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如脆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 火烧凤阳(2)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在往北门走时,感觉有些累,颜容暄一抬头,见前面有一家小店人头攒动,似小吃店,就向小店走去。 来到小店门口,只见门上方正中有一牌匾,上书“增盛昌”三个大字,心想:“有趣,小吃店叫这么大气的名字,看起来这个店的老板不俗啊。” 进到里边,四个人找了一个稍微安静点的地方坐下,一人要了一碗元宵汤,边吃边聊。 店老板在柜台里边看这边桌上四位客人穿戴不一般,只点了四碗元宵,显然是有事在身,因此,就吩咐小二准备了一盘点心,他亲自送过来。万文英和两个文案站起来表达谢意,颜容暄只是微微含笑点点头。 店老板是个健谈之人,对着颜容暄说:“这位老爷面生,是衙门里谋事的吧。” 颜容暄不置可否,回道:“老板,你这小店不错啊,元宵很好吃,点心应该也不错。” 店老板回道:“客官,我这小茶店也算百年老店了,以后您常来赏光。” 随后店老板又说:“客官,您听说没,流贼已经到了八公山了,说不定今晚就能到凤阳。听说流贼个个是杀人魔王,我们这平民百姓不会有事吧?” 颜容暄笑着说:“没听说,我不信流贼有那么大的胆子敢来凤阳!” 万文英跟着说:“流贼就是一伙乌合之众,打家劫舍还行,打凤阳他们还差点!” 随后又说了几句客套话,店老板去招呼刚刚进来的几个熟客。 店老板的话让颜容暄坐不住了,他让万文英去找守备朱国相,自己带着另两个文案回府衙。 刘宗敏、李过和王兴国、孙可望带着四千人马经过两个多时辰地急驰,偷袭了设在凤阳南十里处的关卡,在寅时也就是深夜三点左右到达凤阳边上。 凤阳里外有三重城垣,最外围一圈叫中都城垣,是一道土城墙;中间一圈城墙叫禁垣,夯筑土墙外砌蓝色大方砖,比较坚固;最里面的就是皇城宫墙,更为坚固。 全军下马,马匹留在外边。人人衔枚急走,直奔最外面土城。 土城周长三十里左右,由几十户社人轮流值守,城内有禁军守卫巡逻。这会儿,天气寒冷,又是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前半夜城上还有值夜的人。到了后半夜,冷得受不了,虽然知府有严令,但当官的都下城去了。当兵的也都找地方眯了起来,城上空无一人。 农民军翻城而过,打开大门,悄无声息地直奔禁垣。 深更半夜,元宵灯节散去不久,人们刚刚进入梦乡。 农民军对偷袭城池有独到之处。攻城一般不硬攻,硬攻损伤人马不说,如果城内军民死守城池,农民军没有强攻的火器,还真不一定能攻下。 偷城,一般用长竹竿,几个人或十几个人把一个人推上去,城高的话就再借助攀城索。不太高的城池,干脆爬城或搭人梯。 在攻城前,两方商量各自的进攻方向。孙可望坚持攻禁垣北侧,刘宗敏知道城北侧有制高点万岁山,借助山势比较容易攻取。禁垣南侧的城墙高厚,守备也较严。 虽然禁垣是用砖砌筑的,较为坚硬,但由于元宵节刚过,又是深夜,守军守备松懈,刘宗敏和王兴国两边都偷袭成功。 刘宗敏带人由承天门入禁垣,再经端门、外金水桥,直接杀奔皇城南门午门。 