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宋小地主之我爹是秦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九章 感激与不舍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于是在王俊的协助下,林一飞的名字出现在了泉州府龙溪县县令的任命名单上。而原仙游县令温知礼,则因秦桧的暗中施压,最终被吏部一纸调令,贬往了一个偏远且条件艰苦的地方担任了微不足道的典史之职,这对已经年过五旬的他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与惩罚。 五月,初夏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温柔地洒在济川与书峰两个村庄上,给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村中,绿意盎然,鸟语花香,然而与这份宁静祥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村中大部分青壮年已踏上了各自的征途,或是前往县城寻找生计,或是追随范汝为,踏上那条虽风险重重却也充满机遇的贩私盐之路。 林一飞的居所,在这样一个季节里,更添了几分温馨与宁静。他与何三娘的日子,如同这初夏的天气一般,温暖而明媚。自正式成为林一飞的外室后,何三娘不仅将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更是在林一飞忙碌于屯田事宜时,给予了他无尽的支持与鼓励。两人之间的情感,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愈发深厚,无需多言,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便能读懂对方心中的千言万语。 每当夜幕降临,林一飞回到小院,总能看见何三娘在灯下忙碌的身影,或是缝补衣物,或是准备晚餐。那盏昏黄的灯光,成了他心中最温暖的港湾。两人围坐桌旁,谈论着家长里短,偶尔也会谈及未来的憧憬与规划。 闲暇之余,林一飞也会教何三娘识字读书,两人一同沉浸在书海之中,享受着知识的乐趣。何三娘聪明伶俐,学得极快,她的进步让林一飞倍感欣慰,也让他看到了两人之间更多的可能性。 随着季节的更迭,两个村庄的田野上,作物愈发茂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丰收季节。林一飞站在田埂上,望着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心。 正当林一飞沉浸在与何三娘共筑的温馨生活,以及对屯田工作渐入佳境的满足之中时,命运的车轮悄然转动,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折。一日清晨,阳光依旧明媚,却带着几分不同寻常的气息。一个骑着差役匆匆踏入小院,手中紧握着一封来自吏部的密函,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色。 “林大人,恭喜了!”差役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激动,“吏部传来消息,您因在屯田事务上政绩卓著,深得民心,特被擢升为龙溪县县令,正八品之职,即刻赴任!” 此言一出,林一飞愣了半晌,手中的茶杯几乎滑落。他未曾料到,自己这个小小的从九品屯田令,竟能在短短一年内跃升至县令之职,这等速度,即便是官场老手也难以企及,心里不禁对秦桧的权力之大暗暗点了个赞。 林一飞深知,这突如其来的升迁意味着要离开这片已渐生情愫的土地、离开这宁静的生活了。然而身为官员,服从朝廷调遣乃是天职,他不能也不应有所犹豫。他轻轻放下手中的茶杯,目光温柔地转向正在一旁整理的何三娘,嘴角勾勒出一抹复杂的微笑。何三娘抬头,恰好迎上了他的目光,眼中闪过一丝询问与不安。林一飞轻声说道:“三娘,吏部传来消息,我即将调任龙溪县县令,需即刻赴任。” 何三娘放下手中的活计,走到林一飞身边,轻轻握住他的手:“大官人,这是好事,我为您高兴。无论您走到哪里,三娘都会跟着您的。” 林一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紧紧回握何三娘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随即转身给了那差役一块银子把他打发走,随后才让林五和莲心帮何三娘收拾东西。何三娘一边收拾衣物,一边不忘叮嘱林一飞带上必要的文书和印章。林一飞则在一旁整理着书籍和卷宗。 