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扶贫小村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7章 荒凉药田惊现“扫地僧”,专家…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夏日的阳光洒落在芝麻山村的田野上,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如同一片波光粼粼的海洋。付平站在村口的土坡上,远眺着这片他魂牵梦萦的土地,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欣慰的微笑。 回到村里已经四天了,付平感觉自己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从前那个忙碌而充实的日子。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这是他熟悉的家乡的味道。 "付干部,你回来啦!"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付平转身,看到了村里的王三爷。 "三爷,您这是要去哪儿啊?"付平笑着问道。 王三爷拄着拐杖,慢悠悠地走到付平身边,"我啊,去地里转转。这不是听说你回来了嘛,想着来找你聊聊。" 付平连忙搀扶住中年男子,"您慢点,我扶您过去。" 两人边走边聊,王三爷絮絮叨叨地说起村里这些天的变化。付平一边听着,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接下来的工作。 回到办公室,付平立即拿起电话,拨通了唐专家的学妹陈教授的号码。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温柔而干练的女声,"喂,哪位?" "您好,陈教授。打扰您了,我是付平,唐运辉教授让我联系您的,想跟您请教您几个问题。"付平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恭敬和期待。 陈教授笑道,"付同志,你太客气了。我听我师哥说起过你,说你是个难得的好苗子。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 付平心里一暖,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他简要汇报了村里的情况,然后小心翼翼地问道,"陈教授,我们村准备搞个产业园,想请几位专家来指导一下。您看能不能给我推荐几位?" 陈教授沉吟片刻,"这个嘛,我倒是认识几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的专家。这样吧,我整理一下名单,一会儿发给你。你看看哪几位合适,我来帮你联系。" 付平喜出望外,连声道谢。挂断电话后,他长舒一口气,心里暗暗为自己的人脉资源点了个赞。 接下来的几天,付平忙得脚不沾地。一边准备中期总结会的材料,一边和陈教授推荐的专家们联系。晚上回到家,他常常累得倒头就睡,但心里却充满了干劲和希望。 直到他从齐夏县城回来之后的第四天晚上,一个意外的电话打破了这平静的生活节奏。 "喂,付干部吗?"电话那头传来县委办主任急促的声音,"明天上午九点,省市里的专家要来咱们村调研,你赶紧准备一下。" 付平一下子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专家组要来?这么突然?"付平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惊讶和紧张。 县委办主任的语气也有些无奈,"是啊,上面临时安排的。你知道,这些专家们的时间都很紧,能抽空来已经不容易了。付干部,你得好好准备啊,这可是个展示咱们村成果的好机会。" 付平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您放心,我一定会做好准备的。请问专家组有哪些人?" 主任简单介绍了一下,"都是省市相关中药材管理机构的同志,还有几位中药材种植技术相关的高校教授。具体名单我一会儿发你手机上。" 挂了电话,付平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他拿出之前准备的材料,仔细修改完善,又给唐专家打了个电话,商量明天的接待事宜。 第二天一早,付平就站在村口迎接。远远地,他看见一辆黑色的公务车缓缓驶来,车上飘扬着县政府的旗帜。 车门打开,胡县长率先下车,后面跟着几位身着正装的专家。付平快步上前,脸上挂着热情的笑容,"胡县长,各位专家,欢迎来到芝麻山村!" 胡县长笑着拍了拍付平的肩膀,"付干部,今天就看你的了。"然后转身向专家们介绍道,"这位是我们芝麻山村的付平书记,年轻有为,是咱们县里的优秀干部。" 付平谦虚地笑了笑,然后热情地向专家们问好。一位戴着眼镜、看起来很儒雅的老教授笑着说:"听说你们村的中药材种植做得不错,我们可是带着很大期望来的。" 付平心里一紧,但表面上依然保持着从容,"谢谢各位专家的关心。我们村虽然起步晚,但在县里的支持下,这几年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待会儿我带各位实地看看,请各位多多指教。" 一行人沿着村里新修的水泥路向前走去。路边整齐的房屋,干净的街道,都让专家们眼前一亮。付平一边走一边介绍:"我们村这几年在县里的帮助下,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现在全村有80%的农户参与其中,年产值已经突破了500万。" 一位专家惊讶地问道:"这么多?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付平笑着解释:"我们采取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既解决了技术问题,又保证了销路。农户们的积极性很高,大家都看到了希望。" 