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郧山一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四章、复建制 黄翔践祚育军官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五十四、复建制黄翔践祚育军官 诗曰: 大凌河,水长流,难洗三军将士羞。 义县街头留旧限,天津巷里有新愁。 复原建制振残部,充补新兵挽劲秋。 煮豆燃萁难济事,一言诚笃逃兵留。 21师余部在义县休息了一天。这一天由于天气寒冷,大家都不出门,也没有放岗哨,整个部队都在各自的被窝里睡觉。师长被共军俘虏了,这对士兵们来说,好像无关紧要,只能是一件新闻。营长、团长们好象因打了败仗羞于见人一样,都躲在屋里,不管士兵。只有伙夫们在里外忙碌着。 一九四七年冬月初三,大雪纷纷飘下,弥漫着东北。残留下来的21师约二千人身背行李,扛着武器弹药,踏着风雪从义县出发,缓缓向锦州前进。显得无精打采。军官们戴着棉帽,低垂着头。谁也不说话,一扫来时的威风。沿途流露出败军之将的沮丧状。好在没有友军观看。 傍黑,到达了锦州火车站。虽然师长郭会昌被俘,显得三军无帅。但死里逃生的部队仍井然有序地上了专候在那里的火车。候镜如是个爱兵如子的将军。为了让士兵御寒,给每节车箱送来了牛肉罐头,辣椒和白酒。 当夜,火车起动。我和大家一样,不知道火车要开往何方。由于喝了酒,都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任火车载着我们在雪夜里肆意驰骋。 次日午时,火车在天津市武清县的杨村停稳。部队在杨村驻下。 新师长黄翔到任。经过统计61团包括被俘人员在内,损失五分之四。其中营长二名、连长三名,有的连队全连无一逃生。团部机关人员阵亡过半。骑兵损失三分之二。工兵营全部阵亡。炮兵营没有一个能够冲出包围。有人说,要不是飞机救援,62团大部也难逃生。尽管如此,62团阵亡之十一人,伤兵二十四人。21师损兵总数达二千零八人。61团团长痛哭不已。 在杨村,部队进了整编和补员。92军编入华北“剿总”第17兵团。“剿总”司令傅作义。第17兵团司令候镜如。92军军长黄翔,兼任21师师长。黄翔,四十多岁,生得慈眉善目。 一九四八年春节刚过,92军在河北省各县和北京市征得兵员,补充到21师。重建61团,各兵种基本恢复了建制,并补充了装备。黄翔在62团各连抽出骨干协助61团训练新兵。 农历二月初,一天,黄翔来62团,召集全团排级以上军官开会。会上,黄翔作了对国民党的前途悲观失望,也是实事求是的讲话。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的:“弟兄们,仗打到今天,国军在东北战场,西北战场连吃败仗。人家共军从防御到反攻,越打越猛,地盘越打越大。国军呢?从进攻到防御,越打越窝囊。连连丢失城池,损兵折将。虽然,国军现在还占据着一些城市,我看,这一个一个的城市就象是一个个乌龟壳”。 军官们听了这话都在切切私语:“这个新上任师长怎么说这样的话?” “不要说话,继续听他讲。”有人阻止道。 只听黄翔又讲道:“国军各部队就象乌龟的四支脚和头,脚和头都缩在乌龟壳里。哪一支脚伸出来,都要被人家给你剁掉。即使剁不掉,也要剁伤。缩回来,疼得要命。伸一支,人家剁一支。四支脚都被剁掉了,最后剩下一个头缩在乌龟壳里。共军最终要打破这个壳抓住你的头。”他点燃一支烟准备继续说。 听到这里,很多人感到吃惊。又是一阵议论纷纷。有人说:“这个新师长怎么能灭自己的威风,长人家的志气?他简直是在泼冷水。” 有人说:“这个新师长胆子可真大,敢诬蔑自己的部队。