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忠赶忙鞠躬还礼,口中答道:“老师傅俺是来求子的。”
老和尚点点头,对他说:“看你这么虔诚,又不远千里到此,送你一子吧,定能满足你的心愿。”
说完,老和尚递过一个穿黄布衣衫的布娃娃,李守忠双手接过,口里千恩万谢地谢过。
李守忠回来后没有多久,屋里的就有了身孕,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生李自成是在一个晚上,当晚风雨大作,电闪雷鸣,其母梦见一个穿黄袍的人进到屋内,随后生下了李自成。
就在李自成出生几天前,另一位明末农民起义风云人物张献忠,在陕西延安府庆阳卫定边县柳树涧堡【2】一个叫燕子岭的地方出生,只比李自成大四天。
传说李自成是破军星【3】转世,张献忠是煞星君。后来张献忠进川杀人如麻,不是煞星又是什么?
这两位风云人物在明末崇祯年间,搅了个天翻地覆,推翻大明朝统治,分别建立了大顺、大西政权。
李自成小时候没读过几天书,给本乡艾姓地主放羊,从小喜欢舞枪弄棒,骑马射箭,打架凶狠,屡次犯法,但为人仗义,好广交朋友。长大以后,他在银川驿站当站卒,后来因包养的驿马无辜死亡被裁撤。
反正也活不下去了,他就与侄儿李过带几个要好的弟兄去投军。后来,各地的农民吃大户、拉杆子当土匪,军队缺饷严重叛乱时有发生。官府镇压平息后,不久活不下去的农民又再次暴乱,随着天灾人祸地不断加重,暴乱农民此伏彼起,他们逐渐地形成了几股大的人马。李自成也加入了高迎祥的队伍,由于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被高迎祥委任为八队老管队【4】。
注释
【1】李继迁:1038年,五代十国时,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在兴庆——宁夏银川称帝,建立西夏政权。
【2】柳树涧堡:今定边县郝滩乡刘渠村
【3】破军星:北斗共有七星,分别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七星排列呈一柄勺子形状,勺把尾端一星是瑶光,又名破军星。破军星是耗星,主破坏之象。
【4】老管队:队长。
第三节屡败屡战
《隋唐演义》中有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之说,明末农民起义军也有十三家七十二营。明末的农民军队伍一开始是极其分散的,以营为单位,各营之间相对独立,时分时合,各自为战,各营头目之间互不节制,无从属关系。后来由于经常与明军对抗,单独一营力量过于单薄,又出现各营合并后以“家”为组织形式相对稳定的结构。初有三十六营之说,攻陷凤阳前有“十三家七十二营”之说。
与历朝历代农民起义一样,灾荒年,活不下去了,有人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开始只是吃大户,遇到官府捉拿,则一哄而散。被捉到的,轻者发配,重者杀头,总被杀头也不行啊,便以武力对抗。开始时,是官府抓差办案的衙役,人太多衙役对付不了啦,就出动维持地方治安的弓兵,然后是军队。
这时的农民军是一个松散的组织,领头人能够带领大家吃饱饭,大家就跟着他;不能,那只好找能给饱饭吃的人依附。遇到军队弹压,只有四散奔逃的份。毕竟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农民,没有见过血腥的场面。老实巴交的农民中夹杂着一些土匪、地痞,在抢掠过程中免不了伤人、杀人,经常见血逐渐变得冷酷。再经过大大小小各种规模的战斗,农民军队伍渐渐有了战斗力,特别是队伍中加入了越来越多的旧军人,战斗力愈加强悍。
