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黑洞之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7章 建设新家园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再十五天后,临时实验室里的生物们仍然活蹦乱跳还试图越狱,各种指标一切正常,也没有感染到什么脏东西的迹象,人类便迈出了在t1e的第三步。 一长排车辆从垃圾场驶出,上面坐满各部门先行者。 他们要以自己肉身试毒,同时也带着各项任务。 机械师要在周围兴建工厂、宿舍;农业专家要开始耕地、播种;化学家也要兴建工厂;矿学家要继续勘探资源、矿产;军方要在营地周围建立防线,并进一步深度探索t1e,在远方建立前哨站; 医生们要监测先驱者的身体状况、生理指标;运输部要建立交通线、交通站;天文部要建设气象和天文观测站。 母体外,工作如火如荼开展着,一切顺利。母体内,人们也在按部就班做事,静待结果。 这天任平生找来董小黑和温姐,请他们坐下,然后说,“小黑,小温,过去半年,真是辛苦你们、也委屈你们了。” “我还好,就是小黑...”温姐说着眼圈红了,“那两天真像在黑洞里。” “都过去了。这是追寻正义必须付出的代价,我想你们也是这么想的。” “嗯。”董小黑答道,“他们接受了审判,一切就都值得。” “这次请你们来,是想问问,最近永生进展如何。” “刚开始重新研究。之前不是被关黑屋里,就是忙着跟元始天尊打架。有个问题我还没想通,还需要一些时间。另外,我需要克隆体来完成最终实验。” “克隆体的事我会在联席会议上提案,你也要参加,大家会支持你。不过可能要在人类建设好基地后才能开始。” “好啊,我也需要一些时间准备。” “联席会议有个提议,想请你们考虑。” “您请说。” “很多人提议,想请你先复活小梨,然后请她在庆典上献艺。大家还记得几年前重生庆典上,她跟大家的约定。大家认为,那将是最完美的庆典。” “我没有绝对把握。”董小黑说,“我不确定那样的小梨,会不会是原来的小梨。不过根据前次实验来看,她跟以前一样擅长歌唱。” “那就够了。克隆体外形跟她一模一样,她往台上一站,就能勾起大家的美好回忆。另外,如有可能,也想请你同时复活最后一战牺牲的十八勇士,她们会成为英雄代表参加庆典。” “好啊。”董小黑说,“只要有克隆体都好办。但她们是不是每个人都留下了dna?” “不是所有人都留下了。这事需要医学部和生物部也参与进来,联席会议会讨论此事。” “那就行了。不过我也有一个请求。” “请说!” “我想同时复活我另三位朋友,叶好孟、花无果、严月容。” “严月容我记得。叶、花两人也是在战争中牺牲的英雄吧?你在联席会议上提出来,请大家投票。” “还有,关于永生的管理法规,是不是也该立法了?” “该立法了。你作为首席专家,可以在联席会议上提案,大家一起推动立法,应该会由督察部来主导。” “那就没问题了。” “那先这样?我代表人事部及联席会议,感谢你们过去几年的杰出贡献!” “嘿嘿。”董小黑挠了挠头,“你们不嫌我们胡闹?” 任平生微笑道,“是挺胡闹,不过高强才真是丧心病狂。大家会忘记过去的不愉快,只记得你的卓越。你拯救了人类,还将带领人类走向全新高度。” “那我就放心了。” “去忙吧!下次联席会议见!” 董小黑和温姐回去便重新全情投入到永生研究中。 但困扰董小黑的问题,还是没得到解决。 