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秀才经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章 红历买布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周宗敏回到布店,黎禾要他歇息几天,周宗敏说坐班房对他没影响,不需歇息调整。于是,黎禾告知周宗敏本里民壮队的教头已定为他本人,并报了府衙备案,要他按议定的每五天训练半天要求,严格训练民壮,争取赶超第七十一里的民壮队。周宗敏听后,摩拳擦掌,表示一定要把本里民壮队训练好。 黎禾说:“你还要多分担护院老王的护卫之事,现在年关将近,偷盗猖獗,保护店铺安全非常紧要,要做到不让盗贼再进到店里。” “家主放心,有我在,贼盗不敢来!”周宗敏说。 汉口这边稍微安定下来,但汉阳那边出了事。下午未正二刻左右,汉阳府分店派人来报,午后有强盗入店抢走五匹布。 “什么,光天化日抢劫!”黎禾吃惊道,他不敢相信,府衙、县衙所在地还会有这样的事发生,当即叫上赵心晓、护院老王一起过去。 来到布店汉阳府分店附近,只见店门紧闭,街道的地面上有一些凌乱之物,也无人走动,四周透着一股紧张气氛。护院老王上前叫开门,熊其桢、徐容方迎了上来。黎禾问道:“发生了什么情况?” 熊其桢答道:“午后,有五个强盗手拿砍刀冲了进来,二话不说,进柜夹取布匹就走,伙计阻拦,被强盗用刀背击打他们脸部、手臂,又威胁用刀砍,我们没法阻挡,强盗夹布而走。经刚才盘点,损失六匹布,其中一个强盗夹了两匹布。强盗走后,我们迅速到官府报案。官差过来看了看,说周边五家店铺也遭抢劫,抢劫的是汉阳制铁局役工,汉阳府管不了,要我们去找汉阳制铁局衙门理论。” 徐容方接着说道:“过后,我们六家店铺到汉阳制铁局衙门报案,制铁局衙门说汉阳府地面的事他们不管,要我们找汉阳府衙。我们无奈,只好返回。” 黎禾说:“其他五家店铺下步如何打算。” 熊其桢说:“初步打算找人写申文报省衙,请省衙出面解决。” “行,我们参与进去就可。”黎禾说道,“这边的里甲、民壮队呢,锣一敲,民壮拿刀拥上可与强盗对峙啊。” 熊其桢说:“这边因有府衙、县衙,公差较多,民壮队似可有可无,目前是有名无实,没有像汉口那边民壮搞得实打实的。再就是大白天的,民壮都在讨生活,多不在家。” “哦”,黎禾应了一声,接着说道:“亡羊补牢,我们现在要加强防护。心晓,上次从布坊调过来的那位强壮之人,今晚就让他到汉阳分店,充作护院,配大棍,碰到盗贼就猛打,看能有几个盗贼扛得住。还有,其桢你们现有的护院是民壮的要改配腰刀,加紧练习,碰到盗贼亮刀应对,护卫无罪。” 赵心晓、熊其桢点头应允。黎禾吩咐护院老王在汉阳分店呆个三天,一是加强分店防护,二是训练一下分店的护院。护院老王也点头应允。 回到家中,已过了晚饭时间,黎禾往厨房走去看有什么吃的,还没进门,就听见里面似有争吵声。黎禾推门进去,只见孙嬷嬷边涮锅边嚷道:“不可能,绝不可能!” 旁边一人道:“怎么不可能,怎么不可能了!” 黎禾问道:“你们在争什么?” 里面两人见到黎禾马上都不作声,黎禾指着陌生人又问道:“这位是谁?” 孙嬷嬷回道:“他是六十七里的屠户白大顺,我们店里经常到他家买肉,他今天找我有点私事。” 接着转头对白大顺道:“你先回去,我们找时间再聊。” “我到你家等你。”白大顺说。 