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宋小地主之我爹是秦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九章 先付定钱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王甫听得目瞪口呆,半晌才回过神来,竖起大拇指道:“大人真是高瞻远瞩,此等妙计,既解决了内涝之患,又巧妙缓解了县衙的财政压力,实在是高明!” 林一飞笑着摇了摇头,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许:“高明谈不上,只希望能为龙溪县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变化。走吧,回去还得与沈县丞好好商议一番,如何妥善安排这笔资金吧。”于是两人加快了脚步,心中各自盘算着接下来的计划,步入了县衙的大门。 林一飞与王甫踏入县衙大门,穿过几重廊檐,直奔县丞沈意安的办公之所。县衙内依旧忙碌,但空气中却多了几分雨后特有的清新与宁静。林一飞步履稳健,心中已有了下一步的筹谋。 沈意安见林一飞匆匆而来,连忙起身相迎,脸上挂着惯有的恭敬之色。“大人,您这么快就回来了?可是有急事?”林一飞点了点头,径直走到案前坐下,神色凝重而又不失决断:“沈县丞,我确有一事需与你商议。我决定先支出两千贯钱作为启动资金,用于购买烧陶作坊所需的土陶管道,以解决我县内涝问题。” 沈意安闻言,眉头微蹙,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他深知林一飞行事自有其道理,于是问道:“大人,这笔支出数目虽不算巨大,只是,您之前提到的那些泼皮无赖和无业游民,他们若是不愿意白白出力,又该如何是好?” 林一飞闻言,眼神突然变得锐利,嘴角勾起一抹不容置疑的决绝,他沉声道:“沈县丞,这群地痞无赖,横行乡里已久,百姓深受其苦,我岂能坐视不理?他们若以为可以仗着无业游民的身份,便对县里的安排置若罔闻,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说到这里,林一飞的语气中多了几分不容违抗的力量,他继续说道:“我林一飞治下,绝不容许这等蛀虫存在!我自有办法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参与到这场治理内涝的行动中来。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这不是让他们白白出力,而是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一个能为家乡做出贡献、重新赢得尊重的机会。至于那些仍想顽抗到底的,哼,我龙溪县的差役也不是吃素的。我会下令,对于拒绝参与、甚至阻挠工程进度的地痞无赖,就打到他们干为止!只要他们不怕水火棍,就可以随便耍赖!” 林一飞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与智慧的光芒,他顿了顿,语气又转为温和:“当然,我们也不会亏待他们。在参与工程期间,我们会提供足够的口粮,确保他们不会因生计问题而心生怨言。同时,我也会考虑在工程结束后,根据他们的表现给予一定的奖励或是工作机会,总之在我的治下所有人都必须有事做。” 沈意安虽觉不妥,可他却深知这位县令大人不仅有着高瞻远瞩的眼界,更有着雷厉风行的手段。于是他还是躬身应道:“下官定当全力配合,确保此事顺利进行。至于那些地痞无赖,若真有不识时务者,便让他们尝尝我龙溪县法纪的严明吧!” 林一飞的目光穿过沈意安微蹙的眉头,仿佛已经预见到了龙溪县未来的蜕变。他轻轻拍了拍桌案,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沈县丞,内涝问题解决之后,我们还需着眼长远,道路的修缮同样刻不容缓。泥泞不堪的道路不仅影响百姓出行,更阻碍了商贸往来,是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另一大瓶颈,要想富,先修路嘛。” 沈意安闻言,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他深知林一飞所言非虚,但随即又忧虑道:“大人,这重新铺路,尤其是若需用到大量石灰等建材,其费用之巨,恐怕非我县目前财力所能轻易承担。” 林一飞微微一笑,那笑容中透着一股胸有成竹的自信:“沈县丞不必过于担忧,我自有妙计。你只给我一千贯钱便够了。” 沈意安闻言,立刻就从袖中取出银票,那是一千贯的数额,他将银票轻轻推至林一飞面前,继续道:“这是一千贯,只是下官担心这么低的价格没人会卖的。” 林一飞接过银票,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微笑,对沈意安的担忧只是笑而不语。