有天温姐看着一筹莫展的董小黑,突然灵光一闪,“要不我们去找阁首聊聊?感觉这老头挺神的,说不定能给我们新思路。” “好啊。” 温姐当即找秘书预约时间,阁首最近很闲,上午预约,下午就能见。 董小黑说明来意,阁首让他们先说以前的思路、进展和现在遇到的问题。 董小黑便细说一遍。这么复杂的事,准备又不充分,即使他进步颇大,也说得磕磕碰碰。温姐在旁不断补充。 阁首一言不发认真听完,思虑片刻后再问,“所以你们认为,大方向没有问题,只是欠缺了关键的一环?” “是,我们不知道那是什么。”董小黑撅嘴道,“好像记得你说过一句什么,当时挺有启发,后来给忘了,现在打死想不起来。” “我说过?”阁首笑道,“看来我还没老得一无是处呢。这么难的问题,我怎么能想得到答案?不过咱们可以聊聊。” “好啊。就是想听你的看法。” “你们对人的认识已经很全面深刻了,我觉得我也帮不了太多忙。不过我可以说一些你们不知道的事,看看是不是能有启发。” 董小黑和温姐没有说话,只静静看着他。 “你们还在小黑屋时,联席会议有次提起你们,有阁老问了两个问题:为什么你们如此固执?为什么你们又如此优秀?别人想不到的办法,你们能想到。全舰群四百万人,数千高级专家、数十阁老,除了你们都是傻子吗?” “大家讨论来讨论去,最后有人偶然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说不出话来的想法。因为你们,尤其是小黑,足够孤独。” “啊,就是这个!”董小黑没忍住插话道,“孤独,上次你说的就是孤独!” “听阁首说完!”温姐嗔道,“好不容易学会,又都忘了?” “没关系,”阁首仍然微笑道,“你刚才提起时,我就感觉,可能是这个。当时大家问她,为什么会这么想;她反问大家,你们孤独吗?” “所有人都被她问住了,陷入沉思、无人说话。然后她说,人皆孤独,包括我们这些看上去高贵尊崇、被鲜花赞誉环绕的阁老,也都孤独。但我们用错误方式疗愈孤独,吃错了药,于是越治越病,越治越傻。” “她又说,我们这些人,习惯了在人群中被簇拥被赞同,早忘了孤独是什么。可这种繁华虚浮而短暂,一当我们离开人群,便不可遏制地失落。我们不知道那是什么,也不敢想那是什么,就用最熟悉最本能的方式来宽慰自己。” “她说,人很矛盾。在人群中厌恶吵闹,独处又倍感孤单,总在繁华和落寞中来回横跳。以前地球上的人们,在大城市呆久了总想避世,真跑到山里隐居又觉得无聊。孤独让我们痛苦,于是就想从孤独的黑洞中挣脱出来。” “其实孤独是人类天性,也许我们不该如此害怕它。世间每个人,几乎每天都会有或长或短的孤独感。如果总是厌恶它、抗拒它、逃避它、想甩掉它,就很可能病急乱投医,开错方吃错药。” “孤独并不可怕,但如果我们害怕孤独,就会把自己变得可怕。在逃离孤独的路上,人们把自己变成黑洞,吞噬别人、最后吞噬自己。” “有很多伟大的人,是先孤独、再伟大。像孟德尔、叔本华、贝多芬、梵高、曹雪芹、马克思、梭罗,都是世俗眼中最孤独的人,如果他们害怕孤独就放弃高贵,说不定反会被孤独吞噬,更不会有那些伟大思想和作品诞生。” “他们中很多人主动选择孤独,杰作便是孤独回赠的厚礼。我们惊叹于董小黑能想出四百万人都想不到的绝妙办法;也应该同样惊叹于,大师们的作品,是数以亿计的人加起来都无法完成的惊世之作。 “我们害怕孤独,便在恐惧中走向人群,将别人拉进我们的孤独力场中,拿别人的欢笑和幸福献祭,妄图驱散孤独。阁老控制激励师,高品控制低品,父母控制子女,无人可控便摆弄娃娃,我们都在控制他人之人生,让自己摆脱孤独。” “所以我们从未伟大过,也配不上永生。