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宋小地主之我爹是秦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五十三章 更深远的考虑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秦熺望着父亲秦桧,眼中满是忧虑与不解,终于鼓起勇气,开口问道:“父亲,您若真的退下来,交出了手中的权柄,那秦家以后该怎么办?会不会因此遭殃,失去往日的地位与荣耀?” 秦桧闻言,目光变得深邃而复杂,他缓缓走到秦熺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熺儿,你无需过于担心。秦家数代积累,根基深厚,不会轻易动摇。我虽退居幕后,但影响力仍在,朝中亦有我们的盟友。” 秦熺眉头紧锁,似乎并不完全信服:“可是父亲,您也知道,这朝中局势瞬息万变,一旦失去您的庇护,秦家难免会受到冲击。” 秦桧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几分自信与从容:“遭殃?应该不会。就算真到了那一步,也还有一飞在。他虽然与我政见不合,但此人颇有才学,且对朝廷忠心耿耿。我若退下,他或许能更上一层楼,成为朝中的新贵。有他在,秦家的性命至少能保住,不至于一败涂地。” 秦熺闻言,心中稍安,但仍有些迟疑:“可是父亲,林一飞他……真的能靠得住吗?毕竟他与您一直不和。”秦桧摇了摇头,目光变得锐利而坚定:“熺儿,你记住,这朝中之人,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林一飞虽然与我政见不合,但他首先是我秦桧之子,而且他也明白,秦家的存在对他而言并非全然无益。只要我们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成为他的绊脚石,他自然会权衡利弊,绝不会对秦家下手。” 说到这里,秦桧顿了一顿,又继续说道:“再说,情况也没有到那个程度。我退居幕后,并非完全放弃权力,而是换一种方式继续影响朝局。我秦家在朝中的根基,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撼动的。你作为秦家的子孙,要学会隐忍与等待,时机成熟时,自然能东山再起。” 秦熺听着父亲的话,心中渐渐有了些底气。他明白,自己虽然年轻,但肩上却承载着秦家的未来与希望。他必须更加努力才行。于是,秦熺深吸口气,向秦桧行礼道:“父亲,孩儿明白了。孩儿会继续努力,不负您的期望。” 待王氏与秦熺的身影完全消失在夜色之中,秦桧才缓缓坐回书房的椅子上,长舒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书房内的烛光摇曳,映照着他疲惫而复杂的面容。他闭上眼睛,脑海中回放着刚才的对话,王氏的尖锐与秦熺的困惑交织在一起,让他不禁感到一阵疲惫。 其实,王氏的话并没有说错。秦桧提出想要退居幕后的真正原因,确实是为了给林一飞腾出更多的空间。林一飞,这个他从未公开承认,却是唯一血脉的儿子,承载着秦桧太多的期望与布局。秦桧深知,自己年事已高,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必须提前为林一飞铺好路,确保他在自己退下后能够顺利接过权柄,继续维系秦家在朝中的地位与荣耀。 秦桧睁开眼,目光中透露出几分决绝。他明白,权力的交接并非易事,必须精心布局,步步为营。自己逐渐交出权柄的这段时间,正是赵眘一系人安心布置一切的最佳时机。只有确保一切安排妥当,他才能安心退居幕后,享受那迟来的宁静与安逸。 至于王氏和秦熺以后的命运,秦桧心中并非毫无挂念,但他更清楚的是,在这个权力斗争的漩涡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与命运。王氏作为他的发妻,虽然有时过于激进,但她对秦家的爱护是毋庸置疑的。秦熺虽然才学平平,但胜在年轻且可塑性强,只要给予足够的历练与指导,未必不能成为秦家未来的栋梁。 然而,在秦桧的内心深处,他更关心的还是林一飞的未来。他知道,林一飞才是他布局中的关键一环,只有他顺利接过权柄,秦家的未来才有保障。至于王氏与秦熺,他们能否在这场政治博弈中站稳脚跟,更多取决于他们自己的选择与努力。 秦桧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外面深沉的夜色。他心中既有对未来的期许,也有对过往的感慨。他知道,自己这一生的功过,因为岳飞之事已经是注定了遗臭万年,终将被钉在耻辱柱上。而他所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为林一飞铺好一条尽可能平稳的道路,让他成为与自己完全对立的存在。 时间终于到了第二天辰时,天边初露曙光,晨光温柔地洒在杭州城的大街小巷,给这座古城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辉。林一飞在房中轻轻起身,他有些疲惫的走到窗边,深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试图驱散身上的倦意,然后整理了一下衣袍,确保自己以最佳的状态前往普安郡王赵眘的府邸。 