白大顺离去,孙嬷嬷说道:“家主还没吃饭吧,我给你留着呢。你回书房等着,我热好送过去。” 黎禾点头,说道:“你与白大顺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小事,家主不用操心。”孙嬷嬷回答。 原来在今年入秋、天气转凉之后,白大顺拎着三斤上等猪肉来到孙嬷嬷家,说是有事商量。白大顺把猪肉放在桌子上说道:“我有个儿子,排行老大,叫白不灰,今年十九岁,老实敦厚,也有力气,杀猪解肉十分熟练,今后我的这份家当都要传与他。我家不灰与你女儿孙兰花年龄相当,他也非常喜欢孙兰花。我看两人都不小了,我想让他们两人成婚,以后我们两家也可互相照应,你看如何?” 孙嬷嬷不答应,白大顺就经常来磨她,两人不时发生些争执。 …… 年关渐近,买布的、做衣服的较多。一日,只见一老一少跟着买布的进了店门,年少的在前用好奇的眼光扫视,年老的在后低头跟随。一个穿着靓丽的店面丫头迎上去说道:“欢迎到泰来布店购布做衣!” 店面丫头身高约五尺,比那年少的高出半个头。年少的抬起头直勾勾地看着店面丫头,说道:“还可做衣裳?与我们那里不一样。” “是的,我们既卖布,也做衣裳。”店面丫头说道,“我们的裁缝是从苏州府延聘过来的,苏杭一带的最新式样他都会做。” “苏杭的最新式样肯定好看。”年少的眼睛盯着店面丫头说道,“那我就做几套,你帮我选选布料。” “我推荐用洋布!”店面丫头说道,“你这边来看一下,有五款洋布可选择。” 年少的走到摆放洋布的柜台前,看着洋布道:“这布好,哪产的?” 店面丫头说:“这个洋布产自海外西洋几万里远的一个叫什么鹰鸡里的国家,要不我叫我家主哥哥来给你们介绍一下。” 这个店面丫头是黎禾的妹妹,叫黎如意,今年十八岁。黎禾过来介绍道:“鹰鸡里国的布料细密柔软,做成衣服穿着舒适、耐穿,而且染色均匀鲜艳、不易褪色。你看这色泽,我们土布是比不了的,丝绸与之相比也逊色不少。” 年少的捻起洋布,品了一会,点头称是,说道:“确实好,但款式少了一点,而且没红色的呢。” 黎禾说:“鹰鸡里国离我们大亮国有几万里远,不知道我们这边喜欢什么样的款式,所以,先运来几种让我们体验一下。红色呢,主要是礼法规定,民户等普通人家衣裳不得用朱红色,所以,柜台未经营红布。” 年少的接着问道:“那要是官府的人做朱红色衣裳到哪去买?” 黎禾回道:“可到我店登记,我们可以染整一些,还可到苏州府代购一些。” 年少的“哦”了一声,接着说道:“我家是官府的,我要做一个红袍,现在找你们登记得等多少天啊。” 旁边年老的急忙说道:“少主,我们不做红袍,只做过年衣裳。” “好吧,只做过年的衣裳。”年少的说道,“店家,五款洋布就做五套衣裳。” 黎禾说:“少官人,五款中三款为厚布两款为薄布,开春后天气转暖,建议用厚布做一套、用薄布做两套,比较节约。” 年少的问道:“洋布什么价?” 黎如意回道:“洋布每尺十二文,比土布贵一倍。” “我觉得厚布做一套没有换洗的,厚布做两套为好。”年少的说道,“老陈,你看厚布、薄布各做两套如何?” 被叫老陈的那人说道:“少主你定!” 黎如意陪着年少的在三款厚布中选了两款,然后,裁缝老吴过来量尺寸。此时,只听“当”“当”“当”响声大作,年少的循声看见一物件,指着问道:“这是什么东西?” 黎禾回道:“这个是西洋钟,用来计时的。刚才响了十二下,西洋叫十二点钟,就是我们这边午正时刻,西洋把一天分为二十四小时,我们这边一个时辰就是西洋的两个小时……” “还有这样奇巧的东西,比我们漏刻要好。”