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隐世八年,朱元璋求我出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一章 秦淮河畔,千金易求,情郎难觅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金陵城内,秦淮河畔。千金易求,情郎难觅。 这金陵花魁的确不凡,鼎沸的喧哗声,如梦楼中每日便是这般。 这些文人才子,连柳如梦姑娘蒙着轻纱的倩影均无缘得见。 可是拿着她批改过的文章,能令名不见经传的一个穷书生连中三元。 “曾经有位落魄的书生,饿晕在如梦楼外。正巧被好心的如梦姑娘所救,一番攀谈之下,那是逐渐熟络……” 二世子模样的阔少,一只脚搭在矮脚蹬上,正口弱悬河。围住他的一圈人,全是慕名如梦楼而来的达官显贵,才子名流,甚至还有些文质彬彬的老学究。 “您说的可是那名连中三元的大才子!” “什么连中三元啊,全是得了如梦姑娘的金句妙言。喏,这碧水屏风上题的:易求无价宝,难觅有情郎!便是柳如梦姑娘亲笔题写的。” “嘶!竟是如梦姑娘题写的,真真……” “在下还以为是某位大家的笔运,这怕不是没有几十年的功力!” 赞叹声一片,更有些书痴上前一笔一划的临摹开来。 “什么几十年啊,人家如梦姑娘方当妙龄。乃是天赋异禀,外加家学渊源。” 阔少仰头道,颇为不屑。 “你就吹吧你,又不是你老婆,家学渊源还能流落青楼?” 阔少哼了一声: “我是癞蛤蟆吃天鹅肉,你老兄也差不多。人家如梦姑娘流落官妓,乃是父罪入籍。至今尚未出格,只盼着寻一位有情有义的如意郎君。替她赎身,相夫教子,了却余生。” “不信。在这青楼中的女子,哪有没被梳拢过的。不过是老鸨的噱头罢了。这蜂麻燕雀,说书先生都快说烂了。” 阔少摇头赛拨浪鼓,盼着这人赶紧说完,立马接口: “你说的那是寻常女子,似如梦姑娘这般文采斐然的自然不同。想要见如梦姑娘一面至少要过五关斩六将!越往后,越有面子。至于这开销吗?自然也不是寻常浮浪子弟能承受起的。” 那人四下查看,果然如此。这如梦楼共分五层,每过一层的宾客数目便减半何止数倍。到达第五层,已经只剩下几名须发皆白,成名已久的泰山北斗了。 这几人仍旧在和如梦姑娘的命题死磕。到了他们这般层次,自然不是为了那鱼水之欢,全然折服在柳如梦姑娘的华咏之上。 同样的,他们也未能得如梦姑娘召见。 一阵嘲弄嬉笑声中,刚刚那出言不训的家伙,抱头鼠窜逃的没影了。 这种文人墨客的雅舍不是他能来的。 至于为什么这种闺阁密事,会传的众人皆知。 全要仰仗如梦姑娘对面而坐的这位了。 朱栩云淡风轻喝着茶,目光始终停留在柳如梦身上。 “哼!” 柳如梦故意不看他,顾盼间俏脸微红,不知是酒意还是什么…… “前尘往事,忘却便好,如梦姑娘为何对眼前之人如此冷漠呢?” 朱栩浅浅一笑道,折扇在手指间穿梭。 而大牢中的那位,大概到死都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收受贿赂的账目,会出现在大理寺卿的手中。 也许是从柳如梦再也寻不到他的那刻。抑或朱栩带着珠儿与好友宋应星初到京城,途径秦淮河畔,感受京都文人雅士之风时…… “易求无价宝,难觅有情郎…白岚兄,想必这楼的主人在此等君许久了。” 宋应星一见这其中的文笔墨香,驻足不前,赏玩了许久。 “若是只有我们两个还好,珠儿在,恐怕多有不便吧。” 朱栩此刻的心思全在他堂兄朱标身上,事情没有办妥,哪有心思逛青楼。 老鸨见到朱栩一行人,眼前一亮。 “哎呦!没有关系的。我们这里文人聚会的场子,并非一般风月场所。许多大户人家的小姐,爱好诗文的,均是我家如梦姑娘的闺中好友呢!也是常来的。” 趁珠儿未及出言反对,宋应星赶忙拉着朱栩步入了如梦楼中的书香世界。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金屋娇……” 老鸨的唱词实在有些别扭。 这里果然与众不同,尽是些文雅之士,不乏高谈阔论的治国之士。 一楼大堂热闹非凡,中央戏台上,歌舞霓裳,围满了看客。 朱栩一行人身处外围,只能从人头攒动中捕风捉影。 宋应星抬腿便要迈步楼上。 老鸨笑的露出一排白牙,十分齐整: “可了不得!几位公子留步!可不能打扰了楼上贵客的品茗啊。” 朱栩一皱眉: “那要如何才能登上这如梦楼的二层呢?” 分开人群,老鸨将几人引到一张书案前,正当中几块雨花石镇着一张竹纸。各种型号的紫毫笔,狼毫笔,挂满了一面墙。 朱栩一拍脑门,这是要科考的举动吗? 宋应星晒笑道: “没想到这秦淮河畔如此与众不同,连闻香听曲也要先考个试。” 宋应星是个大发明家,搞大工程在行。这舞文弄墨,还是交给白岚先生吧。 珠儿管着他俩的盘缠,虽然闽王爷并不穷。为了掩人耳目,他们此次携带金银的数目十分有限,又不能掏出大通银号的交子来。 珠儿谨慎问道: “阿婆这纸笔均是金贵之物,品评也需坐堂先生,可是要收取工本笔墨之费?” 老鸨以手遮面,挡住一侧,凑近珠儿道: “开门做生意的,哪有不收钱的道理。姑娘着实玩笑了。不过,咱们无需请什么先生。无论上到几层,身份高低,如梦姑娘均是亲自审阅品评的。得她指点,这点银子花的,也值了。” 珠儿颔首,低头对朱栩二人道: “只许试一次。” 朱栩轻捋珠儿秀发,宋应星哈哈笑道: “你家先生出手,还会有不成的吗?” 珠儿半撅小嘴,见朱栩看过来,瞬间恢复成那个乖巧伶俐的小书童模样。 朱栩折扇交予左手,提起笔来,刷刷点点。一旁的文人墨客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不知今日何人在闯楼,看看是不是又要出洋相!” 围观众人越聚越多,方才惊异朱栩写的根本不是寻常三句五句的律诗、词牌。而是连篇累牍的大段赋文。 蝇头小楷,词句长短不一,抑扬顿挫。洋洋洒洒,文不加点,一气呵成! 一番挥毫,朱栩底子不弱,额头见汗。 二楼三楼的名流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曹植七步成诗,人家这是落笔成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