府邸外,晨光中的青石路面上,偶尔有早起的仆役匆匆走过,他们忙碌的身影与林一飞心中的紧张与期待形成了鲜明对比。他深吸一口气,迈步穿过府邸大门,心中默念着即将与韩世忠将军的会面,每一步都显得格外沉重而坚定。 在郡王府仆从的引领下,林一飞步入了一间装饰古朴而典雅的会客厅。室内布置简洁而不失庄重,几幅描绘山水与战事的画卷挂在墙上,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让人心神宁静。 没过多久,门外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紧接着,普安郡王赵眘的亲信张浚和胡铨联袂而至。两人脸上挂着难以掩饰的兴奋之色,似乎正沉浸在某种即将到来的胜利喜悦之中。 张浚一进门便迫不及待地说道:“殿下,那秦桧老贼竟然提出想要退居幕后,这可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机会啊!”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激动,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这一系人马逐渐掌权的未来。 赵眘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微微点头,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秦桧此举,无疑是在为我们铺路。只要我们能够趁机壮大自己的力量,未来朝堂之上,必将有我们的一席之地。” 胡铨也附和道:“殿下所言极是,秦桧退居幕后,他的那些党羽必然会人心惶惶,这正是我们趁机瓦解他们势力的好时机。只要我们能够联合朝中其他正义之士,共同对抗秦党,定能还朝堂一个清明。” 然而,在一旁静静聆听的林一飞,心中却泛起了层层涟漪。他深知秦桧提出退居幕后的真正意图,是为了给自己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如果自己不是秦桧的儿子,那么按照历史的真实发展轨迹,这件事至少还要推后十几年才会发生。 想到这里,林一飞不禁暗暗感叹,权力的斗争果然复杂而微妙,每一个决策背后都隐藏着无数的算计与布局。他深知自己在这场政治博弈中的特殊地位,既要维护秦家的利益,又要确保自己能够在这场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他微微抬起头,目光坚定地望向赵眘,张浚、胡铨三人,缓缓说道:“诸位所言极是,秦桧的退居幕后确实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不过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我们必须谨慎行事,步步为营啊。” 赵眘转向林一飞,眼神中流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信任与期待。他轻轻拍了拍林一飞的肩膀,说道:“一飞,你一直以来都表现得非常出色,我深知你对本王的忠诚与才智。这次的会面,你将是关键的一环。” 林一飞微微欠身,感激地回应:“多谢殿下的信任,一飞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赵眘点了点头,目光变得深邃而坚定:“其实,我一直有一个心愿,那就是继位之后北伐,一雪靖康之耻。这不仅是我个人的愿望,也是无数大宋子民的心声。” 张浚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激动:“殿下说得极是,北伐之事关乎国家尊严与民族荣辱,若能得偿所愿,必将青史留名。” 他转头看向林一飞,继续说道:“韩世忠将军乃是我朝少有的忠勇之将,他不仅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更在军中拥有极高的威望。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将来在军中我们会有很多支持者,这对于殿下继位甚至是将来的北伐大业都至关重要。” 林一飞闻言,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豪情。他深知韩世忠的威望与能力,如果能够争取到他的支持,确实会对北伐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他沉思片刻,然后缓缓说道:“韩世忠将军的确是一位难得的将才,他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无人能及。不过,要想得到他的支持,并非易事。我们需要用真诚与诚意去打动他,让他看到我们北伐的决心与实力。” 赵眘闻言,赞许地点了点头:“一飞所言极是,真诚与诚意是打动人心的关键。我们不仅要展现出北伐的决心与实力,更要让韩将军看到我们为大宋奋斗的坚定信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