在战斗力日益强悍的同时,内部组织体系也逐渐完善起来。农民军的首领称为老掌家(俗称掌盘子的),手下有十几个老管队,一个老管队管辖六、七十或四、五十个小管队。每个小管队又管辖一、二百或者三、四百个管队。最小的组织单位被称为管队,一个管队有二十人。掌盘子的作为全军的总头目,自己手上有八、九十个家丁,还有三五十个负责巡逻侦查的夜不收【1】。
随着与明军不断地交锋,战争的需要,有些农民军也仿效明军的军阵制度,建立了哨队制度。一个大哨队大概3000人左右,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哨,每一哨管队称领哨,五哨总头目叫大哨头。
李自成的老八队也是在不断与明军的战斗中逐渐形成强悍战斗力的。
后面追得急,前面跑得快,眼看转过一个小山包,就能摆脱掉追兵。却听见一声号炮响,前面呼啦啦出现一支人马,中军大纛前,一杆大旗在风中咧咧飘舞,旗正中心一个斗大的“练”字,为首的正是陕西总兵练国事。
平时农民军各家并不怕练国事的兵,不是打得过,而是双方队伍中都是陕西人,彼此老乡,真交起手来,官军往往网开一面,放他们一条生路,有时还抛弃一些粮食、牲畜,给他们一些补给。
但是,这一次,后有追兵,前有拦阻,整个队伍一下子慌乱起来。一部分农民军转向左侧奔逃,各家掌盘子的招呼也不灵了。高迎祥知道这个时候往另一个方向跑,官军兜屁股一追,就会有全军崩溃的危险,唯一的办法是硬着头皮杀开一条血路。他对左右各家掌盘子的首领大喊:“大家一起上,击败练国事才能有生路”。
但是,农民军只有一半人向前冲去,另一半惊慌之中向两侧溃散。
总兵练国事这次不仅带了本部人马,还带了祖大弼的三千边军。这些边军战斗力强悍,一个冲锋,就把农民军从中间劈开。闪到两边的农民军不等这三千边军拨马回来,分别从两侧对练国事的中军大营冲了过去,双方当即纠缠在一起。
李自成八队的两千人马本来是安排在后边,阻挡大同总兵虎大威的追兵的,没想到祖大弼的三千边军从中间劈开农民军的大队,直接杀到了李自成的八队身后。
翻山鹞子高杰、独行狼胡守禄、跟虎黑九霄几个老管队带着一千多人,正在阻挡追兵,伶俐虫刘文兴、骑山虎古自存带几个小管队几百人在李自成中军后面压阵,党三党西才、高四高应双各带两个小管队二百人在中军两侧压住两翼。祖大弼的三千边军战力强悍,刘文兴和古自存根本就挡不住,边军直冲李自成而来。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朝时,分别被封为亳侯和绵侯的李过和袁宗第,此时还只是李自成亲兵卫队里的管队。他们一看形势危急,保着李自成想向左边躲闪,还没躲开,边军就杀了上来。不得已返身迎着边军杀过去,李过手里一把长柄大砍刀,袁宗第挥舞双竹节钢鞭,两人杀在最前面。
袁宗第的竹节钢鞭是硬鞭,不是我们影视剧里常见的能迂回曲折的七节或九节软鞭。竹节钢鞭是一根铁棍上面均匀分布着一个个“竹节”,一米多长,前尖后粗,末端还有一个配重锤。这样的鞭虽然自身沉重但重心偏后,加之双手使用,能起到左右平衡的作用。
鞭是打击类的钝器,属于短兵器,“竹节”上的棱能增加打击的力度,一鞭下去,隔着铁甲也会把人打得骨断筋折,是破甲利器。古代使鞭、锏、锤的人,都是力大之人。
边军是常年在北部边境驻守、与蒙古人和后金兵【2】经常较量的军队,战斗力强悍。虽然李自成的八队人马战斗力也不弱,但要看跟谁比,况且人数上也吃亏。两军一交手,高下立判,高杰他们被前后夹击得抵挡不住落荒而逃。追兵杀上来后,李自成和李过、袁宗第都陷入各自为战的境地,险象环生。
交手没有多长时间,李自成身边的人马就被冲乱,只有十几个骑兵跟随,并且不断被杀伤。袁宗弟在前挥舞双鞭,左右开弓,阻挡边军的进攻,李过挥舞大刀,在袁宗弟身后保着李自成向前冲。
