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扶贫小村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0章 我能说两句吗?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七月的天气,骄阳似火,毫不留情地炙烤着大地,仿佛要将世间万物都融化一般。大地被晒得滚烫,犹如一个巨大的蒸笼,散发着令人窒息的热气。 树上的知了不知疲倦地扯着嗓子,发出一声声刺耳的鸣叫,此起彼伏,连绵不绝。那叫声仿佛是它们在宣泄对这酷热天气的不满,但对于人们来说,却是一种难以忍受的噪音,让人的心绪愈发烦躁不堪。 时间刚刚走过九点,只见一溜黑色的小轿车如同离弦之箭般疾驰而来。这些轿车就像是一群受到惊吓的乌鸦,慌乱而匆忙地扑棱棱钻进了芝麻山制药厂的大门。车辆急速行驶所带起的滚滚灰尘,在空中肆意飞舞、盘旋扭曲着,宛如一条条不安分的蛇,张牙舞爪地向四周蔓延开来。 就在这时,厂里的喇叭突然响起,那声音就好似一个破旧的铜锣,嘶哑而难听,刺啦刺啦地回荡在整个厂区上空。只听喇叭里传出一个严厉的声音:“今天上午九点半,全体员工请注意,请立刻停下手中的工作,一同前往办公楼前面的坝子里参加会议。”话音稍稍停顿了一下,随后又变得异常尖锐:“请大家务必牢记,九点半准时集合,任何人不得迟到!各个部门和车间都要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如果有谁胆敢迟到,一律扣除一百元工资!” 这喇叭声一响,整个厂子就像被捅了一下的马蜂窝,嗡嗡地炸开了。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渐渐弱了下来,工人们一边擦着手上的汗,一边嘟囔着:“开会,开会,一天到晚就知道开会!”“可不是嘛,这天儿热得能烤熟鸡蛋,还非得把人拉出去晒。” 坝子上,早就搭起了主席台,红色的桌布铺得平平整整,上面摆着几盆蔫不拉几的塑料花。横幅拉得老高,上面写着“热烈欢迎上级领导莅临指导工作”,几个大字在阳光下晃得人眼晕。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正吭哧吭哧地搬着椅子,汗水顺着脊梁往下淌,在地上洇出一片片深色的印记。 “快点啊,动作都麻利点!领导马上就要大驾光临啦!”只见一个身材发福、戴着厚厚镜片眼镜的中年男子,满脸焦急之色,声嘶力竭地扯着嗓子大声呼喊着。此人名唤王主任,乃是厂里办公室的一把手。此刻的他,一边手忙脚乱地挥舞着手臂指挥众人干活儿,一边还不时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皱巴巴的手帕,拼命擦拭着额头豆大般滚落的汗珠。没一会儿工夫,那块原本洁白的手帕便已被汗水浸湿透顶,仿佛能拧出水来一般。 “哎呀呀,瞧瞧这椅子到底是怎么摆放的嘛!领导席位那边必须得安排上冷风机才行呐,干部们的座位则配备风扇即可,至于那些普普通通的工人们,给他们用上强风扇也就足够啦!这点小事难道还要我反复强调吗?”王主任气鼓鼓地伸出手指,直直地指向那堆积如山的椅子,对着身旁一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小伙子一脸委屈,嘴里小声嘟囔道:“可是……这风扇数量本来就有限,不管怎么个摆法,该热还是照样热啊。” “什么?居然敢顶嘴!”王主任闻言,顿时气得火冒三丈,两只眼珠子瞪得浑圆,仿佛要从眼眶里蹦出来似的。“热又怎么样?领导能够如此设身处地为你们着想,已经是天大的恩赐啦!你们只要心怀感激之情就行,其他的少啰嗦!懂不懂这个道理啊?”说罢,他怒气冲冲地一甩袖子,转身继续去监督其他人的工作进展情况了。 小伙子不敢再吭声,默默地搬着椅子。会场被划分成几个区域,主席台正对着的是干部席,摆放着一排排带扶手的椅子,每把椅子前面还放着一瓶矿泉水。干部席后面是中层干部席,椅子就简单多了,也没有矿泉水。再往后,是普通员工席,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塑料凳子,几个强力风扇呼呼地吹着,却吹不散空气中的燥热。最边上,还留了一块地方,稀稀拉拉地坐着几个村民,他们是来凑热闹的,也是来见识见识“大场面”的。 这会场布置,就像一个放大了的漏斗,越往上越精细,越往后越简陋,明摆着告诉大家,这厂子里,谁是爷,谁是孙子。 九点刚过,一排黑色小轿车缓缓驶进厂区。走在最前面的是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管书记,他身后跟着几名随行人员。制药厂的领导们早已在办公楼门口等候,弯着腰不停地点头哈腰。 "管书记,您辛苦了。"厂长满脸堆笑。 管书记面无表情地点点头,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最后落在站在一旁的付平身上。 "走吧,先跟重点人员沟通一下。"管书记说完,径直走进办公楼。 随行人员在后面窃窃私语:"看管书记的表情,这次是要来真的啊?" "付书记这一关怕是不好过啊!" "关付书记啥事,他才来一个月啊!" "但换句话说,之前一直没出事,他一来就出事了啊!" 会议室里,空调呼呼地吹着冷风。管书记和调查组的人员在主会议室,付平则被安排在隔壁的小会议室等候。透过百叶窗的缝隙,能看到主会议室里人影晃动。 付平神色平静地坐在那里,时而翻看桌上的文件,时而端起茶杯抿一口。他的从容让隔壁房间里的工作人员感到不解。 "这付书记,还真沉得住气啊。"一个工作人员小声说。 四十五分钟后,主会议室的门开了,管书记和几位调查组成员走了出来。付平站起身,跟管书记微微点头。两人目光相接的瞬间,似有无声的交流。 此时,坝子上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工人们按照部门列队站着,有的拿着草帽扇风,有的撑着遮阳伞。主席台上的横幅在风中轻轻飘动:"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推进企业规范发展"。 "你看那横幅,写得真是模棱两可。"一个戴眼镜的办公室职员悄悄对同事说,"也不知道今天到底要说什么。" "嘘,别乱说。"同事用手肘碰了他一下,"你没看见保卫科的人都在四处转悠吗?" 的确,几个穿制服的保卫人员正在人群中来回走动,时不时地瞪眼看人。主席台下方,专门空出了一块区域,摆着二十几把靠背椅,每把椅子上都贴着名牌。 "这是给镇上领导坐的。"一个车间主任解释道,"后面那些普通椅子是给我们中层的。" "那我们就只能站着啊?"有人问。 "站着怎么了?领导讲话,我们站着听是应该的。"车间主任板着脸说。 九点五十分,办公楼的玻璃门再次打开。管书记和付平并肩走出来,后面跟着一串人。阳光下,管书记的白衬衫反射着刺眼的光,付平则穿着深色的西装,看起来沉稳许多。 人群开始骚动,有人小声议论:"这是要开始了吗?" "不对劲啊,怎么连县纪委的人都来了?" "听说是要查什么事。" "别瞎猜了,一会不就知道了。" 保卫科的人开始维持秩序:"都别说话了,往后站站,给领导让出通道来!" 工人们往后退了退,让出一条过道。管书记和付平走在最前面,经过人群时,付平的目光扫过众人的面孔,仿佛在寻找什么。一个老工人正要开口打招呼,却被旁边的人拉住了。 冷风机的声音在热浪中显得格外刺耳,主席台上,一排座位整齐地摆放着。管书记和付平走上台阶,皮鞋在木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工作人员连忙搬来话筒,调试声音。 "啪啪"的话筒测试声在坝子上回荡。人群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台上。付平转身面对台下,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仿佛对即将发生的一切胸有成竹。 十点十分,会议室里头闷得像个蒸笼。虽然屋顶上吊着几台老旧的吊扇,呼啦啦地转着,却也只是把热风搅来搅去,没啥卵用。窗外头,日头毒辣辣地照着,晒得水泥地面都冒着热气。几个工人,还有几个从村里头来的村民代表,满脸通红,汗珠子噼里啪啦地往下掉,手里头摇着蒲扇,使劲地扇着风。 主席台上,铺着一块褪了色的红布,显得皱巴巴的。付平坐在主位靠左边的位置,眼神扫了一圈会场。他看到那些工人和村民,一个个都热得够呛,有的甚至把衣裳都脱了,光着膀子,露出一身黝黑的肌肉。再看看坐在右边位置的夏翔,正襟危坐,手里头拿着一份稿子,时不时地瞄一眼手表,脸上带着一丝傲气。夏翔旁边,是县政府办公室的方主任,正襟危坐,像个木头人似的。 付平朝管书记那边凑了凑,低声说了几句。管书记听了,微微点了点头,朝站在门口的一个年轻人使了个眼色。那年轻人立马会意,跑出去,不一会儿,就带着两个工人,抬着一台移动冷风机,吭哧吭哧地走了进来。冷风机对着工人和村民代表的方向,呼呼地吹了起来,一股凉风,顿时驱散了些许暑气。 “还是付书记心细,这大热天的,可把人给热坏了。”一个工人抹了把汗,感激地说道。 “是啊,付书记是真心为咱老百姓着想。”另一个村民也附和道。 管书记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坐在付平右边的夏翔,眼皮子跳了跳,脸上闪过一丝不悦,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方主任则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眼睛盯着前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付平又扫了一眼会场,看到了几个熟悉的面孔。坐在后排的丁一,正襟危坐,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眼神专注。丁一是镇上的安全生产办主任,平时跟付平打交道比较多,是个踏实肯干的小伙子。还有坐在丁一旁边的刘春生,是镇上的派出所所长,也是个老熟人。 “看来,这次会议,没那么简单啊。”付平心里暗忖着。 十点十五分,会议正式开始。夏翔清了清嗓子,拿起话筒,开始了他的开场白:“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这个会议,主要是总结一下咱们产业园区这几个月来的工作成绩,同时,也就前几天发生的那起火灾事故,做一个简单的通报。首先,我要说的是,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咱们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咱们产业园区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各项指标都达到了预期目标。