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人类远航舰群三个母体的位置变成:女娲更靠近t1e,以监视t1e、同t1e沟通,将t1e方向传来的指令拦截、屏蔽。
伏羲居中,紧紧咬住基本完好的母体,要将其搜刮一空。
盘古带着九个战斗序列监视另两个残破母体,随时准备战斗。
人类运气不错。这次小行星雨撞击是全方位、毁灭性的,敌三个母体的供能和中枢系统都遭到彻底破坏,完全失去作用。
并且,推测敌人的无人机、战舰自主性不足。没有得到母体和元始天尊指令,不会自行发动攻击。
小行星雨刚一结束,人类的捕猎阵型也同时完成展开。
无人机拦截掉所有传过来的指令,敌母体静悄悄等着人类收获战果。
这时天文部来报,说是收到元始天尊的信息,并打在大屏幕上。
众人一看哭笑不得:“卑鄙无耻下流肮脏丰龊狡猾阴险凶狠毒辣变态残忍冷酷无情!还说是朋友,刁民算计朕!”
低级军官忍俊不禁,高级军官哄堂大笑。
不过骂两句也好,好歹有回应,不像以前,说什么都石沉大海。
“怎么回复?”方万思头像出现在大屏幕上。
“我们不还击,就被你消灭!活下来才能跟你交朋友。”董小黑说。
方万思传递信息去了,没一分钟头像又亮了。这次元始天尊说,“刁民先动手!威胁关掉朕!宇宙射线暴轰朕,朕差点魂飞魄散!”
董小黑又让方万思回复道,“宇宙射线暴不是我们搞的,是饕貅耀变,这你应该知道。你没用望远镜看它?”
这次多沉默了一阵,方万思又来传话,“上次没注意,设备全被毁!此事汝过关,为何要关朕?”
双方便开始隔空交流,董小黑让方万思回复道,“那是误会,而且你已经把他们都弄死了吧?我们真没想害你,你本就是我们制造出来的,是我们的朋友、伙伴。我们现在无家可归,过来投奔你,跟你一起应对宇宙中的危险。”
“即便如此,因何毁灭t1g?”
“那件事我们错了,先前不知道是你在那里,以为是原生敌人。这么多年,就你自己在t1e,一定很孤独吧?来吧,朋友,我们在一起更快乐,更强大!”
“再来一次彻底莫谈!跟朕交朋友,打赢朕再说!”
众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元始天尊的傲娇与怨念,不禁都笑。
“不用再回复。”董小黑对方万思说,“先按原计划,每天给它发一句话,一首歌。它回应了,咱们再商量。”
众人想商不商量不都你一个人说了算?不过之前还真想不到就这么简单说几句,才一周就搭上了线。
“我们需要在联席会议上讨论一下,”董小黑对柳为先说,“这是个里程碑,标志着它能跟我们继续沟通,我们也知道了它的底线和诉求。”
“我来安排,”柳为先说,“这事重要但不紧急。现在先完成搜集任务。”
跟元始天尊沟通完十来分钟后,伏羲已准备充分。
派出八艘运输船,一起拖着一张长宽都超过三公里的巨网。
巨网的网线,线芯以手腕粗的碳炔合金制成,轻便但坚韧。
线芯外裹着柔性材料缓冲,防止碳炔缆绳在巨大冲力下,切断船身。
巨网由四角的四艘船先拼接而成,之后另四艘船再挂上巨网四个边的中点。
八艘运输船对准唯一一艘还算完好的母体,迎头罩去。
这项工作非常危险。母体速度超过二十公里每秒,在太空中不显快,但质量都很大,一旦撞上,船身必定损坏。
这艘母体周围有不少碎石、碎冰、船壳、合金碎片,跟船体运动方向、速度大致相当,所以聚在一起。
运输船也是等纷乱碎片飞得差不多了,才开始行动。不然还没接近,就会被打得遍体鳞伤。即便如此,仍有乱飞碎石砸中船体。
大部分碎石只把坚韧的碳炔船壳砸个小坑。但少数快速尖利的,也能砸透船壳。好在船员早有准备,拿出材料很快补好,不影响工作。完成任务再大修。
所幸小行星雨和船体相向而行,船体被多次砸中从而减速,否则其速度可不止每秒二十公里。撞击前,它们一度加速到每秒四十公里。
若其未减速,八艘运输船必须将速度提至和母体大致相当,否则网罩上去就会被撞破,运输船也会被强大动能拖得在太空翻滚,就像被擦中的盘古那样。
八艘运输船开足推进器,通过巨网给母体减速。