突然,两边边军挺长枪向他们涌来,他们十几人拼命打马向前冲,身后稍慢的几个亲兵被边军的长枪捅成了血葫芦。
刚到一个平坦地带,又有几个边军赶上来,一个冲锋把他们冲开。李过极力向李自成靠近,一个边军挺长枪冲到面前。李过在马上俯身躲过长枪的穿刺,趁敌军来不及收枪之际,拦腰就是一刀。这个边军显然是久经沙场,早就防备李过这一手,只见他单手持枪,另一只手抽出腰刀,横着一挡,借着马奔驰的冲击力将李过大刀挡到一边,他的马速极快,跑远了。
刚直起身,又一名边军在他身前挺枪刺来,李过来不及躲闪,只能刀头上扬,把长枪拨向一边,二马错镫,刀枪都是长兵器,在短距离内发挥不了作用了。边军收枪,准备在马错镫时顺势用枪尾的铁鐏戳李过后背。两马还未错过去,李过单手里已经多了一根短鞭,一鞭打在边军的后脑勺上,将这名边军打死。
李过号称“一只虎”,在战场上勇猛无敌,不是天生的,几年的战场拼杀,逐步磨砺出他的厮杀技能。他刀中加鞭这一手,是跟一个年龄偏大、返乡后活不下去、又跟农民军起事的西北老边军学来的。这个老边军有一手枪里加鞭的绝活,靠这手绝活,在战场上几次起死回生。不过,去年在北直隶太行山中的武安县,与左良玉的兵混战时,这名老边军死在了战场上。
老边军绝活“枪里加鞭”的鞭,长60公分左右,挂鞭的绳穿过手柄前部悬于手腕上,类似于现在骑手们手里悬挂的皮马鞭。在两军骑兵交锋时,两马对冲,骑兵伸长兵器扎、砍对方后,两马靠近、错开,分别向前后继续奔驰。在两马错镫时,敌我距离近,长兵器失去作用,短鞭就会派上用场。这时,长兵器交于一手,挂鞭的另一手轮鞭,常常能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李过把这一招学会了,也准备了一个短鞭,但用得不熟练。他将短鞭放在马背两侧的褡包里,刚刚俯身躲枪时,右手从褡包里取出短鞭。该着这名边军倒霉,李过刚取出短鞭,本该挨鞭的跑远了,不该挨鞭的冲了过来。
李过打死对手后,四下看看,向李自成所在方位冲过去。
李自成已经陷入混战当中,他刚一矛将一员敌将捅落马下,立刻冲过来几个敌兵,刀砍枪扎。李自成只能凭借手中长矛左挡右拨,胯下马左右盘旋、左右躲闪。正在危机时,忽听吼声如雷,一个方面大耳、满脸络腮胡子的黑大汉,轮着一把打铁的大锤,从斜刺里冲过来,抡起大锤就砸,把追逐李自成的几个敌骑兵连人带马砸倒,躺在地上还活着的被他又几锤下去见了阎王。李自成趁敌兵惊骇的空当,冲出来,这时,翻山鹞子高杰和独行狼胡守禄杀回来寻找李自成,他们汇合到一处,又救出李过和袁宗第,向左侧冲出去。
等跑出几十里路,后边没有追兵了,才停下来,身边骑兵还剩一百多人,步兵几十个。黑大汉这时手里拎着一把夺来的长柄大砍刀,大锤不知什么时候抡丢了。
李自成看他这么勇猛,日后肯定是一员虎将,让人把他叫过来,问:“你叫啥?”
黑大汉回答:“俺叫刘宗敏。”
这个黑大汉就是刘宗敏,陕西蓝田人,打铁的出身,刚刚入伙,大锤就是他的第一件兵器。李自成让骑兵牵过来一匹马,交给黑大汉,让他跟在自己身边。
刘宗敏过去没骑过马,乍一骑上去,身子不由自主地随着马的走动而摇摆,时而东倒西歪,时而前仰后合,惹得李过、袁宗第他们哈哈大笑。他一生气,不骑了,跳下马,牵着走。可是,每天几十里、上百里的赶路,逼得刘宗敏没几天就学会了骑马,并且能够骑马飞奔。
由于刘宗敏打仗非常勇猛,在以后的拼杀中,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李自成队伍中一等一的勇将。
注释
【1】夜不收:古代斥候、哨探,侦查人员
【2】后金:清朝以前的满洲称为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