小院里四人的身影忙碌而有序,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即将离别的淡淡哀愁,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许与憧憬。不一会儿,简单的行装便收拾妥当。 随后林一飞就留了莲心、林五与何三娘在家,自己又骑着那从家里带来的老马去了县里想着交接了公务顺便雇辆马车回来。 林一飞骑着老马,穿过熟悉而又即将告别的街道,心中五味杂陈。到达县衙时,日已偏西,夕阳的余晖将古朴的衙门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辉。他步入大堂,发现气氛与之前来时大不相同,少了些往日的压抑与冷漠,多了一份轻松与释然。 “林大人,您来了。”一位眼生的年轻小吏迎了上来,脸上挂着诚恳的微笑,显然对林一飞的到来并不感到意外。“是啊,我来交接公务,并准备启程前往龙溪县赴任。”林一飞边说边环顾四周,心中不禁好奇,为何今日的县衙如此冷清。 “哦,对了,林大人可能还不知道,原县令温大人已于数日前离任,被调往他处了。”小吏的话如同一阵清风,吹散了林一飞心中的一丝阴霾。他没想到,那个曾给他带来不少困扰的温知礼,竟也在这个关键时刻离开了。 “原来如此,那真是世事无常啊。”林一飞感慨道,心中却也有几分释然。毕竟,过去的恩怨随着温知礼的离去,似乎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交接公务的过程异常顺利,由于温知礼的仓促离任,许多事务都未及整理,小吏们只能匆匆将关键文件和印章交给林一飞。林一飞一一核对无误后,便提出了帮忙雇车的请求。 “大人放心,小人这就去为您安排一辆马车,确保您明日一早便能启程。”小吏应承得十分爽快,显然对这位即将高升的林大人充满敬意。 离开县衙时,天色已晚,林一飞骑着老马缓缓穿行在夜色中。他抬头望向星空,心中既有对未知前程的忐忑,也有对即将展开新生活的期待。回到济川的家中,已是深夜,但小院里依然灯火通明,何三娘、莲心和林五正焦急地等待着他的归来。 “怎么样?都安排好了吗?”何三娘一见林一飞进门,便迎了上来,眼中满是关切。 “都妥当了,明日一早我们便启程。”林一飞微笑着回答,将县衙里的情况简单说了一遍。何三娘听后,虽然心中不舍,但也为林一飞感到高兴。她知道,这是林一飞仕途上的一次重要转折,也是他们共同生活的一个新起点。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进小院时,林一飞一行已经整装待发。何三娘跟莲心、林五坐上了雇来的马车,踏上了前往龙溪县的路途。马车缓缓驶离济川,带走了他们的身影,却留下了一段难忘的记忆。 行至村口,眼前的一幕让他瞬间愣住,心潮澎湃,只见济川与书峰两个村庄的村民们,不论是年迈的老人、稚嫩的孩童,还是那些因故未能远行的青壮年,皆自发地聚集于此,人头攒动,形成了一片温暖的海洋。他们或手持农具,或牵着孩童的手,眼神中满是对林一飞的感激与不舍。 当林一飞的马车缓缓靠近,村民们纷纷跪下,尘土轻扬,却掩盖不住他们心中的敬意与感激。一时间,整个村口只听得见马车车轮滚动的声音和村民们此起彼伏的“谢大人”之声,回荡在清晨的空气中,显得格外庄重而感人。 “林大人,您是我们的大恩人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颤巍巍地站起身,声音虽带着几分哽咽,却异常坚定,“自从您来了我们村子,带领我们开垦荒地,增加收成,您的心血,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是啊,林大人!”旁边一位年轻的妇人接过话茬,眼眶泛红,“您还帮我们解决了水源问题,让我们再也不用为干旱发愁。这样的恩情,我们永生难忘!” 林一飞见状,连忙下马,快步走到村民们中间,试图扶起他们,但每一次尝试都被村民们更加坚定的跪拜所拒绝。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有感动,有欣慰,也有几分酸楚。他知道,自己不过是尽了一个官员应尽的职责,却未曾想,这份付出竟能换来村民们如此深厚的感激与不舍。 “乡亲们,快请起!”林一飞的声音略带哽咽,“我林一飞不过是做了些微不足道的事情,真正该感谢的是你们,是你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这一切。请相信,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这片土地,不会忘记你们每一个人。” 在村民们的一再坚持下,林一飞最终还是未能完全扶起他们,只能深深一揖,以表达自己对这份深情厚谊的感激与敬意。随后,他转身上马,再次回望这片熟悉的土地和这些淳朴的村民,这才带着不舍向村外走去。 马车缓缓启动,带着林一飞一行人向着龙溪县的方向驶去,而村口那些依旧跪拜的村民们,则成了他心中最难忘的记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