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宋小地主之我爹是秦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二章 孺子可教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前任知县年迈无力,县尉之位又长期空缺,导致许多事务积压未决,这不仅影响了县政的运作,更让百姓对官府失去了应有的信任。 “沈县丞”林一飞突然开口,打断了沈意安正欲继续的客套话,“本官初来乍到,对县中事务尚不熟悉,但见百姓安居乐业之余,亦能感受到几分隐忧。县尉一职空缺已久,实为县政之大患。不知沈县丞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以暂代此职,维持地方治安?” 沈意安闻言,脸上闪过一丝意外,随即又恢复了平静,他显然没想到林一飞会如此直接地提及此事。他略一沉吟,道:“大人所言极是,县尉之职确实重要。只是,下官才疏学浅,一时之间难以举荐合适人选,不过本县的张捕头在县里多年又熟悉情况,若能暂代此职当能胜。” 林一飞微微一笑,心中已有了计较。他看向王甫,只见目光中透露出几分期待。林一飞估计王甫一定是谢昌的人,自己只要提拔他一定就算是接受了谢昌的示好,到时候对他在县里为官也有百利无一害。 于是,他缓缓说道:“王捕头能力出众,本官在州府便已有所耳闻,如今县尉之位空缺,正是用人之际,本官意欲暂命王捕头代理县尉之职,全权负责县中治安与秩序。沈县丞以为如何?” 沈意安闻言,心中虽有微词,但见林一飞态度坚决,便也只好点头应允:“大人英明,下官无异议。王捕头若能暂代县尉之职,定能助大人一臂之力,稳定龙溪县之局势。” 王甫闻言,心中激动不已,连忙上前一步,躬身行礼道:“多谢大人赏识,王甫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厚望!” 随着林一飞的决定尘埃落定,一行人继续前行,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他们,使得脚下的步伐都不自觉地加快了几分。街道两旁的百姓们或好奇或敬畏地投来目光,窃窃私语声此起彼伏,议论着这位新任知县的到来。 县衙坐落在县城的中心地带,高大巍峨的朱红色大门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庄重。门前两只石狮怒目圆睁,仿佛在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沈意安亲自上前,轻轻叩响了铜环,大门缓缓开启,露出里面幽深的庭院和错落有致的建筑。 众人如众星拱月般簇拥着林一飞穿过前院,来到正堂前。沈意安恭敬地侧身,示意林一飞先行。林一飞微微颔首,步入正堂,目光扫过四周,只见屋内布置简朴而不失威严,墙上挂着几幅描绘山川风物的水墨画,为这沉闷的官衙增添了几分文人气息。 “沈县丞,这便是本官今后办公之地了。”林一飞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沈意安连忙应声道:“是,大人。下官已命人打扫干净,并备好了日常所需之物,大人若有任何需要,尽管吩咐便是。” 林一飞轻轻点头,心中暗自思量。他并未提及接风洗尘之事,沈意安也未主动提及,很明显这是沈意安欺自己年轻,不太看的起自己,不过人家既然没说他也就没说什么,只是让林五和莲心以及手下的差役们按何三娘的指挥往自己的房间里搬行李。 随后他话锋一转,对王甫道:“王捕头,你今天可以返回州府,准备一下再来报到。本官给你三天假期,回来以后就来见我。” 王甫知道这是林一飞在对自己示好,同时也是他让自己把他今天的举动告诉谢昌,连忙躬身应诺:“是,大人。王甫定不负所托,即刻启程。” 待王甫领命而去,林一飞又转头对沈意安及众小吏说道:“本官初来乍到,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向各位请教。希望今后大家能齐心协力,共谋龙溪县的发展大计。” 沈意安及众小吏闻言,皆是躬身应是,表示定当竭尽全力辅佐新任知县。林一飞看着他们,心里想的却是真不知道这些人有哪些是真正能用的。 王甫领命之后,心中知林一飞不过想让自己去见谢昌,也清楚这位年轻的知县是想让自己站在他那一边为他卖命。然而回到捕头房,王甫还是立刻召集了所有三班衙役,安排一番后便骑马出城直往州府而去。 王甫策马疾驰,心中既有对林一飞赏识的感激,也有对即将面见舅舅谢昌的忐忑。夜幕降临,州府城郭在灯火阑珊中更显威严,他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直奔知府衙门。 谢昌的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他那张沉稳而深邃的脸庞。