皇城南门午门是皇城正门,城门高大,建筑雄伟,刘宗敏和李过在皇城午门处遭到了顽强的抵抗。 皇城由九十米宽的护城河所环绕,四丈五尺高的城墙临河而立,墙体先用白玉石须弥座或条石作基础,上面再垒砌大城砖。而砌筑时则以石灰、桐油加糯米汁作浆,关键部位甚至用生铁熔灌。 指挥吕承荫带着一小队兵丁正在到处巡视,忽听远处有人乱喊“流贼进禁垣了”。吕承荫不相信,带人往南门赶,走没多远,就遇到李过带人杀过来。还没交手,吕承荫的小队被一阵乱箭当场射倒几个,其余人转身就往后跑。等跑进皇城,只有他自己贴身的几个卫士跟着他。 吕承荫一面命城头守卫敲锣报警,一面让人去叫自己的上司袁瑞征。袁瑞征此时已被惊醒,知道情势紧急,就派人到中都各处去召集人,从后面包抄农民军。 守皇城军士不必说,丢失皇城罪责难逃。跑进皇城内的王公大臣们带着家丁、仆役上到城墙上。皇城内朱氏子孙家丁、仆役也不少,这时都拥上皇城宫墙,他们前赴后继地与攻城的农民军殊死搏斗。 刘宗敏带人连着攻破两道城墙,手下士气高涨。虽然皇城内的守备们也做了准备,但长期的养尊处优加之他们根本就不相信流贼敢来凤阳捣乱,因此准备并不充分,各种资材准备不足。守城兵丁箭支没多长时间就耗尽了,只能靠捡农民军射进来的箭,回射回去。还有一部分人,把所有能搬动的东西和撬下的砖石搬上城头。 刘宗敏在城下严厉督促兵士攻城,有退缩者,立即斩首。 虽然皇城有九十米宽的护城河护卫,但李过带人拆掉附近建筑的木料砖瓦,填塞护城河或搭浮桥,从各个方向向城内进攻。 经过近几个时辰的耗战,农民军终于攻上城头,午门大门被打开。农民军进入皇城,经过激烈搏杀,把守卫的人群杀散。 李过带人在前,刘宗敏随后,由午门入皇城,进奉天门至奉天殿。奉天殿是皇城中轴线中心。再往北,经玄武门出皇城,过禁苑,越凤凰山顶至北安门,再杀回来,杀了个来回。 农民军进入皇城后,见东西就抢,见金银就夺。窗棱、门头、墙饰上镶嵌、包裹着的金银饰品都被农民军用刀剑抠了下来。 王兴国和孙可望带人杀奔皇城时,在一处十字街遇到了守卫们的顽强抵抗。凤阳居民世代受明朝的体恤,不用交租交税,灾年还有赈济的粮食。 最初的慌乱平稳后,在各衙各社官员的催逼下,居民纷纷拿起武器加入战斗。这时,凤阳留守朱国相带人也赶到了,他们推着几架枪车,愣是把王兴国和孙可望阻挡在十字街口。十字街两旁的居民也爬上屋顶,用砖瓦投掷下边的农民军。 枪车是古代人把长枪与推车结合起来,将长枪镶嵌在推车上,一般为上下两排或三排长枪。枪车上带有护板,对面敌人用弓弩、火器都攻击不到推车的人。 王兴国一看硬攻攻不过去,就向左右各派出三百人,从两侧迂回到阻挡道路的官军和百姓后面。普通百姓凭垒据守,可以和你对攻几个时辰,但是真正拉开架势用刀枪拼杀,就不是对手了。两面夹击,这些顽强守卫的百姓一哄而散。官兵人数有限,抵挡不住,也被杀散。尽管把阻挡官兵和百姓杀散,部下却损失惨重,孙可望恨得咬牙切齿,吩咐不论男女老幼,一个不留。 刘宗敏带人在皇城内洗劫一番,又带人出城杀奔皇陵。守陵的是崇祯皇帝派来的大太监卢久德和六十多个小太监,还有四十多户居民,他们轮流值守。这些守陵人基本没有多少战斗力,农民军一下子就杀了进去。 刘宗敏带人四下搜寻,走到供奉朱元璋历代祖先的享殿上,转了一圈,吩咐把值钱的东西都拿走。 这时,手下一个小校跑过来,气喘吁吁地说:“李将爷让你去一趟。” 