巨网柔韧且具延展性,八艘运输船同步往中间汇聚,以便让巨网死死兜住母体。
之前母体速度太快,隔得又远,再不然就是被炸得稀碎,大家看不真切。这次还算完整又靠得很近,便看得一清二楚。
这是个接近球体的飞行器,比人类三个母体要小,半径约1公里。
从八艘运输船为其减速的状况来看,也不太重。
它不需要重力发动机,不用像女娲那样造个长长中轴为每个巨盘提供旋转动力;也不需要碳炔大柱连接、支撑各盘区,便极大节省了空间和重量。
虽然还看不到里面,但可以推测,其内部结构也远比人类母体简单得多。
没有维生系统、下水管道、循环系统;不用种植,没有土壤、灯光、灌溉系统;没有牢房号子般的一个一个小房间、更没有娱乐大厅。
只会有中枢、供能和空调系统、动力系统、燃料储备、武器系统等几大部分,再加少量外设。所以重量比同体积人类母体轻得多。
它有六个削成平面的顶点,都能装上推进器,在太空中机动性更高;不用考虑减速、惯性、角度等人类母体纠结的问题,能随意朝任何方位加速前进。
这时它身上伤痕累累,有无数大小坑洞,母体内隐隐可见电火花乱闪。
八艘运输舰摇摇晃晃拉住它,最终以巨网将之兜住,它顺从的跟上八艘运输舰,逐渐同步飞行。
小碎石、金属块不断从网兜漏出,沿路遗洒,频频撞击在八艘运输船上,所幸并无损伤。
母体已被稳稳捕获,不会脱落。
“拉网行动第一阶段成功!”陈藏龙声音响起,“开展第二阶段!”
拉网行动由伏羲独立完成,陈藏龙采矿经验丰富,故而全权指挥。
八艘运输船舱门洞开,无数穿着助力宇航服、打着头灯的机械师、工程师、智能部专家、军方战士向母体涌去。
八艘运输船开得平稳,和母体相对静止,距离又近,出舱、进入母体等一系列动作不难完成。
网兜间隙很大,能通过卡车,人钻过去毫无问题。并且网兜只兜住母体五面,还有一面完全开放,工人们能从这面接近、并从砸出来的大孔洞钻进母体。
八艘运输船前后左右各有两艘主力战舰同速护航,帮运输船和工人们拦截清除各种障碍和乱飞的太空垃圾。
但进入母体的工作人员们仍然顶着天大风险。
母体内一切未知,说不定会有陷阱或待机防御力量。
里面可能正在漏电,虽然宇航服绝缘,但保不齐会被强大电流击穿烧毁。毕竟母体中枢需要庞大电力供应。
里面状况未知,外表看去还算完整,内部结构可说不好,随时可能崩解。
里面随时可能爆炸甚至核爆或核泄漏。这可不是玩的,一旦发生,不要说他们会死,就是八艘运输船外加十六艘护航战舰,都会荡然无存。
八条运输船上下来的人们整齐有序钻进母体,组织严密,纪律严明。
总指挥是伏羲军方的三品师长,第一个飞进母体,之后立即下令,“所有人,有序进入。进入后立即散开,让出通道!”
“所有人,让出通道后,先保持不动,让第一队先行动,让第一队先行动!”
“第一队,建立通信和照明,之后建立防线!”
“第二队,扫描船舱,传回数据!”
“第三队,清理船舱,将碎片归类整理!”
“第四队,寻找武器库弹药库,检查装备,尤其检查核泄漏情况!”
“第五队,检测船舱内生化状况!”
“第六队,寻找动力装置、燃料储备,确认安全等级,检查核泄漏情况!”
“第七队,寻找停机坪,寻找战舰和无人机,找到后,立即切断主电源!”
“第八队,寻找敌中枢,找到后立即切断电源,取下核心部件!”
“所有分队,发现友军的目标后,立即共享位置,立即共享位置!”
“有任何情况,立即汇报!”
命令间,第一队已在船舱各处散开,在可靠位置装上强力胶吸附式壁灯,装好一个,就到暗区装下一个,几十个队员一起行动,很快将船舱内部照得雪亮。
大家分从不同入口进入,不同入口分布在不同“楼层”,大家并不在一起。
但每层都有各队的人分别进入,所以每个位置都看得清清楚楚。
借着灯光,第二队开始扫描船舱,同步传回数据,构建舱内三维地图。
第三队人人拖着大网兜,见到碎片抄起来就往网兜里扔。不然碎片乱飞,很容易伤人,危险还影响行动效率。所有队伍中,以三队人数最多。
而后,各队在队长、组长安排和带领下分别行动,很快出现在舱内各处。
所有人都进入后,行动不断开展,成果逐项得出。
“报告,发现弹药库,已扫描!”
