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梦回尼安德特时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一百零三、技术风暴脑中来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转眼间,尼国已建立三年有余,从简陋的部落一跃成为蒸蒸日上的王国,国民也从单一的尼安德特族群成为了“多种族国家”,农业、手工业、商业飞速发展,新的土地不断被开垦,版图持续扩大,外部环境也得力于不断的军事和外交胜利达到最优水平,最终由于物资商业的繁荣,竟在几万年前诞生了金属货币!而伴随着交易体系的发展,整个社会的运行逻辑也在悄然变化,其中最大的变数,来自于技术发展。 此前,马彪、鲁大坚、公输涉等人发挥其天纵英才,从田间地头的稻草人,到驰骋大洋的木质风帆,无数新发明、新创造问世,有的为尼国百姓生活增光添色,有的更是飞速改变了某一行业、乃至整个尼国的风貌,比如船帆的出现使海国的运输船队行动范围大大扩展,航行时间急剧减少,目前除了尼国大陆、翡国半岛和南洲(非洲)以外,最远的探险船队甚至抵达了翡国半岛东面的新半岛,同半岛上的巴国,乃至巴国北面的游牧民族夫方人也建立了联系,并于上个月带回来了第一船巴国器物——都是很简陋的玉雕,只是风格同尼国、翡国的雕刻迥异,船只一靠岸货物即被一抢而空。 在朝廷大司工一日千里的同时,民间亦涌现出大量“在野发明家”,他们不像尼国朝廷广搜天下人才聚集至大司工手下形成的强大创新团队,只能在生活中依靠自身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对现有工具、做工方法等进行改良,居然成效也极其显著!此前我为农垦部门涉及的铜制农具虽比木器、石器好用很多,但由于我前世一天也没种过地,对农具样式的记忆惨不忍睹,刚开始炼铜时设计出来的锄头、刨子模具完全是天马行空随便画的,根本不符合物体力学结构,天知道尼国的工匠们是怎么用这些残次品用了整整一两年的!不过好在“民间科学家”们智商在线,对于国王发明的“老工具”的改造运动如火如荼,目前不少器具已经大变样,有了更好的使用体验,并逐渐形成图纸——不仅仅是图纸,当第一次得知有人改良了我发明的工具时,面对紧张兮兮的员柯明,我大手一挥,直接让他把新工具的样式和数据做成了石刻,并摆在了王宫门前,同时抄送各侯国。国王的“大器”和“不拘一格”迅速打消了国人“篡改国王发明”的罪恶感,而尼国的技术爆炸,得益于我和尼国朝廷的全力支持,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当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货币流通,淳朴的原始人脑海中迅速弄清楚了“财富”的重要性,在不断追求“孔方兄”的同时,一些聪明、精明的人也开始思考如何实现长久的赚钱能力,他们当中有的是力工、商人、农民,有的则是拥有一技之长的早期技术人员,除非法手段(比如偷盗、抢劫、行骗等)以外,前者对于赚钱积累财富的思考可能带来工作的更加努力、工作方法的提升等,对国家的发展只有好处,应当多多鼓励,乃至树立典型,激发尼国民众对于“多劳多得”理念的认同;而后一种人若求财,最终只能够导向一个结果——藏私。 以我前世中国古代为例,某一个部门一旦形成技术突破,大量率先掌握该工艺的技术人员会迅速将其封锁起来,严格控制知悉范围,并很快形成师门、帮会、派别等组织,以着力保护新诞生的、脆弱的技术。其他人想要得到新的技术,要么投靠这些已经根深蒂固的组织,要么偷偷去学、去研究,还得忍受着既得利益者的封锁、限制乃至报复、追杀。最终,大量新的技术只能造福一小部分人,由少数人掌握,一旦遇上天灾人祸,这些掌握新技术的人忽然“团灭”,或者遭受毁灭性打击(如掌握关键环节的人突然死亡且没有传承人),便极易造成新的技术彻底失传。而一旦有蒙古入侵、满洲入侵这一类亡天下的祸事,全国人口损失超过一半时,也意味着民间天量的优良技术瞬间失传,整个华夏科技领域遭受灭顶之灾,只能从头开始积累,这或许便是李约瑟之问的其中一种解答。 解决问题的方法嘛,前世中国直到封建帝国完全灭亡的时候也没有自行想出来,不过对于来自后世的我,这点儿小问题倒也难不倒——专利制度。 后世的专利制度虽然是科技创新领域的概念,但处处充满着经济学的美感。