年少的说。 黎禾说:“是的,上一次发条可管三天,还比较精准,晚上也可代替打更。” 年少的说:“我们家也要配几台!” 见年少的围着座钟看,兴致颇高,后续做衣裳之事尚未敲定,黎禾踌躇一下,问道:“少官人,到了午饭时间,如不嫌弃,和我们一起吃个便饭可否?” 年少的不假思索地说道:“好呀、好呀!” 老陈急忙说道:“不可、不可!” “既然出来了,就应多走走、多看看、多体验,伯父也是这样说的。”年少的说道,“没关系的,就吃个饭。” 黎禾见状,叫波儿马上到厨房通知孙嬷嬷,加一个清蒸武昌鱼、一个藕片烧肉、一个辣椒炒蛋,摆到厅堂吃。又叫慧儿去找赵心晓过来作陪。 老陈说门外还有四个随从,他要安排他们到附近饭馆吃饭,然后过来。 黎禾与年少的说了一会儿话后,一起进到内院,来到厅堂。厅堂已支起一个圆桌,上面摆放五个菜,除新加的三个菜外,还有大白菜烧豆腐、珍珠圆子。正中位置空出,黎禾、赵心晓东边坐,年少的、老陈西边坐。春儿过来添了四碗米饭送上桌,然后退在旁边静候。 黎禾说道:“家常小菜,不成敬意,吃!” 年少的三下五除二吃了一碗饭,说道:“好吃、好吃!” 旁边的春儿过来又给他添了一碗。年少的接着说道:“这个辣的是什么菜,好开胃啊!” “叫辣椒,也叫番椒,从南洋引进,浙省,苏省的几个府有少量种植,我们到苏州府进货带了一点回来。”黎禾说。 吃完饭,返回店面,黎如意过来说道:“四套衣裳须预付定金一千文。” 老陈掏出一小锭银子递与黎如意道:“这是二两银子。” 黎如意说:“要不了这么多,要不我剪开退你一两,或找你一千文?” “不用剪、不用找,你们先收着,到时多退少补。”年少的说。 接着,年少的问道:“多长时间可以做完?” “三天吧!”黎如意说。 年少的“哦”了一声,犹豫一下,看着黎如意说道:“与你交往感到了一种不一样愉悦,不知你能否陪我出去走走看看,我可以给银子。” 黎如意看着黎禾不作声,黎禾说道:“承蒙少官人瞧得上,如意能陪着走走看看是她的福分呢!” 年少的说想看黄鹤楼,黎禾说道:“今天不早了,过江来回一趟赶不赢。你看这样行不行,现在可坐我家船从汉水入长江直接到汉阳上岸看晴川阁,明天上午过江登蛇山看黄鹤楼。” 年少的点头答应。老陈说四个随从必须跟随前去,问哪里可以雇船。黎禾说道:“我家有船,我们分坐两条小船走。再就是你们要告诉我你们什么来历,不然,我家如意不能陪你们前去。” 年少的说他叫红历,今年二十岁,来自本省安陆府,出来购置年货,顺便看看风土人情,长点见识。红历还介绍说他家是官家,老陈是他家老管家,四个随从是护卫。 黎禾还是不放心,叫护院小伟陪同前往。船到晴川阁下面的江边,由于是枯水季节,还得向上走上一段。遇一陡坡,黎如意先上去,转身拉红历上来。这样被人手拉手地拉扯一下,红历竟生出别样的情愫。 红历一行回到布店,黎禾又安排晚饭。吃完饭,老陈说道:“不早了,我们走!” 两人刚走了几步,突然,红历转过身说道:“我想在黎家主家睡觉,黎家主不会不同意吧?” 黎禾干笑一声,表示没问题。老陈说道:“不行的,我们得走。” “我意已定,你回客栈明早来接我。”红历说。 老陈说:“我回客栈可以,但四个随从得在少主周边,要形影不离,这是少主父亲定的,我们不能违背。” 红历用期待的眼神望向黎禾,黎禾有点无奈,只好说道:“没关系,我家西厢房有空房,也有床,可以暂住那里。” 