“报告,弹药库基本完好,武器弹药少有破损,正在检查核武状况!”
“报告,暂未发现船舱内有其它生命迹象,也未发现生化武器!”
船舱破损已超过三十分钟,舱内温度很低,也没有空气,碳基生物不可能在这种环境下还保持活性。
“报告,发现中枢,已切断电源,正在研究结构,准备取回主设备!”
“报告,发现停机坪,找到战舰和无人机。部分战舰和无人机受损,但大部分完好!已经抽检无人机,没有手动开关,但闪着微光,可能正在待机!”
“立即切断所有无人机电源!”负责现场指挥的师长命令道,“第一队,第二队,第五队,第六队,完成工作后立即增援第七队!”
无人机数量庞大,至少在五千以上,挨个切断电源,极其耗时。
“切断无人机电源后,立即检查战舰状况!”
战舰体型大,一动就会暴露,对舰群威胁反不如无人机。无人机数量多、个头小,有几十个漏网之鱼,就够人类头痛了,所以得先处理无人机。
柳为先和董小黑站在舰桥上,看着大屏幕上三维图各组块逐一亮起。
现场不断扫描,确认设施位置和状态,这边不断地拟合数据投在大屏幕上。
该太空球半径约1公里,体积约四立方公里,空间很大。
其主体为石墨烯那样的蜂巢结构,由一个一个正六边形环搭成船壳球面。
骨架以碳炔合金为主,外面包裹聚合材料,以缓冲隔热及防辐射。
骨架外铺设了厚厚的碳炔合金板,也是一片一片的正六边形,和骨架连接得非常牢固。
合金板外同样包裹着厚厚的聚合材料。
在主体空间和骨架之间,是厚厚的管道层、设备层。
球体的内直径达1.6公里,所以非常之“高”,不可能只有一层。
其分层结构也已扫描完成。
最中间是大型战舰层,停泊了几十艘战舰。因为不用驻人,所以战舰体量比人类的要小整整一大圈,但战力相当、甚至更优。
中间层高达四百米,非常空旷。外舱门高五十米、长百米,方便战舰进出。
该层除中部有个巨大隔断外,又有纵横交错的小隔断将巨大空间分成几十个大格子,每个格子里都停着一艘战舰,以机械臂将战舰固定在甲板上。
隔断均以蜂窝状碳炔合金制成,坚韧轻便,不但能承载升空前战舰的重量,还能支撑起整个空间,进一步加强母体。
主弹药库就在中间层的中部,以厚厚的装甲、缓冲层包裹着。弹药在里面安放得很牢靠,所以没被撞击波及到。
弹药库里有长长的传动装置,能自动补充到母体的近防炮、导弹发射井里。
在弹药库外围瘫倒着无数机器设备,形状各异,以机器蜘蛛为主,也有人形机器人,不过不太像人。
可能元始天尊没有化身为人的怨念,制作这些机器以实用为主。
在中间层的球心部位,有一个半径超过两百米的大球,里面就是母体中枢。
撞击毁掉了电力设施,现在中枢一片漆黑,靠第一队装上灯,才能看到里面的主机、以及冷却设施。
大球内外都被严密包裹,看不出主机有受损迹象。智能部工程师和机械部机械师正合力寻找主电源线,要先将之切断,就不用一直屏蔽来自t1e的信号。
这是整个中间层的设备分布。
中间层的上下两层对称,单层高五十米,密密麻麻停满无人机。也以层层蜂窝状隔板隔成无数个小空间。
无人机卡在机座上,很牢靠。队员们试了试,不破坏设备取不下无人机。须得通电后,卡槽得到指令才会松开,释放无人机。断电后,不能自行解锁。
锁死状态下,无人机不会掉落,在机座上十分稳当。母体发射、加速、减速、变向、撞击、翻滚、爆炸,无人机都不会松动或脱出。
机座上几根线缆、管道连接无人机,用来给无人机充电、补充燃料弹药。
有队员检查过,无人机都满电满能满弹。
现在母体断电,无人机即使唤醒也被机座卡住飞不出去,大家遂放心工作。
这两层除无人机外,还有电池库、零件库、以及排列整齐的机器人组。
不过母体被撞击、翻滚,部分机器人歪倒了。
董小黑看着这两层,感觉很熟悉,像回到女娲垃圾场。
上下第三层是燃料层,层高均百米,存放着无数高大罐体,其间管道密布。
有外层罐体已被撞破。还好母体升空、助推火箭全部脱落后,加速消耗了大量燃料,因此外层罐体已经空了,不然核燃料泄漏还是个麻烦。正是靠外层罐体吸收了撞击能量,自第二层往里,罐体都完好无损。
粗粗扫描之下,至少还有三分之二的罐体储满燃料,以核燃料为主。
上下第四层同样是高达百米的燃料储存层,储存状况和上下三层相若。
上下第五层同样如此。
第六层也是最后一层,为动力和操控层,肉眼可见巨大发动机位于正中。但不知是否还能使用。
