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走出多远,就听见一阵喧天的锣鼓声,夹杂着唢呐吹出的曲调,热热闹闹地传进了付平和王大虎的耳朵。
“这是谁家在办喜事?”付平停下脚步,循声望去。
“付书记,您忘了?刚才跟您说了,村东头老李家儿子买了辆新车,办"买车酒"呢!”王大虎一拍脑门,想了起来。
说话间,两人已经来到了老李家门口。只见老李家门前那块原本就不算小的空地上,此刻被安排的满满当当。院子里,摆了十来张桌子,桌子旁坐满了黑压压的人群,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男人,女人们大多抱着孩子,站在一旁。院子中间,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台子,上面铺着红地毯,几个穿着鲜艳的年轻女子正在上面扭动着身子,跳着不知名的舞蹈,旁边还有一个临时乐队在卖力地演奏着。门口,停着一辆崭新的红色小轿车,车头上扎着大红花,车身被擦得锃亮,反射着耀眼的阳光,红的似火,亮的像镜,在周围灰扑扑的房屋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扎眼。
“这……这排场,也太大了吧!”付平看着眼前这热闹的景象,不禁咋舌。
“嗨,这在我们村,还算是一般的呢!前些日子,村西头的老王家,嫁闺女,那场面才叫一个气派!光酒席就摆了五十多桌,还请了戏班子来唱戏,热热闹闹地搞了三天三夜呢!”王大虎在一旁说道,语气里带着一丝无奈,也带着一丝见怪不怪的麻木。
两人走进院子,一股浓烈的酒菜香味扑面而来。桌子上,摆满了各色菜肴,鸡鸭鱼肉,应有尽有,冒着热气。客人们觥筹交错,猜拳行令,吆五喝六,热闹非凡。
“大虎来了!快来坐,快来坐!”老李眼尖,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的王大虎,连忙起身招呼,顺带也看到了他身旁的付平,先是一愣,随即脸上堆满了笑容,“哎呦,付书记也来了!真是蓬荜生辉啊!快请上座!”
老李一边说着,一边把付平和王大虎往上座让。
“老李,我们就是路过,顺便进来看看,你不用这么客气。”付平摆了摆手,示意老李不用张罗。
“那怎么行!付书记来了,哪有不坐上座的道理!”老李坚持要让付平坐上座,还招呼着旁边的人给付平让座。
“老李,真不用这么客气,我们随便坐坐就行。”王大虎也帮着劝说道。
“好好好,那我就不勉强了,你们随便坐,千万别客气,就当在自己家一样!”老李见付平和王大虎执意不肯坐上座,也就不再勉强,招呼着两人在旁边的一张桌子旁坐下。
桌上已经坐了几个村民,见付平和王大虎坐过来,都纷纷起身打招呼。
“付书记好!”
“大虎来了!”
“来,付书记,抽烟!”一个村民掏出香烟,递给付平。
“我不抽烟,谢谢。”付平摆了摆手。
“付书记,您尝尝这个菜,这是我们自家做的,味道可好了!”另一个村民热情地给付平夹菜。
“谢谢,谢谢,你们吃,你们吃。”付平连声说道。
酒席开始后,老李端着酒杯,挨桌敬酒,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是一种毫不掩饰的、发自内心的喜悦。
“来,我敬大家一杯!感谢大家今天来捧场!我老李先干为敬!”老李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好!”
“老李,恭喜啊!”
“你儿子真有出息!”
客人们纷纷举杯,向老李表示祝贺。
王大虎也端起酒杯,对老李说道:“老李,恭喜你啊,买了这么好的车,以后出门就方便了!”
“哈哈,这都是我儿子的功劳,他非要给我买,说我年纪大了,有个车方便些。这孩子,就是孝顺!”老李的脸上,洋溢着骄傲和幸福。
“老李,你这车,得不少钱吧?”旁边一个村民问道。
“也没多少,也就十几万。”老李轻描淡写地说道,但语气里的得意劲儿,却是怎么也掩饰不住的。
“十几万还不多啊?老李,你这可是村里头一份啊!”另一个村民惊叹道。
“这算啥,人家城里人,开的车比这好多了去了!”老李撇了撇嘴,说道。
“那能一样嘛!人家城里人有钱,咱农村人,能跟人家比吗?”
“就是,老李,你这车在我们村,那可是"独一份",谁见了不羡慕啊!”
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言语中充满了羡慕和嫉妒。
付平默默地听着,心里却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什么滋味都有。他看着老李那张写满了得意和炫耀的脸,心里感到一阵悲哀。他知道,老李并不是真的需要这辆车,他买车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炫耀,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这种虚荣心,正是导致农村酒席泛滥、攀比成风的根源所在。
“老李啊,买车是好事,但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啊!”付平斟酌着说道,“不能为了面子,打肿脸充胖子,背上一身债啊!”