正像此前设计婚姻法时同哼哈三将关于彩礼方面的讨论(即前文“在极端重男轻女的时代只有物化女性才能确保女性生存权益和种族延续”)类似,专利制度的本质是将优秀的想法和创造货币化、物质化,使其成为可交易的东西。发明者完全不必担心创新被人剽窃,反而可以第一时间将其变现;使用者也完全不担心追杀之类的事情,交够专利费即可无限使用;而越优良的发明创造购买(即交专利费)的人越多,一如受人追捧的商品,同样有助于新技术的传播,而看到收专利费收到手抽筋的发明家,其他科研人员的欣羡和“妒火”,便是促进该领域技术继续长足发展的最佳动力。 除此之外,保护知识产权还能够令其他地区的优秀人才前来尼国生存。目前,即便是尼国也还未形成专利制度,只是大司工和工部对优秀的创新者进行优待,便足以吸引各侯国乃至哥方地区的优秀发明家前来了,目前寿建(即首建改名后的名字)手下发明家云集,其中有一名哥方饲马者屈里克十分瞩目,是尼国第一个“归化官员”——此前投靠尼国的兰国人、翡国人和哥方人非常多,但都摇身一变成为了尼国国民,即使后来其中有些人在王畿或各侯国当官,也是本国人当本国官。但屈里克不同——他是以哥方官员身份投降尼国的,并以极其先进的饲养马匹技术瞬间征服了寿建、马彪等一众工部官员,最终喜提尼国工部主事职务,同公输涉职位相当。未来,一旦专利制度出现,便会对没有专利保护国度的人才形成极强的虹吸效应,一如当年英国率先实行专利制度,虽有他国剽窃之损失,但在数年内急速吸收了大量法国、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帝国的优秀创新人才,使英国发明者云集,最终点燃工业革命的火种。 最后,便是向技术人员提供优良的环境了,因为闲的人才能搞科研,成天脚不沾地的力巴、牛马,脑海中是绝无可能形成任何技术层面的创新思想的,即便是我前世共和国的上升期,在全国人民力争上游拼命建设的年代,科研人员的保障也远远高于那个时代的平均水平,且大量科研人员拥有极重的家国情怀,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物质匮乏,使中国在经济发展还是非洲国家那个水平的年代,即完成了初步的工业化,并实现了卫星上天、核弹爆破等一系列发达国家尚且难以完成的奇迹。若那个时代的科研人员天天为跑项目、财务报销、填表等杂务奔波劳碌,千里读书只为财,如何能够诞生众多科研奇迹呢? …… 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经过数个夜晚的思考,我不得不痛苦地承认,目前的原始王国,尚未形成专利制度生存的土壤。的确,专利制度的原理并不复杂,一旦形成也是好处多多,为何世界历史浩浩汤汤数千年,直到近代方开始有国家真正成功采用该制度呢?这边是时代的局限、历史的局限。受到交通、通讯技术的限制,中古时期的帝国相对于现代国家好似一个“高位截瘫的病人”,神经系统极度不敏感,扎一下手指头要俩月才觉得疼(即通讯手段落后);血液流通完全不畅,血从心脏出来到手脚要俩月(即交通手段落后)。在这样的技术条件下,古代帝国的国家治理能力被很低的天花板所限,只能采取旧式的治理方式。中国作为农业帝国中治理能力最强的国度,能够拥有超过1亿子民,但国家治理同样粗疏不堪,皇权不能下县,宗族、宗教把持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在这样的国家治理水平下,专利制度这种“高级货”根本无生存土壤,即便实施也会很快走样,最终成为封建势力达到“新利益平衡”的牺牲品。 当前的尼国,即便相比于暴秦的治理能力亦是远远不如,完全凭借一个神级国王的超前带领和一群尚且稚气未脱的淳朴原始人的任劳任怨,支撑着一股“虚火”在向前发展。一旦有一天我辞世,或原始尼国国民随着商品经济和货币体系的发展变得不再淳朴,整个国家将何去何从? 我没有答案,我也选择了逃避,只能提起笔将专利制度严肃地写在《九天政要》这部著作里,指望“后人的智慧”能够领悟它,以及领悟书中大量超前但无法当即实行的后世制度。未来,这本书同《九天商要》、《九天兵要》等系列书籍历久弥新,不断出版,被尼国历代后人贤者反复解读,数千年的发展中,书中的“狂想”一个又一个成为现实,人们纷纷叹服于原始时代即流传下来的“神著作”之灵验,那是后话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