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篡位事件中,冯仁虽然未像林一飞等人那样在朝堂之上大放异彩,但他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可或缺的。他暗中调动兵力,确保了赵眘行动的顺利进行,更是在关键时刻稳住了皇城内的局势,防止了任何可能的叛乱发生。他的沉稳与果敢,也为赵眘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冯仁,”赵眘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情与敬意,“你跟随朕多年,忠心耿耿,朕深知你的能力与忠诚。今日,朕决定封你为皇城禁军统领,此职只听从朕一人的调遣。你不仅要继续守护朕的安全,更要确保皇城内的稳定,让朕无后顾之忧。”
此言一出,大殿内的众人皆是一惊。皇城禁军统领一职,历来都是皇权的重要支柱,其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赵眘将此职交给冯仁,无疑是对他最大的信任与肯定。
冯仁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随即被深深的感激所取代。他单膝跪地,声音坚定而有力:“臣冯仁,叩谢陛下隆恩。臣定当誓死守护皇城,确保陛下安全,不负陛下所托。”
林一飞等人望着冯仁,心中皆是暗自点头。他们深知,赵眘此举不仅是对冯仁个人的封赏,更是对皇权稳固的深思熟虑。将皇城禁军统领一职交给冯仁,意味着赵眘已经牢牢掌握了皇城内的军权,这对于巩固新帝的统治地位,无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而林一飞自己,也在此刻主动请辞了皇城禁军统领一职。他明白,既然篡位已经成功,自己就不再需要继续担任这个职务。将这个位置交给冯仁,不仅是对赵眘决策的尊重,也是对自己未来角色的重新定位。
“陛下,”林一飞恭敬地说道,“臣愿辞去皇城禁军统领一职,专心致力于枢密院与兵部的事务,为陛下分忧解难。”
赵眘闻言,微微点头,对林一飞的识大体表示赞赏:“林卿,你的忠诚与能力,朕都看在眼里。你既然有此意愿,朕自当成全。你且安心在枢密院与兵部任职吧。”
在妥善封赏了自己的核心亲信与盟友之后,赵眘转而面向那些在这场皇权更迭中因期望高官厚禄而跟随自己的文武大臣。这些大臣们,虽然在这场大戏中并未扮演核心角色,但他们的支持无疑为赵眘的成功增添了一份力量。赵眘深知,要稳固新政权,就必须妥善处理与各方的关系,尤其是这些在朝中颇具影响力的臣子。
“诸位爱卿,”赵眘的声音温和而有力,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大臣,“今夜之事,多得诸位鼎力相助,方能顺利成章。朕深知,诸位心中或有期许,或有顾虑,但请相信,朕定不会忘记诸位的拥立之功。”
言罢,赵眘逐一宣布了对这些大臣的封赏,虽然相较于之前的重臣,这些封赏显得较为有限,但每一份都经过精心考量,旨在平衡各方势力,同时又不至于引起过大的波澜。有的大臣被封为郡守,有的则得到了加官进爵的机会,更有一些因在特定领域表现出色而被赋予了新的职责。
大臣们听后,虽然心中对于封赏的轻重有所衡量,但总体上还是感到满意。毕竟,在这场皇权更迭中,他们能够保全自身,并有所收获,已属不易。更何况,新帝赵眘的言辞恳切,态度明确,让他们看到了未来朝堂上仍有晋升的希望。
“臣等叩谢陛下隆恩!”大臣们纷纷跪倒在地,声音中带着由衷的感激与敬畏。
赵眘微笑着点了点头,示意他们起身。随后,他说道:“今夜已深,诸位爱卿也辛苦了。朕知道,诸位还有许多事务需要处理,因此,朕特许诸位先行回府休息。明日一早,朕将在朝堂上正式颁旨,宣布今日之决定,并商讨国家未来之大计。”
大臣们闻言,纷纷表示感激,并承诺将尽快返回府中,准备明日上朝之事。他们知道,虽然今夜只是皇权更迭的一个小小节点,但明日开始,才是真正的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时代。
随着大臣们逐一告退,皇宫内的气氛逐渐平静下来。赵眘站在大殿中央,望着空旷的殿堂,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他知道,自己虽然成功登上了皇位,但前方的道路仍然充满未知与挑战。不过,他相信,只要自己能够秉持初心,励精图治,就一定能够带领大宋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于是,赵眘在侍卫的护送下,缓缓步入后宫,开始处理与赵构相关的后续事宜。他知道,只有妥善安置好这位前任皇帝,才能真正确保新政权的稳固与安宁。而明日一早,当朝阳升起之时,他将以全新的身份,迎接属于自己的时代。