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大家的辛勤付出,我代表园区管委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夏翔的声音,带着一股官腔,在会议室里回荡着。他的语速很快,仿佛是背诵课文一般,没有丝毫的感情。他着重强调了产业园区的建设成果,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辞藻,把园区描绘成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至于那起火灾事故,他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前几天,咱们园区发生了一起火灾事故,造成了一些财产损失,初步估计,损失在两千余万元。事故发生后,园区管委会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进行扑救,并成立了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目前,事故原因已经基本查明,主要是因为……” 夏翔的声音,突然变得含糊不清起来,他含糊其辞地说了一堆专业术语,什么电路老化,什么操作不当,总之,就是想把责任推卸到一些客观因素上,尽量淡化火灾事故的严重性。 付平听着夏翔的讲话,眉头微微皱了起来。他心想,这夏翔,果然还是那副“世家子”的做派,就知道表功,避重就轻,一点担当都没有。这火灾事故,明明烧了整整一个厂房,损失岂止两千余万?这还不算人员伤亡和后续影响,他居然就他居然就这么轻描淡写地带过去了? 夏翔讲完,台下响起了一阵稀稀拉拉的掌声。付平注意到,坐在前排的几个园区管委会的干部,鼓掌鼓得最起劲,一个个脸上堆满了笑容,仿佛夏翔讲的不是火灾事故,而是什么丰功伟绩。而坐在后排的工人和村民代表,则只是象征性地拍了几下手,脸上并没有多少喜悦,反而带着一丝忧虑。 付平心里清楚,这官场上的规矩,就是这样。领导讲话,不管讲得好不好,都得鼓掌,这是一种表态,也是一种站队。鼓掌越热烈,说明你对领导越拥护,官位也就越稳当。反之,你要是敢不鼓掌,或者鼓掌不卖力,那就等着穿小鞋吧。 夏翔讲完,轮到管书记讲话了。管书记没有像夏翔那样,拿着稿子照本宣科,而是直接拿起话筒,开门见山地说道:“同志们,刚才夏翔同志对园区的工作做了一个总结,也对前几天的火灾事故做了一个通报。我在这里,就不再重复那些套话了。我只想说,这次火灾事故,性质非常严重,影响非常恶劣,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深刻反思!” 管书记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的话,像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了在场每个人的心头。会场上的气氛,顿时变得凝重起来。 “这火灾事故,绝不是什么简单的意外,这里面肯定存在着人为的因素,存在着管理上的漏洞,存在着责任上的缺失!”管书记越说越激动,声音也越来越高亢,“我们必须要彻查事故原因,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给人民群众一个交代,给社会一个交代!” 管书记的讲话,与夏翔的讲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夏翔是避重就轻,粉饰太平,而管书记则是直面问题,毫不留情。夏翔是表功为主,而管书记是追责为主。 “为了查清事故原因,县委县政府已经成立了专门的调查组,由我亲自担任组长,付平同志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的同志也参与其中。我们一定会秉公执法,一查到底,绝不姑息迁就!”管书记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视了一圈会场,然后沉声说道,“现在,我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就这次火灾事故,谈谈你们的看法,提提你们的意见。有什么问题,就直接说出来,不要怕得罪人,也不要遮遮掩掩。我们今天开这个会,就是要集思广益,找出问题的根源,解决问题的办法。” 管书记说完,会场陷入了一片尴尬的沉默。没有人说话,没有人举手,甚至没有人敢抬头看管书记的眼睛。大家都低着头,默默地坐着,仿佛都在等待着别人先开口。 付平知道,这种沉默,是官场上最常见的现象。大家都怕枪打出头鸟,都怕惹祸上身,所以,都不愿意第一个站出来说话。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会场上的气氛,越来越压抑。付平看了看管书记,管书记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又看了看夏翔,夏翔的脸上,则带着一丝幸灾乐祸的表情,仿佛是在等着看管书记的笑话。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打破了沉默。 “管书记,我能说两句吗?” 付平循声望去,看到坐在后排的丁一,举起了右手,脸上带着一丝坚定的表情。 丁一的这一举动,像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丁一的身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