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万历三十二年出生的奇女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二百二十 重开通商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袁可立接过吕涣真递来的册子细细阅读起来,这是吕涣真对于东江镇未来的规划。在她的构想中,未来的东江军人数要扩张到一万人左右,且拥有成建制的炮兵、骑兵和水师。 东江军的活动范围,也将不局限于东江岛及朝鲜地带。从东江岛到旅顺的海上诸岛,都要有东江镇的驻军,宛如一条岛链,锁死辽东的海岸线,从而让东江军可以做到在海岸线的任何一点登陆,突袭后金。 最后一点,便是东江镇的重心,将最终转移到旅顺。旅顺到登州走海路只需半日,位置优越,在背后有水师支持的情况下易守难攻。东江军未来将收复旅顺作为基地,藉由旅顺夺取辽南四卫,并和关宁军一西一南形成钳形攻势,最终收复辽阳、沈阳。 全文将近一万字,吕涣真将各种事宜事无巨细地都写到了纸上,袁可立一边阅读,一边不住地点头表示认同。然而,全文读罢,这位老人的脸上却露出喜忧参半的神色来。 “涣真。”袁可立开口道,“你的这篇策论,除了我,还有没有其他人读过?” “石柱宣慰使马祥麟看过,但是没有通读全文。”吕涣真如实答道,“除此之外,再无别人了。” “好,好,,,,,,”袁可立本想将册子交还到吕涣真手上,他的视线从斑白的眉毛下打量了一会儿吕涣真的脸,最终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一样把手缩了回去。吕涣真还没反应过来他要做什么,袁可立便已经将这册子凑到蜡烛上点燃了。 “袁部堂,这是!?”看到自己这么多天写下的东西要被烧掉,吕涣真下意识想伸手抢回来,但是碍于职级差距,她硬生生忍住了,只能眼睁睁看着火苗一点点吞噬掉自己的心血。 “涣真,我知道这些都是你呕心沥血写下的。不用过于挂怀,其中内容,我已记在心中了。”袁可立看着跳动的火焰轻轻说道。他手里捏着残纸,待到其燃烧殆尽,火苗舔上手指时,这才松手让其落到地上,彻底烧成灰烬。 吕涣真心疼且愤怒,半晌都没有说话。 察觉到吕涣真的情绪,袁可立说道:“涣真,你可知,如果我把你写的这些东西呈到陛下那里,会发生什么事吗?” 吕涣真摇摇头。 “你会成为朝堂上的众矢之的,不止是你,石柱宣慰司和东江镇也会被牵扯进来!” 说道这里,见吕涣真还是面有不平之色,袁可立长叹一声:“你是个女娃子,又太过年轻了。你会做事,但却不会做官,不会做官之人,在官场连乌纱帽都保不住,又何谈做事呢?” “你写的这篇策论,洋洋洒洒、意气风发,但你可知道树大招风的道理?东江镇刚刚在旅顺立了大功,朝堂上赞扬的声音很大,但诋毁的声音也不小。诋毁者说你虚报军功,说你拥兵自重,说你要像永乐年间的唐赛儿一样最终会起兵造反,还有说你暗通鞑子,因此才得以从旅顺安然撤出的。” “这些诋毁,我当然只当是无稽之谈,可我毕竟不在圣上的身边,谁知道圣上怎么想?这些罪名,不论是拥兵自重还是暗通鞑虏,都是天子逆鳞,但凡挨上了,都不会有好下场的。” “涣真,你再厉害,职位也不过是个总兵,在朝中没有根基,是抵御不住这些流言蜚语的。如今你刚立下大功,风头正盛,更要知道藏拙!这篇洋洋洒洒的策论若是交到朝堂上,那就是火上浇油,你要招兵买马,要钱要粮要军械,都会成为别人攻击你拥兵自重,想要割据一方的口实!” “做官要低调,做事更要低调,你要钱粮我可以为你想办法弄,军械也是一样,但是这事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想当初,熊廷弼熊经略便是做事高调之人,他的下场又如何呢?” 