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扶贫小村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6章 巧借“东风”,县长拍板:就这…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到了齐夏县,原本应该转车直奔江城的付平临时改了主意,出了车站叫了个三轮车,直奔县委而去。 如今的付平,想要见一见县高官胡县长已经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了,胡县长刚好送走一拨来汇报的下属,秘书便将付平领了进去。 瞧见付平,胡县长登时就笑了起来,颇为热情地招呼他坐下,“怎么想到来我这儿,又是遇到什么麻烦了?” 付平摇了摇头,“是有个想法,想跟胡县长汇报一下。” “你说!”胡县长点了点头,颇感兴趣。 若是别人跑到他面前说书记我有个想法,胡县长大概率心头会默默嘀咕一句,不,你没有,老实干活,不要东想西想。 但付平不一样,这小子每次的想法,还真就能想出点有货的东西。 付平先是把昨天唐专家跟他说的情况讲了,胡县长颔首认可道:“这倒是给我们提了个醒,种植面积扩大之后,技术力量的支持也得跟上才行,这一点我们政府责无旁贷,应该出面担起责任。” 胡县长没有推诿,主动承担,也让付平感觉很舒心,在这样的领导手下做事,还是舒坦许多的。 付平接着又将自己在来路上的思考说了,重点讲了可能会被忽略的机构运转效率、技术支持、品牌创建推广这几个方面。 胡县长默默听着,深以为然,看着他,“你既然来了,应该有想法了吧?” 付平嗯了一声,“我们依旧可以从高校入手,他们有先进的技术力量,和先前城乡思想文化互动实践一样,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需求,正好可以对接起来。” 胡县长认可地点了点头,稍一琢磨,主动道:“名不正则言不顺,这个事情你单独出面恐怕也不好谈,就凭芝麻山村,力度也不够。这样,县里为你背书,成立一个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小组或机构,我挂帅,由农业局的同志具体负责,然后给他们发聘书,聘请他们来为我们齐夏的蕲艾种植技术提供支持,立项目,给补贴,给奖励!” 付平眼前一亮,这一点还真是他没想到的,果然高度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还是不一样啊! 他佩服地竖起大拇指,“书记这个办法真的好,这样以来,对高校的老师或者教授,吸引力就强得多了!” 胡县长摆了摆手,但脸上的笑容表明,他对自己这灵光一现也很满意,对付平的奉承也十分受用。 “暂时就这么定,具体的机构名字和运行方式,回头跟班子里的同志商量一下,你放心去联系吧。” 付平却并没有点头,而是笑着道:“书记,您这办法,我们接下来再用,眼下我们可以先做另一件事。” 胡县长挑了挑眉,“什么事?” “开会。” “嗯?”胡县长眉头一皱。 付平没有卖关子,解释道:“邀请省市相关中药材管理机构的同志,跟中药材种植技术相关的高校教授,齐聚齐夏县,参加齐夏县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论坛,为齐夏蕲艾、齐夏当归的产业发展出谋划策,领导觉得如何?” 胡县长缓缓起身,在办公室里踱着步子,自言自语道:“论坛,专家,报告,发展,宣传,品牌.......” 他猛地一击掌心,看着付平,“小付,你这个办法妙啊!”胡县长的那声夸赞并不是客套。 以他的工作经验,稍稍一琢磨,就想到了许多可能的好处。 首先,这么多相关领导、专家齐聚一堂,在宣传上就很好发力,这些参会的领导专家也会帮忙宣发,都是行业内的人,在业内的名声很轻松就能得到扩大了; 其次,这么些领导专家聚焦在一个特定议题,用丰富的行业经验做基础,集思广益之下,肯定能有思维的火光迸发,想到他们想不到的内容; 再者,到时候将这个事情的主要参与者,比如曹海镇的班子、芝麻山村等几个村的主要村委等都拉来听听,对他们也是一次学习和思想教育; 还有一个,经过这么一筛选,这些专家领导接受齐夏县聘请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无需额外公关; 最后一个,齐夏县上下还真不知道怎么建立和推广品牌,听听专家们的意见,就能有所启发也不一定。 而这么多的好处,一次会就能搞定,怎能不说一句妙呢! 一念既定,胡县长也是个有魄力的,当即拉着付平商量了一些细节,把付平对于会议前中后各个时期的考虑压榨干净,这才满意地放他离开。 临走的时候,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下次还有什么想法来找我就是,实在不行打个电话说也行。” 付平强笑两声,“落荒而逃”。 ...... 晨光熹微,齐夏县城的街道上还笼罩着一层薄雾。付平站在县委大楼前,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襟。他原本打算直接去江城的,但昨晚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总觉得应该先来县里汇报一下工作。 县委大楼庄严肃穆,红旗在晨风中轻轻飘扬。付平走进大厅,向值班的工作人员出示了证件。 "付干部,您来得真早啊。"工作人员笑着说。 付平点点头,"是啊,有些事想跟胡县长汇报。" "胡县长刚到办公室,您可以直接上去。" 付平道了声谢,快步走向电梯。电梯里,他又检查了一遍随身携带的文件,心中默默梳理着待会儿要汇报的内容。 叩叩叩,付平轻轻敲响了胡县长办公室的门。 "请进。"里面传来胡县长浑厚的声音。 付平推门而入,只见胡县长正在翻阅文件。看到是付平,胡县长露出了笑容。 "小付啊,这么早就来了。坐,坐。"胡县长指了指沙发。 付平坐下,恭敬地说:"胡县长,我是来汇报工作的。" 胡县长放下手中的文件,饶有兴趣地看着付平,"说说看,有什么新情况?" 付平深吸一口气,开始娓娓道来:"胡县长,产业园区的项目已经启动了,但在推进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最大的问题是技术支持不够。我们想引进一些先进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但苦于没有合适的渠道。" 胡县长点点头,若有所思,"嗯,这确实是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付平眼睛一亮,"我在想,能不能寻求一些高校的支持?比如省农业大学,他们有很多专家,也有先进的技术。如果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我们的产业发展会有很大帮助。" 胡县长听完,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不错,这个想法很好。高校确实是个很好的技术源头。你要是有这个想法,我支持你去联系。" 付平心中一喜,但还是谨慎地问道:"胡县长,您看我们该怎么推进这件事?" 胡县长沉思片刻,突然拍案而起,"这样吧,我们成立一个专门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由县里牵头,你们镇上具体负责。这样既能解决你们的问题,也能为全县的农业发展做贡献。" 付平眼前一亮,"胡县长,这个主意太好了!有了这个机构,我们就能更系统地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了。" 胡县长满意地点点头,"暂时就这么定,具体的机构名字和运行方式,回头跟班子里的同志商量一下,你放心去联系吧。" 付平却并没有点头,而是笑着道:"胡县长,我还有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胡县长饶有兴趣地看着付平,"哦?说来听听。" 付平深吸一口气,组织了一下语言,"我在想,我们能不能举办一个"齐夏县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论坛"?" 胡县长眉头微皱,"论坛?具体说说。" 付平解释道:"是这样的,我们县的中药材资源丰富,但知名度不高。如果举办这样一个论坛,邀请省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来参加,不仅能提高我们县的知名度,还能吸引更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胡县长听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嗯,这个想法倒是不错。不过,办这样的论坛,投入可不小啊。" 付平连忙说:"胡县长,我们可以先小规模试试。邀请一些重点高校的专家,再请几个龙头企业的负责人。规模不用太大,重在实效。" 胡县长站起身来,在办公室里踱步思考。突然,他停下脚步,转向付平,"小付啊,你这个想法,妙啊!" 付平一愣,没想到胡县长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胡县长继续说道:"你想想,这个论坛办成了,能带来多少好处?首先,宣传推广效果肯定不错,能提高我们县的知名度。其次,集思广益,能让我们学到不少新东西。再者,这也是个很好的学习教育机会,能提高我们干部群众的眼界和认识。最重要的是,这可是个引进人才的好机会啊!" 付平听得连连点头,心中暗喜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认可。 胡县长越说越兴奋,"还有啊,这不就是咱们县打造中药材品牌的一个绝佳机会吗?让专家们实地考察,给出建议,这比我们自己瞎琢磨强多了。小付啊,你这个主意,真是太妙了!" 付平被胡县长的热情感染,也兴奋起来,"胡县长,那您的意思是......" 胡县长一拍桌子,"就这么定了!你回去就开始筹备,有什么需要县里支持的,随时跟我说。" 付平站起身,激动地说:"好的,胡县长,我一定会把这个论坛办好。" 胡县长却没有放付平走,而是一把拉住他,"等等,你小子脑子里肯定还有不少好点子。趁现在都给我说说,别藏着掖着。" 付平被胡县长这么一说,顿时有些慌乱,"胡县长,我...我真的没有别的想法了。" 胡县长却不依不饶,"别谦虚,我看你小子鬼点子不少。来,坐下,咱们好好聊聊。" 付平被胡县长按在沙发上,心里既紧张又好笑。他知道,接下来恐怕要被胡县长"压榨"一番了。 就这样,付平在胡县长办公室里又待了近两个小时。期间,他被胡县长追问了各种问题,从产业园区的具体规划到农民培训的细节,再到如何吸引投资者。付平绞尽脑汁,把自己这段时间的所有想法都倒了出来。 终于,当胡县长满意地靠在椅背上时,付平感觉自己像是被榨干了一般。他看了看手表,暗暗吃惊,原本计划的江城之行怕是要推迟了。 "小付啊,"胡县长笑呵呵地说,"你小子真不错,脑子里装的东西不少嘛。" 付平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胡县长过奖了,都是些粗浅的想法。" 胡县长摆摆手,"别谦虚了。就冲你今天这些想法,我看咱们齐夏县的乡村振兴有戏。" 