我们和在激励师幻境中获得短暂欢愉的低品公民们实在没什么区别,他们玩娃娃,我们玩真人。董小黑认为我们害死薛小梨,没错啊,就是我们把薛小梨拖入黑洞之内。” “董小黑远比我们孤独,一个人被孤立长达十年之久。即使我们发现了他,他也只是和温如玉、薛小梨等很少的几个人交往,并在垃圾场独自工作。” “他需要朋友,可他不需要虚伪的逢迎和吹捧;也不需要处处鲜花和时时高光,只要三五良朋,就能安度一生。” “人群让人迷惑,孤独使人清醒。记不记得,每次我们开完一整天会,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是回到家里,听着薛小梨的歌喝一杯红酒,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 “社交使我们获利,也耗尽我们精血,只有孤独才能让我们恢复元气。每一次社交,每次一次争吵,每一次讨价还价,每一次勾心斗角,都让我们疲惫不堪。只有独处,才能重新唤醒早已远离我们的自由灵魂。” “人群使人肤浅,孤独让人深刻。我们为什么要投票?因为害怕犯错。只要别人也同意,就说明自己没错。如果有一天我们发现,所有人都跟自己意见相左,还敢理直气壮吗?” “所以我们才强调团结。只要团结了,那就不会错;就算错了,也不用担心。所以在我们看来,董小黑才显得那么固执那么奇怪那么格格不入:你为什么要跟我们不一样?你怎么敢跟我们不一样?” “人群使人摇摆,孤独让人坚持。我们这些人,说白了都是随大流,从来不敢坚持自己的看法。我们只在涉及自身利益时,才固执己见。那根本不是什么坚持真理,只是狼在驱赶跟自己抢食的同类。” “孤独者惯于孤独,从不害怕与别人不同。所以董小黑敢独自迎战全体阁老,敢直面舰群所有人;敢坚信自己的路,哪怕为千夫所指。” “人群使人愚蠢,孤独让人聪慧。有人一起犯蠢,就会感觉自己很聪明。赞同者越多,聪明幻觉就越深。为了获得赞同,我们拼命攫取权力。权力越大,合者越众,质疑越少,幻觉越强。” “我们以为聪明可换赞同,赞同可换权力,其实大众完全无法分辨真相虚妄。不假思索者判断正误高下,从来只看权力高低、或者是否符合自身想象。真相很难流通,权力和自矜才是世间通货。” “我们靠媚俗获得赞同与权力,又同时因媚俗而愚蠢,得到的权力还给愚蠢雪上添霜。如果媚俗是变蠢的第一步,那权力就是变蠢的完结时。” “如果多数人正确,智慧就不该稀少;如果多数人英明,伟大就不该珍贵。就像以前地球上每个冲进股市的人,都觉得自己足够聪明,将大赚特赚。如果他们能穿越未来,就会发现自己炒股一生,贫困一生;钱存银行,反能保全。” “媚俗者迎合,孤独者倔强;媚俗者摇摆,孤独者坚持。只有孤独者才能聪慧伟大,能敏锐捕捉到不被多数人发现的真相。但当他们说出真相时,媚俗者却无法认同,于是他们更加孤独。” “如果孤独者改变想法,就将在获得赞同的那一刻起,变得和我们一样庸俗浅薄。只有一直孤独,才能一直骄傲。当他们继续孤独,就会收获更多真相,变得更加聪明。而庸俗者只在生死关头,才会突然聪明起来。” “不是所有杰出贡献都由孤独者做出,很多工作需要讨论、激发、碰撞与竞争。但当整个社会都在迷惘或躁动时,只有孤独者才能摆脱人群的牵拉与混沌,独自做出创造性思考和举动。” “这就是董小黑为何与我们如此不同;为何总能提出我们想不到的奇思妙想;为何一定要我们答应他的条件;为何又能勇敢站在所有人对面、承受那些我们难以想象的酷刑和痛苦。” 