刘宗敏随小校来到偏殿,李过一指:“刘哥,你看。” 只见偏殿内供桌上边供着两把刀。 问过被抓住的守陵人才知道,这是朱洪武打天下使用的兵器。朱元璋认为自己的两把刀有战功,封为刀王,然后供奉起来,守卫父母的皇陵,意在让他们永保朱家江山。 刘宗敏不管三七二十一,伸左手抓起一把。这把刀刀柄是紫光檀木柄,柄面滑润,肌理紧密,乌黑发亮,光泽细腻,有一种典雅深沉之感。刀出鞘,如镜般的刀身冷气森森、寒光逼人。刀身上的花纹犹如龟背纹路,而刃口上高高的烧刃中间凝结着的一点寒光仿佛在不停地流动。 再看另一把,刀柄是花梨瘿木做成(瘿木并不是指某个树种,它是树根或者树腰处的一种病态增生,所以瘿木很少有大料,非常稀有,在各种瘿木里,花梨瘿木尤为珍稀奇绚),柄上有山水纹案,质地细腻油润。刀出鞘,刀身纹路像崩裂的寒霜。 两把刀刀刃都用的是烧刃工艺,古代有一种覆土烧刃技术。所谓“覆土烧刃”,就是以调配好的泥土覆盖住刀身,然后将刀剑加热至特定温度,当红热的刀身进入水中后,赤裸的部分迅速淬火冷却,而有泥土覆盖的部位温度变化不会非常明显,导致硬度与赤裸部位不同,在刀刃硬度高的情况下,依旧能保持刀身的良好韧性,从而达到刚柔并济的效果。 这两把刀是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命人所造,龟背纹的叫“灵宝”,崩裂纹的叫“含章”。 刘宗敏把“含章”递给李过,自己把“灵宝”挂在腰里的大带之上。把自己原来的佩刀赏给了亲兵刘得福。 李过把刀拔出来,爱惜地上下打量一遍,把刀又插入刀鞘,递给刘宗敏。 “刘哥,我这有一把刀,用着挺顺手。这两把刀是雌雄一对,分开不好。你平常也经常用双刀,你就都拿着吧。” 刘宗敏一听有道理,就没再客气,把这把刀挂在大带的右侧。 第四节大气的中都 第二天上午巳时(9:00-11:00),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人由外城垣西门涂山门进入了凤阳。 外城住的普通老百姓较多,但房屋青瓦白墙,错落有致,纵横排列对称的二十八条街道,平坦宽敞,甚是整洁。整个凤阳给人以清新飘逸、淡雅明快的美感。 最有特色的是临街民居的门楼。在当地方言中,门楼称为“门阙【1】”,门楼直接体现屋主人的身份地位。普通人家的门楼上木雕和砖雕较平淡,彩绘也较少,富贵人家的门楼上木雕、砖雕就精彩多了。这些雕刻的手法多样,刻工精细,形象生动,亭台楼宇、戏剧人物、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等图案应有尽有,图案中戏剧人物有和合二仙、刘海戏金蟾、郭子仪作寿等,飞禽走兽有龙凤呈祥、三阳开泰、五子登科、狮子滚绣球等,奇花异草有松柏、牡丹、兰花、菊花、富贵竹、山茶等,还有福禄寿等文字。 几个人的亲兵在后面跟随,高迎祥的义子小高禄看花了眼,口中啧啧称赞。李自成的亲兵罗立柱也赞叹不已,他对张献忠的亲兵张子钰说:“这些砖雕确实精美,非得有一辈子的功夫不可。我学了几年磨砖,照人家这严丝合缝的磨砖工艺差得远!” “罗哥,你也会干这个?”小高禄好奇地问。 他问得声音大,被前面张献忠听见。张献忠回头看着几个人,问:“你们谁会抠这玩意?” 小高禄一指罗立柱:“罗哥会!” “你还会干这个?这玩意就是拿块儿砖抠吧呗。” 