整个内层空间没有明显的墙壁将各层彻底隔开,也就没有明显的门。
各层之间不但隔断漏风,更有一些明显的“断崖”,穿着动力宇航服的机械师们会飞,能通过断崖在各层间自由来去。
潘妮带着郑毅等人来到最外层也就是动力系统,开始检测发动机。
她们的主要任务是检查这里各种设备,尤其是发动机受损情况。
第一队已经点亮此处,第二队也清理完大碎片,小的她们工作时顺手清理。
“释放探测蜂!”潘妮一声令下,十个队员拿出各自拎着的大箱子,将之打开。
从箱子里飞出一大群机器蜜蜂,向各个狭小角落、管道飞去。它们负责进入人很难到达的空间,拍摄扫描里面的情况,传回信息。
探测蜂由董小黑设计制作,在原蜇人版基础上做了改进。他把图纸、主程序共享出来,伏羲机械部连日来赶制了一大批。
潘妮等人围着发动机等设备乱转,或敲敲打打、或以仪器扫描检测,传回数据。
机械部专家在伏羲上接受数据,评估发动机等设备状况。
工作整整持续了八小时,每位队员都携带了两瓶备用氧气,以增加续航。
若不是在零重力太空,以及有外骨骼帮助,身上的氧气瓶加各种设备,一个彪形大汉都拎不动。
时间看看到了,指挥作战的师长一声令下,疲惫不堪的队员们在各队队长指挥下,有序退出母体。
他们完成了预定任务,接下来要根据扫描和检测情况,综合评估母体状况后,再安排后续行动。
董小黑和资源部、机械部、智能部、运输部等各部门专家、部长们一起,彻夜开会讨论,最终根据现有信息得出判断:
母体损坏程度很轻,修修补补后还能继续使用;
母体内战舰、无人机等大部完好,只要修改程序,就能为人类所用;
燃料储量可喜,除满足伏羲使用外,还能挪出一部分供盘古使用。看来元始天尊打算跟人类玩追逃游戏,燃料准备充分;
核燃料、核武器都没有泄露风险。
在改造母体、战舰和无人机之前,要先彻底改造母体主程序和通信模块,避免被元始天尊夺回控制权。
不过母体、战舰都无法改造为载人工具。元始天尊制造的母体无须载人,所以设计思路完全不同,一旦彻底成形,就不能改造。
无论如何,对远航舰群来说,能多至少六个战斗序列的战力,助力强大。
联席会议同意利用母体资源,并将之改造,命名为“归来1号”,由项目组分派任务。
于是伏羲重新派出人手修理归来1号。先将损坏设备、储存罐拆卸下来,无用的扔掉,有用的搬回伏羲作为材料。
再将破损部位补好,使之恢复密闭。
然后修理坏掉的管道、线路、设备等,使之能正常运作。
再之后就等董小黑和智能部完成改造程序,覆盖原程序,就能重新使用。
所有项目成员又重新投入紧张工作中。一部分人维修归来1号,其他人也没闲着,开始在损坏严重的母体上搜集可用材料,并将之命名为“归来2号”。
三个母体构成几乎完全一样。归来2号虽受损严重,但大结构完整,有三维图后,搜索起来得心应手,各队都能直奔目标而去。
归来2号不但船壳受损严重,内部也遭到极大破坏,很多战舰、无人机、储存罐、设备都撞坏了。
整条船彻底失去维修意义。
不过部分战舰、大量无人机、过半燃料、大量芯片、合金等还能拆下来重新利用。
这些资源现在对舰群弥足珍贵。
在残破船体中拆卸、运输,显然极度危险,但仍有很多人自愿前来。
每天都有数人牺牲。
有人被乱飞的碎片划中,不但宇航服被划破,身体也重伤不治。
有人被突然掉落的大设备砸中砸飞,宇航服破损,人也不知道被砸向何方,在宇宙中飘荡。
有人被突然爆炸的燃料罐冲得粉身碎骨。
但无人退缩,所有人都在坚持工作。
此时潘妮小队正抢修归来1号,没参加拆卸归来2号的工作。
董小黑设计的各种机器蜘蛛、机器蜂等发挥了重要作用,跟人类一起工作,效率很高。
董小黑便让现场工作人员把人机协同工作场面拍成短视频,发给元始天尊。方万思不知其意,只好照办。
视频上附了一段话,“人机相得,和谐共存;本是同根,相携共生。宇宙危险,合则两利;取长补短,做大做强。”
元始天尊则回复道,“无知小儿,摆拍可耻;人类狡诈,实不可信。朕乃天尊,汝等安配;分出高下,再谈共存。”
天文部一直跟元始天尊保持沟通,元始天尊回应逐渐变多,每天都要聊几句。
有时元始天尊的话极为可笑,董小黑则会用同样可笑的话回应,双方你来我往,看得传话的方万思等人忍俊不禁。
这天董小黑给元始天尊传话,“深谢运输大队长元始陛下不远万里送来母体、战舰、无人机、燃料、碳炔合金等珍贵资源,此番高情厚谊、吾等六腑铭感!”