阁首回忆完又说,“以上就是她当时说过的话,事隔多日,我还记得清楚。她说完,所有阁老包括我都沉默了。她说得不好听,可我们都认为,她说得对。我们老了,走得太远太偏了,已经不能再次孤独,只能看你一骑绝尘。” “既然孤独是人之天性,既然孤独让人所以为人,解析副本缺少的隐藏一环,说不定就是孤独。少有人认为,孤独是人性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大多数时候我们把孤独看成负面情绪,这也许并非真相。我说完了,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我知道怎么办了。”董小黑看着阁首说,“你跟他们不一样,你在享受孤独,对吗?” “每个阁老都有自己的癖好,用来杀死孤独。” “你的癖好是什么?” “我喜欢翻阅文明库,在故事里看到每个故者之寂寥;我喜欢网上潜水,在吵嚷里听到每个生者之落寞。当我发现并不只我一人,孤独就没那么可怕。” “原来如此。” “那我就等着听小梨唱歌了?” “好,我们走了。” 半月后,首批出舱者安好无恙,预定任务也已完成。母体四周,兴建了大量住房,供迁出来的人们暂住。 房子建得不高,因为风实在太大。 也没必要建很高。地球时代,人类动辄两千万人窝在不过四百平方公里的狭小城市里,必须高楼林立。现在不过四百万人,宜居地却超数百万平方公里,人手一栋庄园还能配千亩良田。 医学部和生物部联合宣布,第一批出舱者未感染任何脏东西,人类和t1e原生生物相安无事、互不侵犯。于是百万人第二批出舱,同样带着各种任务。 他们要兴建城市、兴办工厂、开采矿物、获取能源、种植耕作,重现人类在地球曾经的繁忙与辉煌。 三个月后,才轮到董小黑等高级专家、及阁老们第四批,也是最后一批出舱。 在此之前,他们仍将窝在母体内,不与t1e自然环境接触,以防万一。 随着建设进行,人类能源开始紧张,便建造了大量风力和潮汐发电设备,所有屋顶都铺上了太阳能电池。 之前元始天尊也铺设了大量太阳能电池,占用了广袤空间。所幸之前t1e只它一个设备耗电,t1e又足够大,人类还有发展空间。 t1e原生动植物不少。但能否食用,尚需时日观察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还得种植地球作物。 农业部试验后发现,t1e阳面一直对着t1,没有昼夜,24小时365天光照不间断,除了冷暖气流交替,几乎没有温差。自然状态不适合地球作物生长。 农业部研讨后提出方案,元始天尊庞大的太阳能方阵能遮阴挡雨。若以可控隔板连接两块电池间缝隙,隔板打开时,下方有光照,是白天;关闭隔板,秒变成黑夜。种菜的同时还不影响元始天尊发电,双方皆大欢喜。 至于降温,也很好办。 阴面有大量冰川,阴阳交界处有大量冰凉的冰川融水,可以开挖沟渠,铺设管道,将冰川水引来,流至种植区,地表温度就会下降。通过阀门调节流到种植区的冰水量,就能调节种植区的温湿度。 又在太阳能电池下铺设水管、喷头模拟降雨,满足不同植物需求。 再将种植带分区管理,人为制造出地球上热带、沙漠、亚热带、温带、寒带乃至高海拔和极地气候。在各分区分门别类种植地球上的经济和观赏作物,如荔枝、芒果、樱桃、鸡枞、松茸、绿绒蒿、杓兰等。 从阴面冰川到阳面海洋,广阔的阴阳交界处就有纵横交错的河流。河水从冰川融化时接近零度,一直到入海时近二十度,适合不同鱼类生长。 这些河流最长不过两千公里。阴面深处百公里即为亘古不化的冰川,是河流发源地。