞火枪,对前方的敌人造成杀伤,满鞑子见了这东西都不敢靠近。” 另一个是震天雷。震天雷是一种罐形爆炸物,它是用铁罐子做外壳,内置火药等物,引燃后抛向敌人,爆炸声就如同雨天的雷声,连几十里之外都能听到它的声音。它的爆炸面积能达三百平方米以上,破碎的弹片甚至可以穿透铁甲。 夸赞一番后,熊廷弼回身对沈杰吩咐:“写道折子,飞马送巡抚周大人,从辽阳调五百杆火铳和二十门虎蹲炮过来。”接着又冒出来一句,“守城之器,佛朗机、神铳、鸟嘴铳、床子弩、旋风炮最利,弓弩次之,及至用刀斧最下矣,然亦不可不备也。” 李秉诚两人在旁边边致谢边赞许:“大人英明。” 走到南门附近,看到南门外没有瓮城,他斥责李秉诚说:“护城壕离南门近,也得再加防护。设不了瓮城,就在门前加一道护门墙,还得再设羊马墙,与护门墙连为一体。” 何廷魁在旁边嘟囔道:“那不把南门堵住了,还不如把南门堵死算了。” 声音很小,但被熊廷弼听到了,他瞪着何廷魁怒斥:“鬼款!护门墙两侧与羊马墙之间不会开一小门啊!娘个逼,开了小门就不算连为一体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