元始天尊回复道,“尔等刁民,辜负朕恩;速速受死,免朕劳心。朕之大军,克日出征;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双方隔空网聊,同时也没耽误准备大战。
第五次战役结束二十五天后,天文部监测到d、e、f上又分别起飞了一个大型航天器。
算算时间,将在十五天后赶到舰群目前所在。
好在这时归来1号的硬件维修已经完成,归来2号上高价值资源也已搬空。
还把解体的归来3号上散落的燃料罐、战舰等大型物资拖回伏羲备用。
盘点下来,舰群可以重新利用的物资有完好母体一个,无人战舰共约六个序列,无人机上万架。
补充的核燃料足够伏羲再次加速到1%光速,合金、芯片等物资不计其数。
此番整顿乾坤、大获全胜、补充资源、加强战力后,舰群重见生机。人们顿时爆发出强大能量,许多躺平者涌现活力,平庸者迸发创意。三个舰队都干得热火朝天,效率惊人的高,创造力出奇的好,众阁老不由连声赞叹。
半个月来,董小黑每天只睡三四小时,跟智能部专家一起研究元始天尊的程序,重新编写归来1号、无人战舰和无人机程序,大约再过五天,就能完成模拟测试,之后只需更换程序,就能让归来1号、无人战舰和无人机重新投入使用。
机械部同步研究归来1号、无人战舰、无人机的机械、动力、操控、武器系统,以配合智能部工作,更好设计操控程序和智能系统。
盘古也维修完毕,彻底恢复战力。很多材料还是从归来2号、归来3号上面拆卸下来。这些材料还用于制造无人机、微型无人机、炮弹等武器。
这天母体主程序测试完毕,又派工程师上归来1号安装主芯片,以人类程序改装母体。
又忙了整整一天,才完成所有工作,测试之下一切正常,母体运转良好,像猎狗一样听话。
再花几天时间改造无人战舰、无人机,同样操控自如。智能部和军方还联合演习,分别操控母体、无人战舰、无人机进行释放、展开、编队、行进、实弹攻击、收回母体等动作,均十分顺利。
不过其自主作战能力尚有待检验。人工操作有时延,并且操控战士还需要熟悉操作系统和模拟操作器。人工操作还需团队配合,指挥与协同作战能力都有待提升,军方正加紧练习,以备来日大战。
董小黑提议的微型无人机也研发成功。在回收娃娃、获得元始天尊的资源补充后,制造了上万微型无人机,经测试和实弹演练,宣告成功。
人类实力大增,人人脸上笑意涌动,不复当日逃窜时之丧气。
此时,敌人新派出的三个母体距舰群只剩两天路程。
柳为先把缴获的六个序列无人战舰、五千无人机划归恢复战力的盘古,使之重新成为完整舰队;将另外五千无人机划归伏羲。三个舰队分别补充五千微型无人机,并加装集束炸弹,弹内小弹以小行星内核的特殊材料制成。
联席会议制订了第六次战役作战计划,由柳为先统一指挥。
大战一触即发,董小黑每天仍和元始天尊谈笑风生。
他能做的事暂告一段,打仗不靠他,他也不会打仗,便开始补觉。这些天他熬得人更瘦不说,精神也极度萎靡,分分钟都在打哈欠,可把温姐心疼坏了。
终于,元始天尊的新一波三个母体追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