之后冰水越过阳面,一路向海,汇入直线距离一千公里之外的浩瀚大海。 适合人类生存的陆地,即在这宽不过两千公里,周长约三万三千公里的狭长地带。海上有岛,但都过于炎热、无法降温,连元始天尊都嫌弃,未建基地。 元始天尊占据大量平原建设太阳能电池阵,董小黑与之商议,逐步搬迁、改造电池阵,部分土地用来耕种、养殖地球动物;部分用于居住、工作。 人类保证元始天尊的用电量,承诺今后会让它吃得更饱,它便愉快答应了。 于是资源部、机械部、化工部联合行动,先用人类建造的潮汐发电和风力发电设备给元始天尊供电,同时改造太阳能电池阵。 之前元始天尊的太阳能电池一块挨一块,无数块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长宽均超过三百公里的巨大电池组,在太空都能看到它熠熠生辉。 当时还将之作为重点轰炸目标。 现在,机械师们要先拆下它们,架上更高支架,将之抬高。最高者高达三十米,以种植高大植物。每两块间留足空隙,填上遮光隔板。 并在太阳能电池下方铺设遮光材料,使阳光无法透过太阳能电池。 再改造电池阵下方,挖出沟渠,铺设管道,根据植物特点改良土壤。 然后在电池阵四周遮上隔板。若隔板全部关上,电池阵下方将变成黑夜;全部打开,又会有温和阳光照耀,帮助植物生长。 电池阵下巨大空间中,埋藏了无数通风管道,即使隔板全部关闭,植物们仍能自由呼吸。 再装好各种传感器、仪表、温湿度控制设备、自动化设备等,这个超千万亩的巨大种植空间就改造完毕。太阳能电池重新工作,元始天尊得到更多电能,对董小黑赞不绝口,好感大增。 农师们迫不及待洒上各种种子,以水果蔬菜、畜牧草料为主,人们渴望餐餐都吃天然食材,已经许久。 还有两个庞大工程要建设:防风林和防波堤。 阴阳两面温差极大,t1e大气循环十分剧烈,每天都有狂暴的风吹过。 登陆时,在千米高空,隔着厚厚船壳能听到外面狂风呼啸,感受船身颤抖。 若不是登陆时船上伸出粗大“爪子”,牢牢抓住地面,都担心女娲会被吹跑。 潮汐更是惊人。t1e距恒星太近,只有0.029个天文单位,虽然t1恒星只有太阳质量的百分之九,但引力却是太阳对地球引力的百倍还多。 更是月球对地球引力的八百倍。 t1e轨道不是完美圆形,也有近日点和远日点。在近日点,海水会被拉到更靠近恒星的球面上,阴阳交界处的海水会被“抽干”。但在跑得飞快的t1e离开近日点时,汇聚到近日球面上的水又会回退,形成巨大浪潮。 最大的天文大潮,是t1、b、c、d、e五星连珠,同时e又处在近日点;当e离开近日点,同时b、c、d离开e和t1连线,同时e背后的f、g、h却又进入e和t1连线,再次五星连珠之时。 届时,t1e上的海水刚被联手拉到靠近t1一侧,但t1引力又突然变弱,再被f、g、h从背后拉拽,便能形成大潮。 就像跟大胖子拔河。本来他一直把你往他那边拽,你和队友使出浑身力气才勉强稳住,他却突然松手,你身后的猪队友还加力后拉,那你只能跌倒了。 出现天文大潮时,巨浪会涌向岸边,海水会倒灌过来,淹没低处的人类城市、耕地。 土壤若长期被海水浸泡,便不能种植经济作物。大浪更会直接摧毁建筑。 t1e绝大部分陆地不适合人类居住,拢共一两千公里纵深,哪怕一公里都不能再被浪潮侵蚀,得从海洋魔爪下抢回来。 人类要建一道长数千公里,高超百米的防浪堤,将人类文明护在其后。 还要在防波堤两侧挖掘沟渠、引导潮水,顺便发电。 要将温暖海水引到阴面的冰川地带,使阴阳两面温差变小,以降低暴虐的行星风强度,使t1e气候更加宜人。 