他心中早已盘算好了一切,这不仅仅是解决内涝和修路的问题,更是重塑龙溪县秩序、激发民众活力的一盘大棋。 “沈县丞,你且放心,世间万物,皆有其价值,更有其背后的逻辑。”林一飞轻轻拍了拍手中的银票,仿佛是在安慰沈意安,也是在给自己打气,“我自有办法让每一分钱都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言罢,林一飞站起身来,示意王甫随他一同前往县衙外。两人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只见一群差役正忙碌地穿梭于人群之中,他们手中拿着告示,高声宣读着关于招募劳力参与内涝治理和道路修缮的通告。那些平日里横行霸道的地痞无赖和无业游民,此刻被一一通知到位,有的面露疑惑,有的则是一脸不屑。 然而,当林一飞与王甫走近时,只见一幕令人捧腹的场景映入眼帘:几位差役正对着几个看似领头的地痞无赖进行“特殊”的“说服”工作,而周围围观的百姓则是一边看热闹,一边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那些地痞无赖似乎被差役们的话术和威严震慑,一个个面露难色,却又不得不点头应承下来。 王甫跟在林一飞身旁,目光不时扫过那些被差役们“特别关照”的地痞无赖,心中不免生出几分忧虑。他压低声音,靠近林一飞耳边问道:“大人,这些泼皮无赖素来狡猾难缠,今日虽看似被震慑,但若真到了干活的时候,他们偷懒耍滑,甚至公然反抗,我们该如何是好?您刚才说的"打到他们干为止",这……只怕会激起民愤啊。” 林一飞闻言,轻轻侧过头,目光深邃地望向远处那群被“特别关照”的地痞无赖,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王甫啊,你言之有理,却也未尽然。这些泼皮无赖,平日里欺压百姓,横行霸道,早已是民怨沸腾。我们今日之举,非但不是暴政,反而是为民除害,替天行道。” 他顿了顿,目光中闪过一抹决绝:“你且看那周围百姓的眼神,有恐惧,有好奇,但更多的是期待与解气。他们长久以来受这些无赖欺压,心中早已积压了太多的不满与愤怒。今日,我们不过是将这股情绪引导至一个正当的出口上,让他们看到县衙的决心,看到改变现状的希望。” “至于你担心的民愤,”林一飞语气一转,变得更加深沉,“真正的民愤,源自于不公与绝望。而我们,正是要打破这种不公,给百姓以希望。几个泼皮无赖的生死又算得了什么?再者,我并非真要取他们性命,只是要让他们知道,在龙溪县,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纪之上,即便是地痞无赖也不例外。” 说到这里,林一飞的眼中闪过一丝冷冽,但随即又恢复了温和:“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强硬。对于愿意改过自新、认真工作的地痞无赖,我们应当给予他们机会,成为对龙溪县有用的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让百姓心悦诚服。”王甫听着林一飞的话,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佩之情。他意识到,这位年轻的县令不仅有着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更有着深谙人心的智慧与手腕。他暗暗下定决心,要更加紧密地跟随林一飞。 此时,远处的差役们似乎已经完成了对地痞无赖的“说服”工作,那些无赖们虽然面露不甘,却也不得不跟随差役们离去,准备明天就投入到即将开始的劳作之中。而周围的百姓,则纷纷投以复杂的目光,既有对无赖们的不满,也有对县衙举动的期待与赞许。 林一飞与王甫离开喧嚣的街道,穿过几条狭窄的巷弄,来到了县城边缘一处看似不起眼的石灰窑前。这里尘土飞扬,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石灰味,几个工人正忙碌地搬运着刚出炉的石灰。见到县令大人亲临,他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惊讶之余连忙行礼。 林一飞环视四周,目光落在了一堆看似废弃的石灰渣上,那些是烧制石灰后剩下的残渣,通常被视为无用之物,被随意丢弃。他嘴角微微上扬,心中已有了计较,对一旁的窑主说道:“这位掌柜的,我来此是想谈谈关于购买石灰的事宜,不过,我需要的不是上等石灰,而是这些石灰渣。” 窑主闻言,一脸愕然,随即又转为疑惑:“大人,这石灰渣不过还未烧制完的废料,您要它何用?” 林一飞微微一笑道:“本官便是大量要这废料,只看你卖与不卖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