高迎祥和李自成见张献忠停下脚步问罗立柱,也停下脚步。 罗立柱赶紧回答:“不是的,张爷,砖雕也是一门手艺,里边门道多着呢。” “还门道多着呢,你倒说说有哪些门道。”张献忠来了兴趣。 “张爷,砖雕分四大步:选材、磨砖、画样、雕刻,哪一步弄不好都雕不出一个好的雕样来。” “一块儿好的坯料是根本,我明白。怎么还要磨砖啊?” “大的砖雕,都是小的砖头一块块拼接起来的。要想拼接没有裂缝,在雕每一块砖时,都要磨得光滑如镜。磨砖是个功夫活。” “我说好的坯料是根本,对不对?” “张爷,您是行家!砖的好坏,影响雕样的品相。在烧砖时,砖里边容易出现隐藏的断纹和气孔。如果在雕之前,没有检查出来,刻到一半再发现那就没法了,只能重来。要是刻好了还没发现,砖雕上墙后,风吹日晒砖雕断了,这砖雕匠名声就毁了。圈子就那么大,可能一块砖没雕好,祖上几代积攒起来的声誉就毁了。” 张献忠听完一捋颌下的大胡子,故作惊奇地看着罗立柱:“没想到你这闷葫芦里还能倒出这么多“料”来。” 一句话把罗立柱说得有点不好意思了。 仅这些民居就让他们看得眼花缭乱。再往里走,富户宅院和王侯将相的府邸(建时是为王侯将相所建,明末为当地官员居住)越来越多,仅外墙和门面就让他们都看不过来了。这些宅院建筑,富丽堂皇,极尽奢华,所用材料选用了大量名贵的紫檀、酸枝、楠木、银杏、花梨、南洋杉和中国榉,做工精细,雕刻彩绘精美绝伦。房屋多为梁柱式木结构与砖石式结构相结合,雕刻装饰除了木雕、砖雕还有石雕;在雕刻手法上,也多用剔地、隐雕、浮雕、透雕、圆雕、多层雕等。穿廊上的斗拱、额枋、雀替【2】等处的木刻装饰和柱础石、墙基石等石刻装饰,形式多样,做工极佳,绚丽精致,雍容典雅。所有的木构建筑描梁画栋,画绣彩绘鲜艳夺目,所有的石构建筑雕镌的图案精美绝伦。 从涂山街过西华街来到皇城西安门前,王兴国、孙可望、刘宗敏、李过等人在门外迎候。高迎祥和张献忠抬腿就往里走,杨鼎瑞紧走几步拦在他们面前,开口道:“王驾,咱们号称闯王,现在又称古元真龙皇帝,不是万岁金体怎么也是一个“千岁”的身份,没有从南面洪武门进入凤阳也就算了,进皇城还是走正门承天门吧!” 张献忠一听,也说:“着啊!高大哥是闯王,我是八大王,咱们得走正门,这是正道坦途。到时候咱们打进北京城,也走正门拥戴高大哥做皇帝,哈哈哈……”说完哈哈大笑,其他随从人员也齐声附和。 一行人退回来,向右拐上右弻街,就看见前方巍峨高大的钟楼。该钟楼位于明中都城副轴线云霁街的东端,由台基和楼宇组成,高四十多米,这在明代就相当于现在的摩天大楼了。钟楼开三道门劵,“重檐三覆,中悬铜钟,以警早夕”。在距离钟楼六里的云霁街东端是与钟楼一样巍峨高大的鼓楼,钟鼓二楼,一西一东,遥遥对峙,矗立在云霁街的两端。 钟鼓二楼都是由台基和殿楼两部分组成,台基均高十六米左右,城砖砌成,基座上的殿宇都为“九五开间”——九开间、五进深,彰显皇家的“九五之尊”。基座上的大殿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金碧辉煌!台基下都有东西向三个券门,门洞外侧镶有十公分白玉石门边,正中门上方的白玉门额上刻有四个阴体楷书大字,钟楼是“丹凤朝阳”,鼓楼是“万世根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