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师长带兵打仗?” 有人说:“这个人一上任就诬蔑国军。他是不是长期隐藏在国军内部的共军特务?故意绕乱军心。降低国军的斗志。” 也有人说:“看来,他有不满的情绪。” 黄翔继续讲道:“弟兄们,我给大家作两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在带兵方面,不管怎么说,我们是国家的军队。军队要爱护老百姓的利益,不能伤害百姓,不能损害百姓的利益。你们是国家的军官。军官首先要有品德,第二要有才能。不光自己有品德,而且还要教育你的部队,你们的士兵也要讲品德。这就叫德才兼备。部队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驻下休整练兵,都免不了要跟老百姓打交道。我们不能欺负老百姓,不拿百姓的东西。借了百姓的东西,要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如果损坏了,要照价赔偿。不占百姓的便宜,不调戏妇女。这是我们军队的军纪,违犯了军纪是要受军法处置的。我们是国家的军队,不是土匪。第二,在人生旅途方面,我送给大家两个字。一个"勤"字,一个"学"字。古人说得好,大福由命,小福在勤。一勤天下无难事。懒惰的人就是没福的人。我给弟兄们讲个故事。有这样一个人,出生后,其父母请人给他算命。算命先生问了生辰八字一算,说这孩子命里有五百万家当,是大福大贵之人。没想到,孩子长到十多岁时,懒惰成性。其父母总认为他命好,不教育他。二十岁时,其父母先后病亡。一个人不到几年的时间,吃空了全部家产。地了,房子也卖了。端着破碗整天去要饭。这天晚上,天下着雪,他来到一座庙里,准备在庙里过夜。老爷见他长得眉清目秀,身强力壮却要饭。查他的来历,知他有五百万家产。老爷见他在一把稻草旁睡着了。就把五百万家产给他放进稻草里。心想,他夜间冷了,如果他抓一把稻草朝身上盖,他就抓住了这五百万,就会转好运。第二早晨,老爷一看,他冻死在庙里。稻着还在旁边放着。天上的老爷查问这庙的老爷说,神仙应当以慈悲为怀,这个人有五百万的家产怎么死在你的庙里?这庙里老爷汇报了情况和死因后,天上的老爷说,原来这个人太懒了。该死。” 听了这个故事,军官们有的点点头,有的抿嘴相视对笑。觉得很有意思。有人说:“这个师长很朴实和蔼。爱讲故事。” 黄翔又讲道:“人不光要讲德,要勤奋。还有多学习,学习文化,学习科学。一个不学习的人,也是不会有什么建树的。希望你们要学习,不断地学习,自强不息。” 黄翔讲完,巫如卿评价赞赏了黄翔的讲话。并要求大家牢牢地记住。 却说在补充新兵,组建61团,恢复建制的时候,我排里虽没有减员,也增添了三名新兵。他们是田培光,纪英王,二人都是北京东直门人。田培光家里是开饭店的。他会做菜做饭,小算盘打得精。我让他管理排里的伙食,协助伙夫做饭。纪英旺,京剧唱得很好,原是京剧团的。二人都应征入伍来到我排。纪英旺总爱唱,一有时间就唱,给排里带来了欢乐。久之,使我对京剧产生了兴趣。闲暇时,跟着他学唱。排里的弟兄们见排长跟着唱,也都跟着学唱起来。祝庆桢称我排为“京剧排。”原来称我为“大红脸”排长。改称我为“京剧”排长。连里其他排的人时常到我排来听京剧。祝庆桢开玩笑说:“朱进中,你不要跟着我打仗了。你这个京剧排长,就带领你的排到各部队演戏去”。说得大家都哈哈大笑。 还有一位新兵黄志云,河北徐水县人。细高个儿,生得白,言行文静。因不愿当兵,被强行抓来。时常想家,暗自流泪。 三月的一个星期六,由于会餐,晚饭吃得较晚。开饭时,不见了黄志云。我只当他又是想家藏在哪里哭鼻子,就到处找他。驻地全找遍了,没找着。情急之下,我向连部汇报。祝庆桢得知后,立即命我全排出动封锁各个路口和车站。并在附近百姓家挨门挨户搜查。