付平心里一暖,感觉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对了,"胡县长突然想起什么,"你不是要去江城吗?怎么突然跑来县里了?" 付平如实回答:"原本是打算直接去江城的,但昨晚想着还是应该先向您汇报一下工作。" 胡县长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很好,这说明你心里装着工作。不过,你今天耽误了不少时间,还去得成江城吗?" 付平看了看表,苦笑道:"怕是赶不上了,我打算明天再去。" 胡县长想了想,说:"这样吧,你先回去准备一下。论坛的事情我会跟班子里的同志们商量,尽快给你答复。你明天去江城的时候,顺便把这个消息带过去,看看能不能吸引些专家来参加。" 付平眼前一亮,"好的,胡县长。我这就回去准备。" 胡县长站起身,拍了拍付平的肩膀,"去吧,有什么需要随时跟我说。" 付平感激地点点头,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走出县委大楼,付平深深吸了一口气。初夏的阳光已经有些灼人,但他却感觉浑身充满了干劲。他掏出手机,给镇长打了个电话,简单汇报了一下情况。 "小付啊,干得不错!"镇长在电话那头赞许道,"你到时候回来,我们开个小会,讨论一下接下来的工作。" 付平应了一声,挂断电话,快步走向停车场。他的脑子里已经开始盘算起论坛的细节:邀请哪些专家,如何安排考察路线,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夏日的阳光透过中巴车的车窗,在付平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靠在座位上,嘴角挂着一丝得意的笑容。原本计划去江城的行程被取消了,因为县里已经接手了联系专家的事宜。付平心里暗自盘算着,这下可好,不仅省了力气,还把责任甩给了县里,真是一箭双雕。 中巴车缓缓驶离县城,向着芝麻山村的方向驶去。车厢里弥漫着一股混合了汗水和烟草的味道,乘客们有的打盹,有的低声交谈,构成了一幅再普通不过的乡间景象。 "哎呀,付哥!"一个熟悉的声音突然响起。 付平抬头一看,原来是王二虎。 "二虎啊,你怎么也来镇里了?"付平笑着问道。 王二虎点点头,挤到付平身边坐下,"是啊,刚从镇上买些建材回去。对了,付干部,文化广场和村委会办公室的事儿进展得挺顺利的。" 付平眼前一亮,"哦?说说看。" 王二虎兴奋地说道:"文化广场的地基已经打好了,村委会办公室的墙也砌起来了。再有个把月,应该就能完工。" 付平满意地点点头,"不错不错,看来把这事交给你是对的。" 王二虎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哪里哪里,都是大家伙儿一起努力的结果。" 付平看着王二虎憨厚的模样,突然想起了什么,"对了,你不是说要继续读书吗?怎么样了?" 王二虎的脸色一下子暗淡下来,"唉,别提了。我看了看书,觉得还是不行。" 付平有些惊讶,"怎么了?遇到什么困难了?" 王二虎叹了口气,"付哥,我就是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别人都拿尺子量,我却不知尺子该用在哪道题。" 付平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安慰。他拍了拍王二虎的肩膀,"二虎啊,别灰心。俗话说得好,行行出状元。你做事这么勤快,将来肯定有出息。" 王二虎苦笑着说:"付哥,我就是觉得,与其坐在教室里听不懂的课,不如在村里多干点实在的事。就像现在建文化广场和村委会办公室,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付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也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你喜欢做实际的事,那就好好干。" 王二虎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付哥,我听说咱们村要搞什么产业园,是不是真的?" 付平笑着说:"没错,这事儿已经定下来了。怎么,你有兴趣?" 王二虎兴奋地说:"当然有兴趣!付哥,到时候能不能让我也参与进来?我虽然读书不行,但干活儿可不含糊。" 付平看着王二虎眼中闪烁的光芒,心里不禁有些感慨。他拍了拍王二虎的肩膀,说道:"好啊,到时候肯定少不了你的。不过,二虎啊,你可得做好准备,这可不是简单的体力活。" 王二虎连连点头,"我明白,我明白。付哥,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 付平笑着说:"那就好。对了,你觉得村里的年轻人,会不会对这个产业园感兴趣?" 王二虎想了想,说:"应该会有不少人感兴趣。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都外出打工了。要是能在家门口找到好工作,谁不愿意啊?" 付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得对。咱们这个产业园,就是要让村里的年轻人有更多的选择。" 中巴车缓缓驶入芝麻山村,远处的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秀美。付平和王二虎下了车,站在村口的大槐树下,看着熟悉的村庄,两人都不约而同地露出了笑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