“付书记,您放心,我心里有数。这车是我儿子买的,他现在在外面做生意,挣了点钱,买辆车还是不成问题的。”老李连忙说道,似乎是怕付平误会他。
“那就好,那就好。”付平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他知道,这种事情,光靠说教是没用的,关键是要引导村民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让他们认识到,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在物质攀比上的,而是建立在精神的富足上的。
酒席进行到一半,老李的儿子也来到了现场。他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穿着时髦,头发梳得油光锃亮,脖子上还戴着一条粗粗的金项链,一副“成功人士”的派头。
“爸,我来给您敬酒了!”老李的儿子端着酒杯,走到老李面前,大声说道。
“好,好,儿子,你也坐下,陪大家喝几杯!”老李高兴地说道。
“不了,爸,我还有事,得先走了。这是车钥匙,您收好!”老李的儿子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把车钥匙,递给老李。
“你这孩子,刚回来就要走啊!”老李埋怨道。
“爸,我公司里还有一堆事等着我处理呢,我得赶紧回去。您好好招待客人,有什么事给我打电话!”老李的儿子说完,转身就走,步履匆匆,像是有什么急事一样。
“这孩子,就是忙!”老李看着儿子离去的背影,既埋怨又自豪地说道。
付平看着这一幕,心里感到一阵无奈。他知道,老李的儿子并不是真的有什么急事,他只是不想掺和这种场合,或者说,他根本就看不上这种场合。他觉得,这种酒席,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还毫无意义。他宁愿把时间花在生意上,也不愿意把时间花在这种无聊的应酬上。
从老李家出来,付平和王大虎又来到了村西头老张家。老张家的情况,比老李家还要糟糕。老张的媳妇儿刚从医院回来,身体还很虚弱,脸色蜡黄,走路都需要人搀扶。但即便如此,老张还是坚持要办“出院酒”,理由是“冲冲喜”,也顺便收回些之前看病欠下的人情债。
“大虎来了,快屋里坐!”老张看到王大虎,连忙招呼道,脸上强挤出一丝笑容。
“老张,嫂子身体怎么样了?怎么不多休息几天?”王大虎关切地问道。
“嗨,这不是家里事情多嘛,哪有时间休息啊!再说了,这住院也花了不少钱,办个酒席,也能收回点份子钱,补贴补贴家用。”老张媳妇儿有气无力地说道,声音沙哑得厉害。
“嫂子,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可得保重身体啊!”付平在一旁劝说道。
“谢谢付书记关心,我这身子骨,我自己清楚,没事儿。”老张媳妇儿勉强笑了笑,说道。
“老张啊,你也是的,嫂子刚出院,你就不能让她好好休息休息?办什么酒席啊!”王大虎有些责备地说道。
“大虎,你以为我愿意办啊?还不是被逼的!”老张一脸苦涩地说道,“前段时间,我媳妇儿住院,村里人前前后后帮了不少忙,也随了不少礼,现在人家出院了,我不办个酒席,请大家吃顿饭,这人情债怎么还啊?以后我还怎么在村里混啊?”
“可是,你也不能为了还人情债,就不顾嫂子的身体啊!”王大虎说道。
“大虎,你说的我都懂,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老张叹了口气,说道,“现在这社会,就是这样,你不办酒席,人家就说你小气,说你不懂人情世故,以后你有事,谁还愿意帮你啊?”
付平听着老张的话,心里感到一阵悲哀。他知道,老张说的都是实情,在农村,人情往来,是维系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也是农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当人情往来被异化成一种负担,一种枷锁,甚至一种交易的时候,它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老张啊,你说的这些,我都理解。但是,我们也要量力而行,不能为了面子,为了人情,就把自己给逼上绝路啊!”付平语重心长地说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和嫂子都健健康康的,比什么都强。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人情债慢慢还,总能还清的。”
“付书记,您说的对,我听您的。”老张点了点头,说道,但他脸上的愁容,却并没有丝毫的减少。
最后,付平和王大虎来到了村南头小王家。小王家的情况,更是让付平感到震惊。小王家刚刚添了一个孙子,按理说,这应该是件大喜事,应该热热闹闹地庆祝一下。但是,小王家却把这场“散生酒”办成了一场炫富大会。
小王家原本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但这几年,小王的儿子儿媳在外地做生意,发了财,家里就一下子阔绰了起来。他们把老房子推倒重建,盖起了一栋三层小洋楼,装修得富丽堂皇,比城里人的房子还要豪华。
付平和王大虎走进小王家,只见院子里张灯结彩,彩旗飘飘,门口还摆着一个巨大的充气拱门,上面写着“恭贺xxx喜得贵子”几个大字,很是气派。院子里,摆满了酒席,足足有二十多桌,每一桌都坐满了人,桌子上摆满了山珍海味,茅台五粮液更是随处可见。
“哎呦,这不是大虎嘛!快来快来,这边坐!”小王他爹眼尖,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的王大虎,连忙起身招呼。
“付书记也来了!快请上座!”小王他爹看见王大虎身边的付平,更是受宠若惊,连忙把两人往上座让。
“老哥,我们就是过来看看,随便坐坐就行。”付平摆了摆手,示意小王他爹不用客气。
“那怎么行!付书记来了,哪有随便坐的道理!”小王他爹坚持要让付平坐上座,还招呼着旁边的人给付平让座。
付平和王大虎拗不过,只好在小王他爹的安排下,坐到了上座。
“付书记,您尝尝这个,这是我特意从外地买回来的海参,大补呢!”小王他爹热情地给付平夹菜。
“老哥,不用这么客气,我自己来就行。”付平说道。
“付书记,您可得多吃点,这可是好东西,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呢!”小王他爹说道。
“是啊,付书记,您尝尝这个,这是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味道鲜美着呢!”旁边的人也跟着附和道。
付平看着满桌子的山珍海味,却没有一丝胃口。他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小王家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特意从外地买回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村里人看看,他们家现在有钱了,跟以前不一样了。
“老哥啊,你们家现在日子过得不错啊!”付平笑着说道。
“哈哈,都是托您的福,托党的福啊!”小王他爹得意地说道,“我儿子儿媳现在在外地做生意,挣了点钱,这不,就把家里的房子重新装修了一下,还添置了一些家具家电,让咱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好事啊,年轻人有本事,能挣钱,这是好事啊!”付平说道,“不过,这酒席办得也太铺张了吧?这么多菜,吃得完吗?”