半夜时,在一百姓家搜了出来。被绳子捆着送到连部关了起来。 次日,全连在一条河边集合,准备枪毙黄志云。祝庆桢请来营长张干。张干请来团长巫如卿。黄志云被五花大绑着,跪在河边的一块石板上。张干讲了一阵话后,问道:“你叫什么句子?哪里人氏?为什么要逃跑?” 黄志云逐一作了回答。张干接着讲道:“你来当兵,不是你的排长,连长叫你来的。也不是我营长,更不是团长叫你来的。这是国家的需要,是战争的需要。每个年轻人都要服从这个需要。这个年头,年轻人都要走当兵之路。不当国军,免不了要当共军。你说想家,我们哪一个不是父母所生?谁没有父母?谁不想家?都逃跑行不行?” 自从张干当营长以来,这是他第一次处理逃兵。他想把枪毙人的责任推给别人,让别人发话。他问道:“大家说,怎么处理这个逃兵?” 我在旁一直看着黄志云。黄志云低着头跪着,浑身发抖,很可怜。听张干这样问,我的两眼就开始盯着张干 队伍里静悄悄的。许久,张干左右望望,又看看各排。好象希望有人说原谅他。突然,3排队伍里冒出了一句:“打死他。对于逃兵,前面有例子。枪毙算了!” 张干抬头瞅了一眼那说话的人,却没有立即表态。又左右望望,好象希望有不同意见的人说话。忍了片刻,见无人再说话。只好说:“毙就毙了,拉过去毙了。” 两个卫兵立即走上来去拉黄志云。我基本猜透了长杆的心思,张着胆子大步出列,走到巫如卿和张干前面不远外,敬礼后,小声讲情道:“报告团长,营长,这个逃兵是我排里的人,是我没有把他管好。他逃跑,我也有责任。请营长免他一死。如果他再次逃跑,就连我一起枪毙。” 张干瞪着眼睛看着我,又看了看祝庆桢。最后,把目光移到了巫如卿的脸上。二人都没有说话。张干心想,总算有人讲情。很干脆地对祝庆桢道:“好,那就再把这个逃兵交给朱进中。”又转过脸来对我说:“朱进中,你很有胆量。可是,军中无戏言呦!” 正在这时,师长黄翔带着卫兵来到。原来,黄翔又来62团视察,得知巫如卿在1营监看枪毙逃兵。就直奔1营来到河边。我正担心黄翔会下令枪毙黄志云。黄翔问道:“巫团长,怎么回事?” 巫如卿,张干立即立正敬礼。巫如卿答:“有一新兵逃跑了。被抓了回来。正要枪毙他。” 黄翔看了看跪在地上的黄志云。又看了看我,问道:“是你去执行吗?” 我小心回答:“报告师长,他是我排的人,我也有责任,能不能免他一死?让他继续在我排当兵。” 黄翔打量了一下我,使劲儿“哼”了一声道:“照你的说法,是哪个连的,连长也有责任。哪个营的,哪个团的,哪个师的,我们不都有责任吗?”他点燃一支香烟,很和蔼地对巫如卿、张干道:“我看,把他放了。对于逃兵,还是以教育为本好,不要动不动就枪毙。以后对部队,对士兵要多教育。不听教育的人,另当别论。” 张干走到我面前道:“朱晋中,师长已经表态,你把他领回去吧。”.M 我赶忙拉起黄志云,给他松开绑绳。黄志云腿跪疼了,一瘸一拐地跟着我回到排里。黄志云突然抱着我大哭道:“排长,你救了我。我以后不跑了。” 没想到,自己一句话救了一条性命。真是应了中国的俗话:“好言寒冬暖,恶语六月寒。”“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 没想到,这位新师长不光能教育下级军官,爱讲故事,还有一片仁慈之心。 没想到,这位逃兵黄志云后来参加人民解放军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了战功。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一日,忽想起江龙夫、罗德顺二位老乡来。义县一别已四个月余。不知他们现在哪里住院养伤,怎么样了。想来伤势已愈,该归队了。 欲知后事,请看下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