袁可立一番话说下来,吕涣真方才的愤怒渐渐消散下去,转变为了无奈。她也知道自己是太急了。一介总兵,还是个女子身,就算立下了军功,在朝中衮衮诸公那里又算什么呢?钱粮军械,连最精锐的关宁军都不一定配得齐,哪里轮得到朝中毫无根基的东江镇张口索要呢? 从前读明末历史时,吕涣真曾感叹过许多人的命运,熊廷弼过刚易折,袁崇焕行事太急,孙传庭手段粗糙……若是这些人做事的手段能圆滑一些,是否结局会有所不同? 然而,当吕涣真自己身处这个时代时,也不免犯下了一样的错误。她太急了,可面对着明末生灵涂炭、大厦将倾的时局,她不得不急。 “袁部堂,您说的我都明白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吕涣真起身向着袁可立深深一拜,“多谢袁部堂指点迷津。” “你能明白就好。”袁可立的脸上挤出一丝欣慰的笑,“不过你的设想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辽海诸岛,确实应当驻军并修建水寨,形成一条岛链,锁住辽东的海岸。这一条,我会让登州水师协助东江镇施行的。” “至于你要的火炮、军马等辎重,说实话,登莱已无力支持了,给东江镇的粮,已经是截下的漕粮,而饷银则是山东各地收缴的追赃银和火耗。除此之外,只有一计,那就是开放与朝鲜的通商。” “鞑子占据辽东的这些年来,大明与朝鲜的贸易几乎断绝。若是东江镇能够在辽海诸岛驻军,则明鲜航线再度安全,商船可再度往来。我可以上奏圣上,请求将东江岛指定为明鲜贸易口岸,重新开放通商,往来商船,须在东江岛停靠。如此一来,你们东江镇又多了一笔关税的进项,你可以用来厉兵秣马。” 听闻袁可立此言,吕涣真立刻来了精神。关税一直是东江镇一笔重要的进项,但是当下的关税仅仅是东江镇百姓与朝鲜贸易所产生的关税,吞吐量并不大。若是整个大明与朝鲜的贸易都从东江岛走,所产生的巨额关税恐怕是一笔天文数字。 吕涣真咽了口口水,如此大的一笔收入,就算朝廷以后断了东江军的军饷,东江镇养活他们也是轻轻松松,扩充军备等事宜,也能够提上日程了。 “若是能促成此事,则东江镇扩军所需的银子,再无忧虑了!”吕涣真赶紧说道,“只是......袁部堂你方才不是说要低调么?现在向圣上请求重开明鲜贸易,会不会......” “我在朝中,多少还有些人脉和声望,这话让我来说就没问题。”袁可立笑道,“再说了,明鲜贸易一旦重开,你以为受益的只有普通海商么?非也,京中官员们,有几个家中没点产业的?朝鲜的人参、貂皮、鹿茸、灵芝,在京师可都是紧俏货。这些官员家中亲戚们,有不少从前都是跑辽东海贸的。这是一棵摇钱树,想要重开,在朝中不会有多少阻力的。” 有了袁可立的这句承诺,吕涣真的这一趟就没有白跑。二人又相谈许久,袁可立还留了吕涣真在府上吃了午饭,到了下午才依依不舍地分开。 “涣真。”临行前,袁可立看着吕涣真的眼睛说道,“此一别,不知何时能够再见。只要我还在登莱巡抚的位置上一天,就绝不会亏待了东江镇的军民们。只是......你在海外作战不易,心中要时刻装着国家。” 吕涣真则深深地向着这位为国操劳了一辈子的老人行了一礼,说道:“东江镇上下能够存活至今,有一大半都是袁部堂的功劳。愿卑职下次再见袁部堂时,能还部堂、还大明一个太平的辽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