“嗨,这不是亲戚朋友多嘛,难得大家聚在一起,总得让人吃好喝好吧!”小王他爹说道,“再说了,现在大家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也不差这几个菜钱。”
“话是这么说,但还是要提倡节俭,反对浪费啊!”付平说道,“我们国家虽然富强了,但还有很多人吃不饱饭呢,我们不能忘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啊!”
“是是是,付书记说得对,我们一定注意,一定注意。”小王他爹连连点头,但脸上的笑容却有些勉强。他心里想的却是:我花自己的钱,摆几桌酒席,怎么就不行了?你们这些人,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从小王家出来,付平和王大虎走在回村委会的路上,两人的心情都有些沉重。
“大虎啊,今天这三场酒席,你也看到了,这"热闹"的背后,隐藏着不少问题啊!”付平说道,语气里充满了忧虑。
“是啊,付书记,这酒席泛滥,礼金飙升,攀比成风,厚葬薄养,这些问题,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埋在村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爆炸啊!”王大虎说道,脸上露出了深深的担忧。
“这些问题,不仅仅是芝麻山村的问题,也是整个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整个社会都存在的问题,只是在农村表现得更为突出罢了。”付平说道,“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深入研究,找出解决的办法。”
“付书记,您说,我们该怎么办啊?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歪风邪气把村里的风气都给败坏了吧?”王大虎问道,语气里充满了焦虑。
“大虎啊,你还记得我们当年在部队的时候,是怎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吗?”付平突然问道。
“记得啊,那时候,我们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还经常学习各种文件,提高思想觉悟。”王大虎说道。
“对啊,我们现在也可以借鉴部队的经验,在村里开展"移风易俗"的教育活动,引导村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人情观,摒弃那些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要让村里这些不好的东西,彻底改变,要让歪风邪气,彻底消失,要让正能量充满每一个角落!”付平说道,语气坚定,目光炯炯。
“付书记,您的意思是,要从思想上入手,解决这些问题?”王大虎问道。
“对,"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从思想上解决了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要通过宣传教育,让村民们认识到这些不良风气的危害性,自觉地抵制这些歪风邪气,树立文明新风。”付平说道,“这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取得成效。”
“好,付书记,我听您的,回去后,我就组织召开村民大会,把这些问题给大家讲清楚,说明白,让大家都参与到"移风易俗"的活动中来。”王大虎说道,语气里充满了干劲。
“嗯,就是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打一场"人民战争"!”付平说道,“我们还要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让他们带头抵制不良风气,带头树立文明新风,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群众。”
“付书记,您放心,我一定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出成效!”王大虎保证道。
两人说着话,不知不觉就回到了村委会。付平看了看时间,也不早了,就起身告辞。
“大虎啊,村里的工作就交给你了,有什么困难,及时向镇里反映,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付平临走前,再次叮嘱王大虎。
“知道了,付书记,您慢走!”王大虎把付平送上车,目送着“猎豹”远去,心里却像是压了一块石头,沉甸甸的。他知道,付书记交给他的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这担子,关系到芝麻山村的未来,关系到乡亲们的福祉,他必须挑起来,而且要挑好!
王大虎回想着今天看到的、听到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知道,芝麻山村的变化,只是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一个缩影。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还有很多像芝麻山村这样的村庄,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这场变革,不仅带来了物质上的富裕,也带来了精神上的困惑,更带来了如何持续健康发展的难题。如何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构建和谐文明的乡村社会,如何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这些问题,都需要他们这些基层干部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