夜色已深,宫灯稀疏,街道上行人渐稀,而林一飞却没有选择回家,他的心中挂念着更多关于国家未来的筹划。见时辰已晚,他索性邀上了同样心怀国事的胡铨、韩世忠,一同前往张浚的府邸。这四位,无疑是南宋当下权力最重的核心官员,他们的每一次聚首,都关乎着国家的命运走向。
张浚的府邸灯火通明,似乎早已预料到他们的到来。门庭若市之景在此刻显得尤为宁静,只余下几位侍从轻声细语地忙碌着。林一飞一行人被恭敬地引入书房,那里早已备好了热茶与笔墨,显然,张浚也在等待着他们的到来,共同商讨国家大事。
“诸位,今夜之事虽已尘埃落定,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张浚的声音沉稳有力,透露出一种不怒自威的气质。他的话语如同一根无形的线,将四人的心紧紧相连。
林一飞点了点头,神色凝重:“张相所言极是,我们必须迅速稳定朝局,以免生变。我提议,我们先草拟几个关键官职的人选,确保陛下皇权稳固。”
胡铨附和道:“不错,尤其是那些能够影响朝野风向的职位,必须慎重考虑。”
韩世忠则补充道:“同时,对于那些秦桧的党羽,我们也需要有个明确的处置方案,既要彰显新帝的威严,又要避免过度动荡。”
四人围坐在案前,开始认真讨论起来。林一飞时而眉头紧锁,时而点头赞同,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难以言说的秘密——秦桧,那个他不能相认的父亲,以及秦桧的继子秦熺。在权力的游戏中,他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既要维护新政权的稳定,又要保护自己的亲人不受伤害。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他们终于草拟出了一份满意的人选名单,并对秦桧党羽的处置方案达成了共识。对于那些罪大恶极者,自然是要贬官罢黜,而对于那些只是随波逐流、并未造成实质性伤害的人,则可以考虑从轻发落,以彰显新帝的宽容与智慧。
至于秦桧和秦熺,林一飞庇护下,使得他们得以在不赏不罚的微妙平衡中安然度过此次危机。这既是林一飞对亲情的妥协,也是他对国家大局的深思熟虑。他知道,过度的清算只会让朝局更加动荡不安,而适度的宽容则能赢得更多人心。
当一切尘埃落定,四人相视一笑,眼中既有疲惫也有释然。他们知道,这一夜的努力,将为南宋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今夜,我们共同书写了历史。”张浚感慨道。
“是的,但历史的车轮不会停下,我们仍需继续努力。”林一飞回应道,他的目光穿过夜色,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个更加辉煌的未来。
于是,在这样一个不眠之夜,四位南宋的权臣共同绘制了一幅关于国家未来的宏伟蓝图。
随着东方渐渐泛起鱼肚白,天边露出了第一缕曙光,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皇宫内,早朝的钟声悠扬响起,打破了夜的寂静,也唤醒了沉睡中的杭州城。
在张浚的府邸中,四人依旧围坐书房,丝毫未见疲态,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支撑着他们,那是对国家未来的期许与责任。张浚见时辰不早,便张罗着下人准备早餐,笑道:“诸位,一夜未眠,想必都饿了。来,先吃点东西,养足精神,好迎接今日的早朝。”
下人迅速行动起来,不一会儿,书房内便摆满了各式精致的早点,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四人简单用过早餐,精神为之一振。
韩世忠边吃边笑道:“林大人,韩某听说多年前你率军镇压起义军时,曾用过一种非常厉害的火器,那威力之大,无与伦比。这次新权初立,北伐之时,不知那种火器可否再次派上用场?”
林一飞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微笑,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他轻轻放下手中的筷子,缓缓说道:“韩老将军所言极是,那种火器确实威力巨大。不过,它并非寻常之物,而是我经过多次试验,精心配比而成的一种新型炸药,其威力远超之前的火药。至于它的配方,我自然不会藏着掖着,我会马上将其交给兵部,由专人负责生产,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