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了村外的药田。放眼望去,一片片绿油油的药材整齐排列,煞是好看。专家们纷纷驻足观看,有的还蹲下身仔细查看药材的生长情况。 付平心里暗暗松了口气,看来专家们对村里的情况还是比较满意的。这时,他注意到一位年轻的专家正皱着眉头,似乎有什么疑问。 付平走上前去,轻声问道:"这位专家,您看出什么问题了吗?" 年轻专家抬起头,有些犹豫地说:"这些药材长势是不错,但我看品种似乎不太多。你们有考虑过多元化种植吗?" 付平心里一惊,但面上不动声色,微笑着说:"您说得对。我们现在确实以几种主要药材为主,但已经在规划引进新品种了。这个月底,我们就要和省农科院合作,试种几种新品种。" 年轻专家眼睛一亮,正要再问些什么,付平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转身对胡县长说:"胡县长,要不我们去见见唐专家吧?他常年驻扎在我们村,对这里的情况最了解。" 胡县长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笑着说:"对,去见见唐专家。各位,我们村里可是有位"宝贝"呢。" 一行人跟着付平来到一片略显荒凉的药田边。远远地,他们看见一个戴着草帽的中年男子正弯腰忙碌着。 付平大声喊道:"唐叔,有客人来了!" 中年男子直起腰,抹了把额头的汗,慢悠悠地走了过来。付平向专家们介绍:"这位就是我们村的唐专家,种药材的本事可是一流的。" 唐专家摘下草帽,露出一张饱经风霜却精神矍铄的脸。他笑呵呵地说:"各位专家远道而来,辛苦了。我这老胳膊老腿的,就在地里捣鼓点东西。" 专家们都有些惊讶,没想到这位看起来朴实无华的老农竟是位专家。那位年轻专家忍不住问道:"唐专家,您觉得这里的土壤适合种植什么样的新品种?" 唐专家眯着眼睛想了想,然后慢条斯理地说:"这片地啊,土质偏碱性,排水性也不错。我看啊,金银花、黄芪这些都挺合适的。不过啊,种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种。" 他蹲下身,抓起一把土,让它从指缝间慢慢流下,"你看这土,松软有劲道,要想种好药材,得先把土伺候好。施肥、翻地、浇水,每一步都马虎不得。" 专家们听得连连点头,纷纷围上前去,向唐专家请教各种问题。付平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胡县长悄悄走到付平身边,低声说:"好小子,这一手玩得不错。" 付平笑了笑,"胡县长,我这不是想让专家们看看我们村的真实情况嘛。" 胡县长意味深长地看了付平一眼,"行,你小子有前途。不过下次搞这种"突然袭击",提前跟我打个招呼。" 付平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低声说:"县长,实在抱歉,是我考虑不周。" 胡县长笑着摆摆手,"行了,这次算你小子走运。看来你是真的用心了,连唐专家这张王牌都打出来了。" 付平正要说什么,却见专家们已经结束了讨论,纷纷向这边走来。那位年轻的专家脸上带着兴奋的神色,对付平说:"付干部,你们村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啊!有这样的技术专家坐镇,难怪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其他专家也纷纷点头赞同。付平谦虚地说:"这都是上级领导重视,加上我们全村上下一心的结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专家多多指教。"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拍了拍付平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年轻人,你们村走的路子很对。产学研结合,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正确方向。不过,也要注意可持续发展,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透支土地。" 付平认真地点头,"您说得对,我们一定会注意的。" 胡县长见气氛正好,提议道:"各位专家,咱们去村委会坐坐吧。付干部,你再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你们的发展规划。" 一行人向村委会走去,路上,专家们还在热烈讨论着刚才看到的情况。付平走在最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知道,最困难的部分已经过去了,接下来就是展示他们的未来规划了。 村委会会议室里,付平站在投影仪前,侃侃而谈。他介绍了村里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包括扩大种植面积、引进新品种、建设加工厂等。专家们不时点头,偶尔提出一些建议。 讲解结束后,那位年轻专家举手提问:"付干部,你们有考虑过发展中药材旅游吗?我看你们村的环境很适合搞个药材主题公园。" 付平眼睛一亮,"这个想法很好!我们确实有这方面的初步构想,不过还没有具体规划。如果专家您有什么好的建议,我们非常欢迎。" 年轻专家兴奋地说:"那太好了!我正好在这方面有些研究,回去后我可以给你们提供一些参考方案。" 其他专家也纷纷表示愿意为芝麻山村的发展出谋划策。会议室里充满了热烈的讨论声,气氛比刚来时轻松了许多。 胡县长满意地看着这一幕,悄悄对付平说:"小付啊,这次你可是立了大功。看来我们选择芝麻山村作为示范点是对的。" 付平谦虚地说:"这都是县里领导英明决策的结果。我们村只是按照上级指示,踏踏实实干而已。" 胡县长笑着摇摇头,"你小子,嘴上可一点都不含糊。行了,等专家们走了,你来我办公室一趟,我们好好聊聊。" 付平点头应下,心里却有些忐忑。他知道,这次专家调研的成功,很可能会给芝麻山村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