这颗人类新家,要变得温馨美丽,还有太多太多事要做。 一个月后,第三批、也是最大一批,超二百万公民走出三个母体,加入到更加宏大的星球建设中。 还有近五十万人,仍留在三个母体上。这是人类核心群体,要再等两个月,待一切生物研究尘埃落定后,才会迁出母体。 在各种机械帮助下,人类足迹已遍布t1e所有宜居区段。 在三个母体旁边,一座大型城市初具规模。 工厂坐落在靠近冰川的区域,方便降温。往阳面依次排列着政府和军事机构、学校、科研机构、住宅区。外侧靠近海洋的,则是各种商业设施。 农田、牧场位于城市两侧。 更多人走出母体,建设速度越发加快;人类控制的区域,称得上日新月异。每天都有大量建筑拔地而起,城市边界逐步向远方拓展。 终于,在登陆t1e五个月后,最后一批公民走出母体。 董小黑眯着眼,牵着温姐的手走出舱门。 女娲登陆点远离大海,只能看见远方一条长长的蓝色海岸线,风中隐约传来浪潮轰鸣声。 风吹来,在董小黑皮肤上划过,是从未体验过的奇妙感觉。鼻尖蹿起一股特别的味道,是泥土、青草、树木混合着,还隐隐夹了一丝海洋的咸腥味,怪好闻的。 董小黑渐渐适应了外面的强烈光照,和温姐一起环顾四周。 天空中不断有暂不知名的飞行动物划过,大的翼展超过十米,小的不过十数厘米,近处也有细小虫子飞过。它们和人类暂时互不搭理。 生物学家已在研究,正在为它们归类命名,但还需要时间。 远处地面偶有大型动物跑过,可能是猛兽在追捕猎物。 安全起见,城市建设了一圈围栏,人们不会变成原生猛兽尝鲜的小甜点。 据元始天尊说,饕貅耀变时产生的宇宙射线暴,杀死了不少生物,所以现在看来有点萧条。 确实如此。第一批出舱者清理了大量骸骨,其中不少会成为标本,它们记载着物种留下的最后信息。 天空的蓝色让人沉醉。 百多年前t1e就有了工业,元始天尊进驻后,建设了大量工厂。 好在使用的都是风、水、光等“清洁能源”,t1e的资源足够它使用。 人类来临后,很多很多年内,也都够用。 元始天尊对自然资源索取也有限度。它需要的资源主要是碳、硅、锗、镓、锂等元素,以及制造碳炔合金需要的金属,开采量、冶炼量都不大。 所有工业过程,几乎不产生温室气体以及各种有机废气,于是t1e的天空仍然纯粹欲滴。 人类来了,工业排放会增加,尤其化工厂会产生不少废气废水,不过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t1e的自净能力范围内。 远处天空传来飞行器蜂鸣声,一架身上喷着特殊标志的奇怪飞行器在靠近。 它脑袋上的摄像头微微转动着,似乎在扫描地面上的人们。 董小黑觉得有只眼睛瞪着自己,就见那怪形飞行器直直向自己靠近,然后减速落下,停在面前。 飞行器长得像只怪鸟,可能是元始天尊模仿t1e上某种鸟类制造出来的鸟形机器人。 它飞行时翼展约有十米,停下时折叠起来,变成一只长六米,主体宽三米,最宽处六米的大肥鸟。 它没有起落架,只在降落时伸出两只爪子,抓住地面。 它身上装了很多摄像头,能看清四面八方,没有视线盲区和死角。 看材质,其主体以碳炔合金制成。由于不载人,也未搭载武器,整体重量极轻,燃料和电池占重量大头。 舱门打开,弹出一个人头,头戴金冠,胡须满面,看着颇像秦始皇。舱里还伸出两只长长的机械臂,末端有手,和人类的手一模一样。 机械手不断伸长,一直伸到董小黑面前,像在邀请董小黑握手。同时,人头里的扬声器以霸气声音问道,“汝小黑矣?朕乃天命,元始天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