正房楼下书房有张床,黎禾安排红历住书房,吩咐刘嬷嬷去准备床上垫的盖的枕头什么的。晚上,黎禾、黎如意在厅堂陪红历讲话,快到三更方才分开。 次日,黎如意、小伟陪红历、老陈坐自家船从汉水入长江,然后直奔对岸武昌汉阳门码头附近。老陈问汉水、长江摆渡如何收取船费,船上伙计说过汉水每人一文,过长江每人二文。四个随从依然跟在后面,红历说他家兄弟四个,他是老大,以后要继承家业,父亲怕他有闪失,所以派人护卫,别的也没说什么。登蛇山游览黄鹤楼后,红历说想逛逛武昌府。黎如意、小伟又陪他沿着武昌府的主要街道长街走了一趟。回到汉口布店,红历要老陈回去,说自己还在黎家主家睡觉,要老陈还是明早过来。 第三日,黎如意陪红历、老陈逛了正街,买了一些东西,回来走到布店门口时,红历说想参观一下布店的房舍院落。 黎禾陪同介绍道:“这处院落是我家老家主早年购置的三进院,坐北朝南,比较正统。因为要做生意,还有其他原因,老家主进行了改造。你看这个店面,原来是倒座房,临正街的墙改为店门。东南角大门的右侧改为护院房,前院把屏门都拆了,显得通透。” 穿过垂花门,进入内院,黎禾继续介绍道:“东西厢房没什么变化,变化最大的是正房。由于老家主风湿严重,怕潮湿,于是,正房拆了重建为两层楼房。一楼正中是厅堂,东侧是侧间,西侧是书房,厅堂后面是楼梯间。二楼正中靠前是主卧间,东侧、西侧两边是侧间。” 红历说:“改得好,楼房住的干净爽快!但是,我感觉你的房子好像差点什么东西,对了,没有字画。一楼厅堂正中应该配一副楹联,你家书还蛮多,书房门上应题写个名字。” “是的,你说得对,要腹有诗书,做儒商。”黎禾说道,“我们继续看,东西耳房也没什么变化,就是把西耳房改为厨房。” 从东耳房边的穿堂走过去就来到后院,黎禾接着介绍道:“后院变化也比较大,东侧墙改为房间作仓库,后罩房东北角开了个后门,通长堤街,进出马车,西侧靠近西耳房的地方开了个侧门通外边水火巷。” 红历说:“看你家房舍主要是我家准备来汉口置地建房,所以,趁这个机会仔细考察一番。谢谢黎家主!” 晚上,红历继续留宿在布店,黎禾、黎如意继续陪着聊天。 第四日上午,老陈来接红历,他们来到店面拿定做的衣裳。黎如意说道:“四套衣裳面布里布一起用布九丈三尺,加上夹层里的棉絮,以及工钱,一共一千八百六十文。你们先前预付定金是二两银子,找还你们一百四十文。” “在你家住了三日,吃了九餐饭,还有过江过河船资、陪同,不止一百四十文。”红历说道,“老陈,再付一两银子。” “使不得,我请你吃饭怎能要你出钱,没这个道理。”黎禾说。 一边要给,一边不收,一时僵住。老陈说道:“我家少主在外从不欠人情、不欠人钱。要不这样,再加二钱银子如何?” 红历执意要给,黎禾只好答应。黎如意从老陈手上接过一两银子,走到柜台里面,用剪子剪开银子,小块一称,刚好二钱。余下八钱交与老陈,老陈啧啧称奇。黎禾叫黎如意拿一个西洋的自动青蛙玩具给红历,说给他小弟弟玩。 红历表示感谢,然后拉着黎禾走出店面,拱手说道:“恳请黎家主将黎如意嫁与我为侧妻!” 黎禾皱眉,说道:“我家如意不能受委屈,嫁人就要作正妻。再说,我父母健在,娶如意要我父母答应才行。” 红历说:“我身份不一样,侧妻地位崇高,如意嫁到我家不会受委屈。” 黎禾问他是什么身份,红历走近黎禾轻声说道:“我是安陆府那边欣王府的世子,我伯父是当今皇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