王甫步入书房,行礼道:“舅父,甫儿回来了,有要事禀报。” 谢昌抬眼,见是王甫,面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容:“甫儿,快起来说话。何事如此急迫?” 王甫起身,将林一飞在龙溪县如何提拔自己暂代县尉之职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述说了一遍,末了,他补充道:“那林大人应该是明白了舅父之意,还特赐三日假期,让侄儿回准备后再行报到。” 谢昌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满意的微笑,眼中闪烁着赞许的光芒:“林一飞此举,倒是颇为聪明。他初来乍到,便懂得拉拢人心,尤其是你,他知道你一定是本府的人,又在地方上有些威望,此举无疑是向我们示好。孺子可教,真是前途无量啊。” 他轻轻拍了拍王甫的肩膀,继续说道:“你既得他赏识,便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尽心尽力为他办些事。他日我若有机会,定会设法为你谋个正式的县尉之职。” 王甫闻言,心中大喜,连忙跪谢:“多谢舅父栽培,甫儿定当为大人好生做事。” 谢昌扶起王甫,语重心长道:“记住,为官一任,不但要对上峰负责,还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这才能让你做的安稳,他虽给了你三日的假,但你一定要明日便归,这样你们才好相处,懂吗?” 王甫点头应允,心中暗自发誓,定要在这位新知县手下干出些成绩,不负舅舅的期望。 当夜,王甫在谢昌的安排下,于州府内稍作休整,次日一早便带着满心的期待与决心,踏上了返回龙溪县的路途。 另外一边,休息了一晚的林一飞也开始了作为县太爷办公的第一天。 身着官服,端坐在案前,案上铺展着几卷泛黄的县志和密密麻麻的簿卷,这些是林一飞昨夜试图尽快熟悉龙溪县情的成果。然而,即便有了这些基础的了解,林一飞心中仍不免感到一丝沉重与茫然。 他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龙溪县的两千二百多户,每一户都是这片土地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有涉及他们的事都得他这个父母官去解决。但这庞大的数字背后,是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是千差万别的民生百态,是他仅凭一夜之功难以全然把握的。 昨晚林一飞还特地了解了一下五年前悬那起而未决的案子——天宝五里沙杀人案。这起案件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却因线索中断而成了悬案,至今仍让许多人心有余悸。 虽然也拿了抄下来的血书对照当时的“现场勘察”报告仔细对照,可驴唇不对马嘴的还是完全没头绪,就想着等王甫回来再说不迟。 坐在县衙的公堂之上,晨光透过窗棂洒在他的官服上,金色的丝线在阳光下微微闪烁,映衬着林一飞那略显严肃却又不失温和的面容。四周静悄悄的,除了偶尔传来的鸟鸣声和远处市井的喧嚣,整个县衙仿佛被一层宁静的薄纱轻轻覆盖。 他轻轻翻动着手中的卷宗,目光时而凝聚在字里行间,时而又飘向窗外。这份清闲,对他而言,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毕竟,前任知县的积弊已久,县尉空缺导致的治理空白,使得许多事务都处于停滞状态,百姓们或许还未完全知晓新县令的到来,亦或是习惯了以往的“不作为”,故而并未急于求见。 过了一个多时辰,林一飞放下手中的卷宗,轻轻叹了口气。他终于站起身,唤来了今天第二次见面的师爷齐宗,一位年约五旬、面容清癯、看起来很是有些老奸巨猾的老者。 “齐师爷,今日前堂若无事紧急,便由你代为支应,我需回后堂处理些私务。”林一飞语气平和,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齐宗躬身应允,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大人放心,前堂若有急事,老朽自会立即通报。” 林一飞点了点头,转身步入后堂,穿过曲折的回廊,来到了一处幽静的小院。这里是县令和家眷们居住的地方。 推开门,一股淡雅的香气扑鼻而来,那是何三娘特制的熏香,能安神定心。林一飞步入屋内,只见何三娘正坐在窗前,手执绣针,细心地在一块白布上绣着花鸟图案。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她白皙的脸庞上,为她平添了几分柔和与温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